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轮奂 图:本刊资料库
一盏香炉、一缕清烟,中国香道更强调让人在香气中内省、感悟
对香气的喜好,乃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东方传统的香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深厚积淀。香最初本是一种自然的馈赠,经过人的加工、享用,最后升华为一种“道”,一种心灵领悟。所谓“燃我一生之忧伤,换你一丝之感悟”,即通过藏香、玩香,最后以香作为媒介,让人获得精神的升华,此乃香道的本质和追求。
至今仍记得数年前的一次香席上,一盏和合香的浓郁芬芳里隐隐透着一丝清新果香,闭目冥想中仿佛已神游远方,置身山林,忙碌焦躁的内心竟觅得片刻安宁。那是第一次从嗅觉的愉悦中感受到和谐、宁静,淡然而沁人心扉。习惯从视觉艺术上寻找精神慰藉的自己,隐隐感到气味带来的美好,不再单纯地认为它是一种感官体验,更是一种记忆的升华。
直至今年,数家博物馆不约而同地推出以香为主题的展览,先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后有广东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院几乎同时推出各自的香文化展,而上海博物馆则更将中国传统的香文化推向海外,在法国巴黎举办“中国芳香:古代中国的香文化”展,甚至吸引奢侈品牌迪奥前来复原中国传统香的配方,让以香文化闻名世界的巴黎为之轰动……展陈设计也突破以往,不仅展示实物的香料、香具,东方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香的香文化也得到还原与展示,甚至还将嗅觉互动融入,让展览不仅可观,更可闻。当在展厅嗅闻复原的古香时,那种精神愉悦再次萌生,而这一次,竟发现自己如此近距离地邂逅了古人的味道。所以,可以收藏记忆的,不仅仅有视觉艺术,嗅觉艺术同样可以做到。
这无疑是让人欣喜的,博物馆的触角已突破收藏视觉艺术的藩篱,多重感官的艺术体验已变得日益流行。所以,如果把收藏的视线放在嗅觉上,以香为线索,便会发现传统东方艺术的另一番有趣景致:香料、香药、香玩,乃至由此延伸出的香文化,构筑起一类独具特色的主题收藏。或者,你会发现,原来雅集都可以串在“香”这条线索上。
那中国的香文化又蕴藏着怎样一番景致?当它对话西方时,似乎更能在差异中寻回自我。
首先,人类对香气的追求无分西东,在各自文明的早期就利用天然香料制香。西方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埃及就开始制作香油,用于祭祀神灵,而后在两河流域、古波斯、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更迭中逐渐成为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最后发展为今天的香水文化,即通过炼出香油、香精,调和成的香水调节人体气味场。因此,西方香水更重于彰显人的个性与价值,是一种讲求实用、精细化的生活美学。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则保留并发展了燃香、熏香、佩戴香品等方式,并形成独具东方特色的香文化。与西方相比,中国的香文化更注重氛围的营造,并把香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体验。
所以,如果说西方的香文化是线状的,那中国的香文化则是网状的。首先,中国人认为香气不仅能让身体、衣物、居室变得芬芳,香与药也是同源的,人在用香的过程中可以疗愈身心;其次,香又是一种雅事,承香的器物、闻香的仪式都务求优雅;再者,香营造的氛围让人产生浮想,在祭祀或宗教仪式中必不可少。所以,中国香文化将医学、美学乃至哲学融为一炉,通过香气编织成一张多元的网,让人获得综合性的体验。
而中国的香文化与西方最为不同的是,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将之上升为一种“道”,即人以鼻闻香,以心意会,最终获得精神升华。这是西方香文化不曾有的。尤其是东方传统香席中,文人以香会友,通过焚香、闻香让人内心平静,参禅问道,并交流学问,获得心灵感悟。所以香道之所以为“道”,是因中国人把香由一种芳香之物,变为一套美学程式,再上升到一种精神文明和人生哲学。
需要指出的是,复兴香道应切忌让香席陷入形式美学中。如果只会在熏烤香木上去比较香气味道的变化,反而会使嗅觉窒息;而过分重视操作的技巧,也就不免落入了雕虫小技的展演。所以感官的知觉、用香的技巧虽然是香席上必备的条件,但都不是香道所追求的目标。
还有,诸如通过撰写香笺,记下闻香感受的做法,也应如古代文人那般,以品评香的构成、味道为下,以通过闻香而获得心灵顿悟为上。总之,香只是媒介,能否有心灵和精神上的获得才是香道的终极追求。
所以,中国的香,既可享、可藏,亦能悟。
玻璃金箔香油瓶黎巴嫩 西顿公元前50-公元50年
《听琴图》中 通过焚香营造宁静的氛围,配上琴声,让听者在其中自我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