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文本特点

2018-11-14 23:56
长江丛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菲尔人类学著作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近年来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学术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思考也逐步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写作于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但由于这一文本的特殊性而长期得不到应有的理论重视,鉴于此,本文拟从《人类学笔记》的文本特点方面作些有益尝试以引起学术界对马克思这一理论遗产的更为深入的研究。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是由其晚年所作的五种有关人类学方面的笔记汇编而成的,这些笔记分别是:《马·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约翰·菲尔爵士<印度和锡兰的雅利安人村社>一书摘要》、《亨利·萨姆纳·梅恩<古代法制史讲演录>一书摘要》、《约·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态>一书摘要》。作为一个以独立形态存在的文本来说,《人类学笔记》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笔记性质明显

作为一种供进一步研究工作而使用的材料群的汇编,马克思《人类学笔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笔记性质。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到印证:一方面,《人类学笔记》是马克思对摩尔根等人类学家的相应著作的大量摘录,虽然其间也会有马克思对原文表述不确的及时订正,但与其整体规模相比,属于马克思自己的评注毕竟要少得多。具体而言,在《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的评注共计444处,其中最长的也仅300余字,而且并不多见,大多都是寥寥数语,其中包括很多文献材料的出处与页码,而《人类学笔记》的中文译本则有50余万字的规模。另一方面,在《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的用语较为随意,从语种来看,其中杂有英语、拉丁语、梵文等;从语体来看,在马克思的评注中存在口语化倾向,比如他有时会很气愤地称呼菲尔、梅恩等人为蠢货、蠢驴。[1]

二、外在结构的多层次性

所谓外在结构是指某一文本在直观层面上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一种特定的结构层次,它包括这一文本的目录层次、正文布局、字体颜色等方面。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特殊文本,其外在结构呈现出多层次性的特点,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说明:一方面,翻阅马克思的这一文本,首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马克思摘录的大段大段的人类学家的著作原文,其次是正文旁边所画的边线以及某些以黑体排版的字句(这些黑体字句是马克思在做笔记时画下双重着重线的地方),再次便是马克思珍珠似的镶嵌在其间的评注,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所以从纵向来看,马克思这一文本的正文布局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另一方面,马克思在摘录这些人类学家的著作时并非逐章摘录,甚至有时会改变其原有的章节布局,比如在《摩尔根笔记》中,马克思打破摩尔根原先的目录排列,将其第二编(管理观念的发展)挪置最后,并把其第三编(古代家庭)和第四编(财产观念的发展)依次提前,使其结构更为科学与合理,但是马克思并未改变其原有序号而是一仍其旧,马克思如此安排,不但使读者可以了解其心目中认可的目录排列顺序,而且可以使读者知道这些内容在原著中的排列情况,以便进行比较研究,所以从横向来看,马克思这一文本的目录排列也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

三、内在结构的相对整体性

所谓内在结构是指某一文本因内容的内在逻辑相关性而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结构。我们知道,马克思曾对自己的著作有过这样的评价:“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2]《人类学笔记》虽然不是马克思完成形态的著作,但是我们认为,马克思的这一看法仍对其有效,这一文本仍然构成了某种“艺术的整体”。通过对马克思《人类学笔记》所关涉的五个“笔记”的内容的深入辨析,我们发现在其中存在着以下三对关系:《摩尔根笔记》与《梅恩笔记》构成一对正反相对的笔记关系,马克思是在用摩尔根著作中的观点来分析批判梅恩著作的;《柯瓦列夫斯基笔记》与《菲尔笔记》构成一对历史与逻辑相对的笔记关系,柯瓦列夫斯基著作用大量的历史材料来分析考察印度等地的土地关系,而菲尔在著作中却是用一种逻辑抽象的方法来构造印度和锡兰雅利安人村社的典型形态;《摩尔根笔记》与《拉伯克笔记》构成一对互为补充的笔记关系,摩尔根著作更多的是从血缘关系角度来剖析古代社会的,而拉伯克著作则更多的从宗教等角度来考察古代社会的文明起源。所以,从以上三对关系中,我们认为,马克思选取这五人的著作进行摘录与评注是有着深刻的用意的,这种深刻用意就使得《人类学笔记》呈现出某种内在结构的相对整体性。

以上对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文本特点所作的分析仅仅是研究这一著作的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85,439.

[2]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196.

猜你喜欢
菲尔人类学著作
最终,菲尔兹奖二次花落女得主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杨大春著作系列
“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
李帆著作系列
就我一个人的时候
看戏
人类学视野中的云南旅游史①——兼论茶马古道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