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昊婷/沈阳理工大学
当代大学生党员基本上以九零后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代人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是对于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以及社会价值观意识比较淡薄。由于社会经验比较少,性格处于不成熟阶段,常常会导致党性意识不坚定,信念容易动摇。探究以上问题的出现,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1)入党动机不够单纯。在高校里,大部分学生还是渴望加入党组织的。但是有一些人却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加入到组织中来。这些学生目标很明确,在他们看来,只要入党了,将来就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以自我为中心来进行价值取向的设计。虽然不是所有的学生党员都是这样的想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想还是普遍存在的。(2)学生党员缺乏奉献精神,模范带头意识薄弱。作为学生中的先进代表,党员们应该积极进取,甘于奉献,在广大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是好多党员在入党前表现的都很积极,一旦入党以后,却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以为已经入了党,不用再那么积极了,从思想上就开始懈怠了。对于党员的神圣感、光荣感和责任感逐渐减弱,党员的奉献意识也是基本上日趋淡化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的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更高要求的阶段。这一代高校学生党员是国家的建设者,是中坚力量,如果他们不能真正了解到中国的基本国情,就不能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更不能担负起强国的重任。所以,高校首要任务就是必须要加强对青年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品行、有作为的合格党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对于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一定不能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要放宽视野,结合当今国情,多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从中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身上肩负的这份使命。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作风。作风问题,反映的是党的整体精神面貌。有些学生党员,只顾着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没有主动的奉献意识,对于需要帮助的同学也是视而不见,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些学生党员家庭条件比较好,过于追求奢侈的生活,没有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生活上非常铺张浪费。所以,对于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了,我们必须要引导他们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适应激烈的职场里面的竞争,逐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条件。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理论武装,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于人心。对于青年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学生党员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实际情况来进行。开展的系列活动要保证数量,更要强调质量;要保证严肃性,更要不失活泼性,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境界、理论水平和自身的党性修养。培养学生党员具备“四个意识”,使党员们真正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尽责。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网路媒体和党校在青年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作用。基层党校不能局限在学生入党之前,更要在入党以后。应该更注重制度方面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杜绝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等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宣传和教育。依托媒体来加强育人功能,为学生党员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媒体平台。适当开展微电影、微课堂以及微党课等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高校青年学生党员要想在广大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仅要求在思想上是进步的,更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要起到带头作用才可以。在学习生活中要认真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为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具体来说,党员们应该做到:学习上要刻苦努力,争取做到名列前茅;工作中要兢兢业业,认真对待;生活上要本着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对于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伸出援手。各个基层学生党支部要通过谈心谈话、学习教育、社会实践等教育环节,切实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新时代下,高校青年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大学生党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结合自身发展,提高社会责任感,接好属于青年一代的接力棒,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不懈努力,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彰显人生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