别具一格的诗歌艺术特色
——评彝族诗人李天永的诗歌创作

2018-11-15 01:49张永权
金沙江文艺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诗彝族乡愁

张永权

彝族是中华民族中历史文化悠久、深厚、奇特的民族之一,也是一个诗人、作家辈出的民族。仅当代在国内外影响巨大的作家、诗人就很多,如李乔、吉狄马加、李纳、吴琪拉达、张昆华、普飞、纳张元、杨佳富、李骞、李成生、黄玲、吕翼、周祖平、米切若张、木祥、李学智、段海珍、黄光平、柏叶、包倬、王红彬、阿卓务林等,他们用小说、诗歌、散文、文艺评论等作品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光添彩,为社会主义的文学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最近我系统地读了工作生活在基层的彝族诗人李天永的诗歌作品,惊喜地发现,他的作品有自己别具一格的艺术个性,有的诗歌就是放在全省、全国的诗歌平台上看,也不逊色。他也是在创作上取得了成就的彝族诗人。

李天永出生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南华县。1990年他公开发表了第一首诗《美丽朝霞》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诗作频频亮相,写下了有他艺术个性的不少小诗,并在颇有影响的首届星星杯全国诗歌大赛中获奖。我也是首先读了李天永的诗歌,才认识他的。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的后期,我在翻阅作者的自由来稿时,从如山的稿堆中读到了署名 “李天永”的一叠诗稿,那些大多是三四行的小诗,虽然艺术质量参差不齐,却有让人眼睛一亮的诗句。像 《粉笔的故事》,一开始就吸引我读了下去, “保持石灰的精髓/开凿坎坷/沧桑一段两袖清风的路”。这哪里是在写粉笔?三行诗却写出了默默奉献的教师形象。以后他的小诗 《鹰》 《楚雄》等作品,更是显示了一个彝族青年诗人的想象力和对生活机智灵敏的诗的发现。10多年过去,我再次见到李天永时,他不仅是一个县级文联的组织领导工作者,还出版了诗集《火把花》 《彩云朝》和散文集 《心轻如燕》等,并在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他的诗歌作品,都善于把自己的性灵融化在精炼短小的诗行中,形成了诗小情深,字精意浓,读之上口,品之有味,思之获益的风格特点。这里还应指出的是,作为业余诗人的李天永,他先后在彝州山乡基层和不同的县级机关工作,他和其他基层的业余作者一样,都是要在完成琐碎的业务工作之余,挤时间创作。不同的是,他还是一个身带残疾的业余作家,要完成一个作品,他往往要用比常人多数倍的精力,这就更让人敬佩了。因此,当我接过李天永赠送我的诗集后,就下决心一定要认真阅读他的这些作品。回来因编自己的文集和完成有关写作任务,未能及时阅读天永的诗集,但总是作为一件事放在心头,直到最近终于挤出时间读完了他送给我的这些作品。读后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促使我把自己的读后感写出来。

在创作上已经取得成就并走向成熟形成了自己风格特色的李天永,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作为一名性情诗人,写诗既言事,又言志抒情,用 《随园诗话》中所说的 “自 《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和自居易的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来概括天永的诗歌特色,也是恰当的。如果从他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木表现来看,我们又可以把李天永的诗歌概括出以下的几个特点来。

第一,不忘乡愁,记住根,一名彝族赤子诗人的深情吟唱让人共鸣。

乡愁,历来是开放在中国诗歌沃土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从屈原 《离骚》中的家国情怀到唐诗宋词、李白、杜甫、自居易、刘禹锡、贺之章、王昌龄、苏轼、陆游的许多经典名句,都无不打上深深的乡愁烙印。在中国新诗百年的历程中,乡愁同样是许多优秀诗人常唱不衰的主题。艾青的一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就把一位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的家国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乡愁,成为诗人们创作的永恒主题。不忘乡愁,就记住了我们的根,也使我们的诗歌有了魂。

