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园”位于顺德北滘,是近年新建、具有一定社会轰动效应的岭南古典园林作品,以传统技法再现古色古香、趋于自然的石山、石桥和亭台楼阁。其英石堆山和黄蜡石溪涧格局延续了传统岭南园林的掇山叠石手
法,以广东英石和黄腊石为主材,运用堆石法、置石法和挂壁法,将英石竖置或横置,采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结合理水形成逼真的庭院悬崖瀑潭、英石壁山;通过随意平置、抛石和埋石等手法,形成自然的黄腊石溪涧,效果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
和园的总体设计方是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主体施工方为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总体协调、质量保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假山及室外园路部分基本由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冯志明师傅团队施
工,英石石山、园路等施工技艺获得了行业的一致好评。本刊特别对冯志明师傅(下称“冯师傅”)进行现场采访(图1),并整理总结其团队的掇山造景技艺。
冯师傅:我们作为施工方,掇山造景主要是根据设计方提供的岭南山水古画意向图,并将岭南四大名园作为参考,在此基础上又综合了很多方面的资料,最后按要求做了个比例为1∶50的石山模型,整体征得业主及设计方的同意,施工人员才根据模型去施工。
图1 采访现场
施工时,还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比如:假山堆叠时要有主次峰,有高有低、有前有后,高低错落。山上有峡谷流水、湖面有散石呼应。山洞曲折自然,使游览视线不能一眼望穿,视觉有变化,比较舒服(图2)。这是设计图纸无法表达的东西,靠我们后期施工细化和现场再设计。另外,假山有很多地方如石纹等是图纸没有表现出来的,都只能靠施工人员后期调整。
冯师傅:英石是岭南园林名石之一,石山工匠利用英石块,以生动的造型形式来表现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文化态度以及生活方式。英石山具有“瘦皱漏透”和褶皱明快有力、脉纹变化多端、易于构成峰峦沟壑等山形地貌的特点。
石山工匠叠山要求对假山的整体感觉,制作云峰千层石山含有高超的技巧。在同一高度如果左边向外凸出,那么右边也就一般要向内收缩,云峰假石山的瀑布要把出水口建在靠后隐蔽的地方。
选石的时候要求石质、纹理统一,造型变化需要符合自然山石艺术规律,使之气质胜出真山,轮廓线须有变化,变化中求得均衡。
图2 假山山洞
坚持上述原则和表达方式,掇出来的山便会比较趋近于自然。
冯师傅:岭南古典园林常采用英德产的英石,因为它稳重、纹理好、色泽深沉、古朴、形状千奇百怪。此次施工考虑到主景英石假山部分(图3)的面积不是很大,要将丰富的假山景色、峡谷、亭浓缩在这里,让人感觉这里的石景很大,就采用了竖向纹理的英石,并竖向摆。
假山石的结顶处不是峰就是峦。峦即山头之处不可齐头,亦不能凸尖,或高或低,随致乱掇,不能并排,做到重峦叠嶂,前呼后应,错落有致。
一座假山只能有一个主峰,而且需要有高峻雄伟之势,各峰峦之间必须彼此呼应、气脉相通。
千层石也称云峰石,外形平整,石形扁阔,纹理奇特,叠砌形成后的假山,纹理古朴,雄伟自然,显示出峻峭、险峻、飞扬的意境。
大石的纹路更统一,效果更好。但过去没有机械,大的假山只能靠多块石头堆砌。现在有机械协助施工,可利用吊机直接将一块符合意向的秀石独立成主峰,这样,原石的纹理效果由此就呈现出来了,不会显得琐碎,也不用考虑多块石头堆砌存在水泥沙的接驳口,有整体性效果。
