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淑勤
摘 要: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作为高中阶段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技术素养与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受高考的影响,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设计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从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施、设置教学内容三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提升高中信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的信息技术不属于高考内容,但它对各行各业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仍旧采用单纯的操作技能和训练模式,忽视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导致教学设计过于形式化,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正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科学构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引导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依旧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无趣。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丰富资源,为学生展示多样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高一信息技术“1.1信息及其特征”一节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节课是信息技术的第一章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述,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因此我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我们的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子)”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其实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以文字、符号、声音、图像、情景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如此,我导入新课,举例之后让学生分析信息的特点,并在我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问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下面课程的学习有一个促进作用。
二、完善相应教学设施,优化教师队伍
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很难全面理解抽象知识。又因为高校缺少对信息技术的关注,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这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难以提高。因此,高校要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进而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例如,在学习高一教材“2.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一节时,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有效把握本章节内容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问题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鉴别和评价能力。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完成教学内容。如此,可以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这个有效教学的过程是基于设施完善、教师专业的基础之上的。
三、科学构建教学内容,促进学以致用
高中信息技术最终还是要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目前,虽然很多高中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没有得到学校与家长的重视,基本停留在形式上,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改后提出的“合作探究”缺乏认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明确指导,没有真正体验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和魅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高一信息技术“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一节时,本节课我通过提问上节课内容展开教学:“信息的四个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本,并以小组合作的模式探讨以下问题:(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进行指导,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讨论完后,我指名学生进行回答,并通过板书将问题的内容记录下来。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示windows和dos的区别。如此,我以小组探究的方式,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并将教材内容与实际活动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的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随之发展,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通过转变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施、构建教学内容三方面来有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设置与优化,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广德,黄荣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實施中的问题与新课标的考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0-15.
[2]孙美玲.目标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1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