李天永出生在楚雄彝州南华县的一个彝族教师家庭。南华自古有 “九府通衢”的美誉,彝族的民族文化独特神奇,地理生态美丽丰富,有 “中国野生菌之乡” “中国野生菌王国” “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三块金字招牌,还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他在父母亲的影响下,在彝族文化的熏陶中成长。特别是在他意外受伤致残后,父母亲的大爱和父老乡亲的帮助,给了他勇气和力量,使他康复,中专毕业后他像健全人一样到边远的山区工作,甚至还当过矿工。他用毅力和智慧做出了贡献。在党和人民的培养下,他成了一名作家诗人。他事业有成,不忘根本,更懂得感恩。他以一名彝族人民的儿子回望自己成长的脚印,于是,乡愁便成了李天永诗歌创作的一个主旋律。

在李天永的诗歌中,有许多作品都是歌唱他的故乡、歌唱亲人和父老乡亲,歌唱自己的民族的。他对故乡有如孩儿对父母的爱就很自然地化成了一行行朴实真情的乡愁之诗。他在 《西部南华》中这样写道: “西部野生菌的香/让粗犷的风吹到天边/带着乡愁的根须/美味的翅膀”。这里的根须岂止是写神奇的野生菌,其实就是象征诗人不忘故土的根。诗人把他的乡愁根须深扎进野生菌王国肥沃的泥土,扎进鹦鹉山神奇的土地,扎进杨升庵平桥咏柳、朱由榔落脚南华、少年郑和结亲南华以及茶马古道车辚辚、马萧萧的历史文化厚土,便盛开出了既有诗人个性,又有南华彝乡特点的乡愁诗花。在诗人李天永的笔下,彩云之南的 “彩云朝”不仅是彩云的故乡,也是“菌子如花/结合成这片美食如玉彩云朝”“喷吐绿茸茸玉质光滋养野生菌/树状、伞状、花状、喇叭状、彩云状……” “在彩云的故乡云南……/也能赢得云朝的英名”。诗人乡愁中的彩云朝就就这样以很南华的特色,写出了不同于其他彩云朝的特点,这是诗人个性化的乡愁诗中对南华的绝唱。李天永的 《南华映象》《彝家亲人》也把彝家的乡愁抒写得有声有色。前者的几个声音意象的组合就引人共鸣: “红色土地发出击鼓的声音/绿色野菌发出润香的声音/长长驿道发出沧桑的声音/白云深处发出醉氧的声音/长空雄鹰发出翱翔的声音/金色希望发出未来的声音”。声音中的乡愁把历史的南华、民族的南华、自然的南华、希望的南华就这样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而后者中 “酒碗里的天空/永远飘逸星星的醇香”“索玛花的耕耘笑容/泉水样流在故乡眼角” “星空下故乡故土故人,月琴上亮着引路的火焰” “月亮谷淌水的情歌/滋润彝家神秘的姑娘房”等诗句,把彝族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自然生态中的乡愁,抒写得诗意盎然。

作为彝族诗人的李天永,他对故乡的爱,情到真处,不吐不快;情到深处,便无处不诗。乡愁也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 《故乡有痕》中诗人的心在 “梦里守望稻浪/稻田里生根发芽” “我的心里耕耘着故乡的旧”。只有对故乡、对土地有着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才会写出这样朴实又充满深情的诗行,于是故乡的一草一木,成为草药,专治乡愁;故乡的一山一水,也成为中药,专治乡愁。“故乡写进诗歌成为乡愁”,诗歌定能生长快乐。这就是一名彝族赤子诗人关于乡愁的真情自白。这类似的作品,在李天永的创作中还有很多,如 《倾听故乡》《父亲如兰》 《山村老人》 《山茶花开》《山水乡情》 《乡路落英缤纷》等等。诗人和故乡以及父老乡亲共命运,为故乡的美而歌,也为父老乡亲的不幸和故乡在发展中生态受到破坏而忧。这些作品的诗歌意象全是乡土的,这些意象都融汇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和喜怒哀乐。读他的这些作品,我们的感情之弦共鸣着,仿佛看见了诗人含着热泪进行创作的情景。

要探讨李天永的诗歌创作首先就要研究他的乡愁诗歌,他为什么会把他的创作精力、情感和智慧倾注在南华这片土地上,这当然和天永的人生经历有关,也和他是一个不忘根,懂得感恩、报恩的人的文品相连。李天永就是一个对故乡爱得深沉的赤子诗人。