这里的英石主峰高达14 m,因为是原石独立成峰的,比较自然、清秀、瘦、透,山上还有小溪流水。假山下面特别是山洞部分是选择多块石头堆砌的,选择石头时,从构造、纹理出发,接驳口的处理一般是实线拉钢筋,烧焊接驳。
图3 主景假山
图4 黄石假山溪涧景观
图5 “狮子上楼台”假山全景
图6 “狮子上楼台”局部
冯师傅:和园中的假山叠石主要有四部分:一是主景英石假山部分,二是由黄色的山石堆叠成溪涧部分,三是与书院建筑墙面结合的假山部分,四是散落在园林两旁和庭院景石。施工前,先将设计图纸细化,通过模型将堆山叠石成型,并按照设计图纸要表现的效果对模型进行调整,如选择石头、设置溪涧的出水口等。有了明确的施工思路之后,再在实地施工。
英石假山叠砌制作方法:1)挑选统一的石质,根据设计构思和造景要求对英石的质地、纹理、石色、块径、大小进行挑选;2)使用按1∶1水泥混合砂浆粘贴石头;3)每叠砌一块石头都要用相应长短的木棍枋固定加固;4)按设计意图、理念制作假山石模型,根据石山模型造型要求逐层增加石块,叠砌出与模型相似的造型。山石是主体的高度空间,叠山须从空间来看,不能只看一面,侧面、背面不管,符合自然规律。5)待水泥砂浆凝固后拆掉支撑的木棍,修整石块接缝即可。
和园的溪涧采用了黄色的景石(山石,下称“黄石”)其表面盈润,型体顽劣,见棱见角,雄浑沉实。平整大方,立体感强,具有强烈的光影效果。与小溪形成颇有现代感的溪涧景观(图4)。在古典园林中特别是广东的四大名园的布置中,几乎没有运用到黄石。和园这里运用了黄石作了溪涧,是一个创新点。关于黄石的摆放、组合、过渡等没有具体的设计方案,也靠后期施工人员的技术经验细化。如,在山石和英石处于同一空间时,主要是靠植物绿化来协调弱化、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过渡,避免突兀、不协调。
书院建筑墙面有形如“狮子上楼台”的叠石(图5~6),寓意“步步高”,借用了东莞可园的做法。这里有足够的位置发挥堆砌创意,结合该部分建筑的立面线条将英石横放,让横纹叠加结合不同形态的英石,创造出具有较好立面观赏效果的建筑外立面掇山。庭院中有湖心石,比较大,是利用50吨的吊机从门口吊进来叠放的,湖心石外形选择符合“瘦、漏、透、皱”,比较自然清秀,与植物搭配后,凸显了岭南庭园特色。散石的选择一般要求自然简朴,没有假山要求那么高。
相比图纸,我们施工做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设计无法细化表达的地方。例如在湖中喷泉旁边设置了一头形如观望中的石狮子,为湖景增加了一丝活力和趣味。
和园的掇山施工充分体现出业主和施工方精益求精的要求和工作态度,施工期间也有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主体部分,业主要求精益求精,后期施工修改了很多次,施工方积极配合不断完善,所以工期比较长。从2016年9月份入场施工,到2018年4月,差不多花了2年时间。
冯师傅:和园的建成可以为今后岭南古典园林在相关方面的建设作参考借鉴。毕竟当代在这么大的园林里制作这么大型的英石假山的案例比较少,可能也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和园是我们当前岭南园林界大规模运用石量的作品,总体来说,堆山造景施工完成后得到较多认可,我们作为施工单位也觉得是比较成功的作品。但还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去提高的。
我觉得这次采访堆山造景技术方面是个好现象。我从事古建园林施工方面许多年来,都没有想过总结出一套完整系统的文字、图片资料留给后人参考。北方那边特别是北京尤其重视古建建设维修这方面,会总结留存系统资料。我们岭南地区不太重视,虽然保留有四大名园,但相关系统的总结太少了,毕竟岭南园林也是全国的几大园林流派之一,所以今后想尽量总结、多留存一点资料给后人参考,以传承岭南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