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山西省黄河万家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近年来,工业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不得不让政府和民众采取措施来应对。环境保护项目的投资金额大,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如何保证环保项目的成功实施,成为环保部门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针对环保项目PPP融资模式的风险管理等相关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例如,Grimsey D等[1]研究了PPP项目的九类风险因素,认为不同的参与者有不同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彭桃花等[2]指出PPP项目的主要风险为政策、汇率、技术、财务和营运方面风险,科学地识别风险并将风险分配给相对最有利参与者,方能实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Loosemore M等[3]认为PPP模式可以设立合理的风险分担原则;贾康等[4]认为PPP模式不是使参与方都获得最小风险,而是让对风险控制力强的一方承担风险,使得项目风险整体最小化;Dailami M等[5]指出在PPP模式中应该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必要时要采取一些防范控制策略;刘薇[6]认为应该加快PPP融资模式的法治化建设,以规范行业建设,防范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风险。
目前,对PPP融资的研究在以下方面尚存在不足:
(1)风险分担的不同模式如何影响参与各方的利益。
(2)在PPP融资中,各利益方如何做好风险防控。
(3)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PPP项目,怎样评价风险和如何风险分担。
基于PPP模式的风险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市政、交通项目,在环保项目上的运用还比较少。因此,本文以环保项目的PPP模式为出发点,分析了环保项目的风险特点,提出了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供环保项目融资建设时借鉴参考。
在参考国内外学者关于PPP融资风险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其延伸到环保领域,借鉴文献[1-6]归纳出环保PPP融资项目存在的两大类风险(见表1)。
表1 环保PPP融资项目存在的风险
风险往往具有连贯性,如果项目的上一个步骤没有把风险控制好,则非常有可能转移到下一个步骤中。这就要求在项目的发起阶段就要进行风险的预测,政府部门应提前做好准备,将必要的要求列入到招标文件中;对于私营企业、民营资本来讲,在合同编制之前也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将自己方面的要求与发起人进行谈判协调,尽量将风险分配至各方都比较满意且愿意承担的程度。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建立监督机制,对项目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如果风险管理衔接不明确,一定不能转移下去,避免恶性循环。
风险分担的合理边界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将不同的风险分配给对其控制力最强的一方。环保项目的PPP融资风险很多,但对于不同的参与方都有不同的规避优势,应该分清哪一方的风险控制能力更强。
(2)预期收益越高,风险就会越大。
(3)在风险分担上一定不能超越参与主体的承受上限。对于环保项目,由于各参与主体的特殊性,风险承担也很难做到绝对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环保类PPP项目的技术性强、涉及的领域广,有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土壤治理、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每一个环保项目所承担的风险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求在风险分担时要“因地制宜”,一定不能忽略差别性风险。特别是对于资金的投入方来讲,想要对技术风险进行控制,就需要邀请经营范围比较广的环保类项目公司的专家进行评估,为了安全起见,应尽量保证项目所采用的技术专业性强且在此前有过成功运用的先例。
由于PPP项目的资金体系庞大,所以最好选择实力强的银行或者银团贷款,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对于一些跨国项目,除了进行贷款之外,还可以将项目放到金融市场上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融资,也可以将项目资产在世界范围内证券化,吸收全球的投资者进行投资,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分散风险。
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还需要密切关注利率、汇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创新,将风险转化为机遇。例如,可将金融衍生工具应用于环保项目PPP融资结构中,毕竟环保问题仍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环保板块也是当下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环保领域PPP项目的投资数额巨大,项目周期较长,在项目实施中承担着各种风险。当前,PPP项目可以说正处于急速上升期,未来可能存在政策变动的风险。所以,为了促进多方在环保领域协调合作,政府作为握有主动权的参与方,在与私营企业投资者签订合同时可以做出书面承诺,其内容涉及法律、外汇等变动时风险的分担。例如,在PPP库平台中显示,广西某环保项目就曾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原电力工业部出具了支持函。该支持函表示,一旦因法律变更使得项目公司的损失超过一定数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通过修改特许权协议与项目公司共同承担损失。这样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值得一直延续下去。另外,投保是项目融资过程中必须进行的一个环节,在环保项目PPP融资中可以为项目进行合理投保。
环保类基础设施需求之大、投资之多的特点,使得PPP融资模式运用于环保项目上是非常合适的。本文分析了环保项目PPP融资模式存在的风险,并对如何防范和规避这些风险提出了建议。但对于环保项目PPP融资模式中如何进行风险的分担,怎样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监管机制尚未涉及,这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