一个热爱祖国的诗人,他首先一定会爱自己的故乡和民族。在李天永的创作中,家和国是连在一起的。他不少的作品里都会情不自禁地出现祖国的字眼,呈现出浓郁的家国情怀。小诗 《福》“一个中国结/满缀福娃/祥云朵朵/落英似一地雨露”,其境界,说大是一首通过中国结写出的祖国颂,说小,是我们每个中国家庭、中国人都恩泽着祖国的阳光雨露,可谓家和国血肉相连的乡愁诗。这就是诗人家国情怀的典型抒写。诗人的家国情怀无所不在。歌唱自己民族的《彝人密码》,从虎图腾写到十月太阳历的神奇,最后异峰突起,引得一个民族的后人 “心永远朝神往的东方顶礼膜拜”。把祖国和彝族人民联系在一起,在诗中达到了民族情和祖国爱的统一。甚至他看见故乡的山花小草,也会让他自然地想到祖国的爱抚, “春草挤着春草/春花推着春花/祖国温暖的怀里开” (《开花的春草》)。诗里的春草春花,我想是有象征意义的,那就是诗人自己和他的民族,自然也包括华夏民族的每个人。这里,我们更要说到的是诗人以 《祖国》为题的这首诗。诗从彝族的火把节起兴,以鹰的高飞想到崇高的祖国和快乐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各族人民,最后诗笔饱蘸诗人的深情写道 “56个民族的祖国/开层56扇窗口/窗里的风景/让世界睁开眼睛”,美好而新奇的想象,出自诗人对我们祖国的深情之爱,这里是全诗的诗眼,56个民族的56扇窗口,每一扇窗口风景的丰富内蕴,尽可让人去想象、去补充、去描绘。让 “世界睁开眼睛”一句,可谓境界全出,不仅写出了我们伟大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写出了我们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光荣、骄傲,幸福自豪感。这是我读到的歌颂祖国的诗中堪称精品的诗之—。这也应了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的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的论断。我认为李天永的这首《祖国》就是有境界、格高又有名句的佳作。

李天永诗歌创作中的乡愁诗显示了一名彝族赤子诗人的故乡情结和家国情怀,这是李天永诗歌创作中最耀人眼目的一大亮点,这也是我要用较多的笔墨来论述他的乡愁诗的主要原因。

第二,李天永的小诗浓缩着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经历的体察,读他的小诗我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在我的印象中,李天永是从写小诗走进诗坛的。在他发表的作品和出版的诗集中,也大多是小诗,就是较长的短诗也很少有五六十行的,而10行以内、特别是三四行的小诗占的比例更大。

小诗虽然只有几行,但要写出有丰富思想内涵又有艺术光彩的小诗绝非一蹴而就。诗本来就是浓缩的艺术,无论是长诗或短诗、小诗,都必须在炼字炼意上下功夫,做到用较少的诗行去抒写大干世界,去浓缩诗人的人生体悟,达到小诗不小的艺术效果。这当然既要在练字炼意上耗时费力,也要靠诗人的智慧和机敏,自古有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说法来形容写小诗的难度。从这个角度说,诗人选择小诗这种形式创作,是颇有魄力的。

李天永写了这么多小诗,而且取得了成功,还有不少的力作佳品,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又一个特点,我点赞他的勇气,也佩服他的才华。

