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主要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的了解和正确认识以及自己的职业兴趣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目标。2007年以来,每所大学都下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科书,对大学生自我定位、职业规划以及求职面试都具有很大的帮助。由于这门课程是新生课程,学生以往所接受的西方思想很容易注重个人责任从而使个人发展和社会脱节。所以,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生涯教育和职业规划,建立起长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机制,是教育界需要高度重视和深度开发的教育教学和实践培养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对社会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生涯教育和职业规划是一项比较重要的任务,要全面的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职业导向,需要探究和解决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1]。
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活动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一些影响因素。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中价值缺失对大学生在生涯发展和职业选择中出现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功利、道德水准下降等价值缺失现象的严重情况。这些也是影响大学生没有导向地接受专业教育、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习更多职业生涯规划思路方法的原因,是客观的因素。加上学生思想行为等主观上因素尚还处在不完全成熟阶段,存在的原因问题也不少。这些都会导致最终的职业生涯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现在强调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尤为重要。
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指导,加上社会上各类信息、家庭教育等辅助引导,大学生对自身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冷热门行业一般都能够作出具体的判断和评估,从而理性的选择自己的职业定向。但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身上有时就体现不出该有的家国精神。古人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情壮志,周总理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斗志,而这些家国情怀在当今一些大学生群体中荡然无存。当然这些因素也和当前社会的竞争有关,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更加切近生活,只注重薪资高低工作环境的舒适度,没有很好的发挥出这种超强的爱国情怀和意识,也使得大学生在较长的时间里会出现就业目标分散、职业理想模糊及工作事业心和社会责任心淡薄的不良状态。
在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学生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向多元化迈进,社会上兴起了一种普遍的拜金风,互相攀比也时有发生,不注重务实只贪图享乐的不良作风也在当今大学生群体中蔓延,让他们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常常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抱有很多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最终导致好多大学生在就业中好的工作干不了,不好的又看不上这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端正大学生的就业态度,使大学生懂得合理评估自身能力水平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这样才能够让大学生在更适合的平台上把握机会站稳脚跟,争取事业上的成功。
多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实行扩招,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十分大,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也逐渐滑坡。根据近两年来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就业后离职率越来越高。这些数据表明,当今大学生缺乏职业责任感,很多学生因为无法适应职场环境,遇到一些挫折就频繁更换工作,给企业单位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很多用人单位非常需要能够敬业的大学生,也希望高校教育能为企业多培养一些求真务实扎扎实实的大学生来推动企业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着职业理想后退、缺失价值导向和职业道德降低等问题。只有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效的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中,才能推动行业以及社会的进步发展。
针对上文中所说的大学生对职业失去理想的憧憬,价值观也出现缺失,职业道德也逐渐下降的现象。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个是西方的职业规划在我国所造成的条件反射让我国学生接受不了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当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就业压力十分强大的社会原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一定的可行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学生的职业去向有直接的内在关联。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培养的对象,大学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时间段,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有效的融入进去,能够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做一个具体化的分析,从而对未来充满希望有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的动力源泉。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成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基础条件,同时学校应该多多开展有关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转换成大学生自己所需要的价值取向和实际需求。
大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通过对学生情感的体验和环境的分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多个层面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全面的领悟,能够进行理性的追求,有效的将教育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教学形式等合二为一,让学生在家国情怀中成长,在报效祖国的前提条件下实现个人价值[2]。
当代大学教育中,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不够全面,认为职业规划就是单纯的对未来从事行业的选择,没有从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精神方面深度认识到职业规划的深层内涵。这就导致学生就业后道德滑坡价值导向缺失等诸多问题,弱化了大学生在职场中的作用。所以,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引导学生对未来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对人生有理想,加强对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引导他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自己的思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自己身上得以体现和传承。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他们的职业实践有紧密联系,只有通过亲自实践后才能客观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客观的概念,才能对职业价值观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这种价值观可以支配人的大脑改变人的态度,能够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变好或者变坏。因此,在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中应加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分析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让学生对岗位需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根据自身实际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学校在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通过学生的实践磨炼,为步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首先应该认识到西方职业规划的理念在我国不一定能够起到西方国家的效果,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再吸取西方规划的前提条件下,应该将我国传统的职业道德发扬光大,将社会主义核心理论深入贯彻到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辅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定位,有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将来就业中少走弯路,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在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时,首先要教会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也要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来感受道德的重要性。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对未来远大理想的树立,不能让平庸的思想占据学生的大脑,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拼的顽强斗志,担负起人才强国的使命,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当代大学生既然是职业规划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对象,那么,大学职业生涯教学的教师将担负着重任。加强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教师的师资力量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保障,对教师要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高教师职业规划方面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学校应建立专业化性质的职业规划教研组,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分析当下职业中的社会现象以及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程度都做一个全面记录。安排职业规划课程时,应按照社会需求量安排,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具体化讲述。另外,对教师要进行考核,从道德专业化程度各方面进行考核,对教师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运用到教学中进行考核,全面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性质,发挥高等教育的最大限度[3]。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高校只有重视和加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职业观教育的融合创新开展教育教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建设,才可以有效化解大学生面临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困境,同时也是加强高校对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为社会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的良好举措,从而让学生以更专业高技能优品质的状态进入到社会,促进行业的进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