李天永的小诗创作在思想内容和诗歌艺术上,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显示其特点的。

一是他用小诗来抒写与他生活相关,留在他人生经历中有体察、有意义、记忆深刻的人和事。小诗 《童谣》自然是指留在诗人生命中最初的美好记忆,也是启迪诗人最早的诗歌作品。但诗人却把这美好的诗歌写得别开生面 “妈妈温柔的眼/长出翅膀//茸茸的乳名/飘过花味阳光”,诗人没有写妈妈怎样去唱童谣,更没去写童谣的内容,而是通过隐喻即妈妈温柔的眼长出翅膀等诗句,把妈妈唱的童谣给幼儿心灵的爱抚和温润,巧妙地表现了出来。也许就是妈妈的童谣开启了诗人的诗歌之路,是最早留在乳名时的诗歌记忆。四行小诗也浓缩了诗人幼儿时的一段记忆。那首获得许多人好评的 《山歌》也是诗人体察生活的特有感触而写出的小诗 “南方人/腌制的咸菜//开坛/满口浓浓乡音”,这首乡愁小诗所体现的亮点就是除了题目,诗行中却没有一个山歌的字眼,但诗人把他生活经历中体验特别深刻的记忆、如生活中最平常也离不开的腌菜与山乡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山歌,通过其味其声巧妙联系起来,写出了一首新奇的彝族山歌。诗歌土气中的诗意有味,可闻、可品、可感,平中出奇,这是诗人对生活中的山歌和咸菜的一种特殊体验的诗意升华。这类作品在李天永的创作中不胜枚举,如 《楚雄》 《童年》 《邮》 《思念》《母亲》 《鞋》等等。我们常说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有创作,而体验生活要有特别的发现和感触,才能写出有艺术特点的好诗,小诗特别如此。李天永的这类作品就是证明。

二是通过对人生经历和生命的感受,把生活中的哲理,浓缩在小诗中给人启迪。哲理往往隐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关键在于诗人的发观,也在于诗人不仅要善于诗的形象联想,还要有哲学家的哲学思维。李天永小诗中所蕴涵的哲理可谓比比皆是。像 《手掌里的河流》写的 “河流疾走/声音容易走弯/思绪疾走/河流容易泛滥”,就是蕴涵有深刻哲理的小诗。对我们对个人而言,如何把握住人生不走弯路,颇有启迪,大到对—个地区,乃至国家的领导,也可从中吸取辨证的思考而少走弯路错路。又如 《门》也颇有哲思, “走过一道/又一道墙/总有一道/门为你而开”,这也是诗人从他人生经历和生命中感悟出的真谛,看似平常,却对于遭受挫折和处于傍徨中的人多有启迪。

三是李天永的小诗,可引我们走进一个奇妙无比、丰富多彩的诗歌天地。李天永小诗的题材非常广泛,不仅涉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抒写着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的美丽神奇,还浓缩进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李天永的小诗就是一个浓缩了的宇宙世界。他的诗歌行数之小,却可让我们走进天地之大;他的小诗语言之精短,却让我们领略了大干世界的丰富和奇妙。诗人一首题名为《爱》的5行小诗内蕴就非常深厚。 “蓝色的星球/白鸽是主人/一个共同的上帝/——爱”,小诗以白鸽喻和平与人们之间的友谊,诠释着当今世界的主流,抒写出了一个大主题。他这方面的作品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三,李天永用诗歌形式讲故事,他诗歌中的故事感动着我们,显示了诗歌艺术的特殊魅力。

诗中有故事,或者说用诗讲故事,并非是某些评论家所赞为当今某诗人的发明,而在古今中外诗史中都是可以见到的,且不在少数,如中国古诗歌中的《木兰辞》 《长恨歌》、 “三吏三别”等,现当代诗歌中的 《边区自卫军》 《王贵与李香香》 《漳河水》 《赶车传》 《康巴人》等诗体小说,真是数不胜数。

李天永诗歌中的故事不同的是,他是用短诗甚至小诗来讲故事,这就很不易了。像小诗 《母亲》,只有6行诗,“一双粗裂的手掌/搓皱多少日子/你在手掌中长大//凹凹坑坑的脚印/盛的都是血/泪”,像小说一样,诗用细节来写母亲,可以说每一行细节都可以有很长的故事。这小诗中的故事可根据我们母亲的人生经历去想象、去完成,从而在想象中被感动。短诗 《送别》写的是乡村姑娘送别参军的恋人或丈夫的故事,诗意化的情节很凄美,让人动容。 《风清月明》讲的是诗人母亲罗秀芬的故事,20多行的短诗浓缩进罗秀芬的整个人生。朴实的母亲故事,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亲切、自然、真实,直逼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共鸣,也仿佛和作者一样,“思念时常唤我乳名的母亲”。

李天永用诗讲故事,他和当今某诗人写诗的故事不同,并非不要诗意而只要情节。他是首先注意到诗歌这种形式的特点来讲故事的,他的这类作品同样不乏诗味。因此,他诗中的故事,亦可称为故事中的诗,这就划清了诗与非诗的界限。

第四,尊重诗歌这—优美的艺术形式的文体特点,李天永创作的诗歌作品大多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也是特别讲究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李天永在他的创作中十分尊重诗歌形式的美学特点,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作品的思想内容上,他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其作品大都具有鲜明的感情倾向。他为真善美而放歌,也敢于鞭挞假恶丑,也为生活中的弱者送去诗的慰藉和温暖,就是生话中的隐患也让他忧虑。他不为一时的风潮去写垃圾诗,更不会媚俗写作格调阴暗低下的作品。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具有思想内容上的健康美,创作倾向上的情感美、诗歌艺术上的境界美和诗歌语言上的精炼美与音乐美,从而形成李天永诗歌作品的美学特点。

为提升其诗歌创作的审美价值,他十分注重诗歌的构思,小诗的构思放在审美意象的丰厚与新奇上,短诗的构思在联想中达到新颖奇妙的审美效果。例如 《倾听故乡》,通过 “故乡太小” “故乡太大了” “故乡太亲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情感意象组合来构思,达到情与景,事与理的融汇,抒发出一种诗的情感美。小诗 《鹰》 “飞翔的黑色/一股血脉的冲动//风中的风景是鹰/扬起太阳的翅膀”,就是在联想意象的跳跃中来完成构思的,创造出一种构思的跳跃美与境界的宏大雄奇美。

注重炼字炼意,运用诗歌艺术语言陌生化的手段,来达到诗语的精炼美和诗意的浓郁美,也是李天永诗歌作品的一个审美特点。像 《鸟语》写的 “啄破天空/口衔黑夜的鸟/一不留神/把黎明啼醒”,其中的 “啄破” “口衔” “啼醒”三个词的运用就是炼字炼意获得的。李天永的诗呈现出字字不可替换,句句有诗味的美学效果。又如 《星星》中的“流淌的夜空/眼睛在歌唱”,运用通感的陌生化诗语 “眼睛在歌唱”,以动写静,以声音写星光,呈现出陌生化的诗意美。又如 《船》所写 “灯塔的手/牵着海水//行走的鞋/踩住风浪”,句句隐喻,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还有散文诗 《高原月色》《山之魂》 《鹰之恋》等作品,也是通过炼字炼意创造出一种情感美、语言美、诗意美的审美境界。

李天永的诗歌创作在艺术表现上还显示一种开放的胸襟,他在继承百年新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的基出上,也很注重汲纳彝族民歌和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养份,同时借鉴现代诗歌的一些新的表现手法,有时他也用口语写诗。写母亲罗秀芬的 《风清月明》,就是一首口语诗,只不过他诗中的口语也是经过提炼了的。口语诗也有诗意和境界,不像某些口语诗淡而无味甚至格调低下。他的一些小诗,无论形式和语言,就是在刻意向卞之琳的 《断章》学习。而另外一些小诗则呈现出彝族民歌或古典词曲小令式的风格,还有的又有点像格言。艺术观上的开放性,也就提升了李天永诗歌审美品格的多样性。

我读李天永的诗歌作品,总有一种美的享受,美让人精神愉悦,美也陶冶着人的精神品格。这就是李天永诗歌作品的审美价值。一位在底层工作的业余诗人,又是身带残疾的诗人,创作出这样多传送正能量的美好诗歌,我受到感动和鞭策,也情不自禁地为其点赞,并不惜笔墨地写下我的读后感。我这样来评价李天永的诗歌,并非说李天永的作品就完美无缺了。他写的小诗不少,有的达到了小诗不小的艺术要求,但也有一些小诗平淡无味,缺少小诗丰厚的内涵。他的一些小诗在学习和借鉴前人的艺术表现手法时,缺少点化之功,未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还有一些作品在构思、内容甚至语言上都有自相重复的现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歌创作的求索之路永远都没有终点,这既有艺术上的探求,更有思想和生活上的修炼。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求索下去,我相信李天永在创作中还会攀登上新的高峰。

我们期待着。

猜你喜欢
小诗彝族乡愁
彝族美神故里 生态山水画廊
乡愁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乡愁
天上的小诗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秋天的小诗
TO MY MOTHER
“童心”开启百年新诗——以王统照诗集《童心》小诗的诗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