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接受高层次的科学文化和知识技能的培养。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管理也呈现出特殊性、复杂性和敏感性,成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比重较大,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因此,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就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本文就如何做好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通过日常工作与少数民族学生接触,尤其是问题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引发如下思考。
在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中发现,由于部分学生来自南疆等偏远地区,家庭经济困难,汉语水平薄弱,在日常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心,自卑感较强,容易情绪化,甚至个别学生封闭心理,不愿与人沟通;在学习生活中,他们文化基础差,自控能力弱,不适应寝室生活,时常迟到、早退和旷课,不愿意参加班级集体活动或者各种社团组织,少数逐渐成为班里的后进生。
(1)由于新疆总体经济水平落后,尤其在偏远不发达的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勉强缴纳基本的学费,在吃穿用上给予孩子的很有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生活拮据与周围经济较富裕的同学之间形成对比,造成个别少数民族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
(2)少数民族学生的父母主要以务农或者放牧为主,家中人口较多,大部分家庭有二个以上孩子在上学,父母年龄高,受教育程度低,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较少,造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性格孤僻、敏感,缺乏与他人沟通交往的热情与活力。
(3)部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学时代多就读于民语言学校或者汉族学生较少的双语学校。当他们进入大学离开父母和熟悉的环境,尤其在新疆各高校实行民汉合宿制度,与汉族学生一起吃住生活时,由于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差异等多种原因,不能很快适应周围环境的改变。与同寝室中汉族同学没有共同话题,偶尔遭遇他人的不理解,产生误会和分歧。
(4)由于新疆部分偏远地区师资匮乏教育水平落后,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加之从小缺乏语言环境,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差,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都与其他学生存在差距。他们既渴望对新知识的掌握,又无奈自身能力的欠缺,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严重挫败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逐渐消极应付,上课不愿听,下课不复习,期末挂科甚至留级。
(1)对于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要多给予关爱,因为这部分学生也最常出现问题。作为老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尤其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个别自卑、敏感、孤僻的少数民族学生,要主动与他们做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让学生懂得在思想和心态上要先富有起来,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上富足起来。然后积极帮助学生在校申请各类奖助学金或者勤工助学岗位,并培养他们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和自信自强自立的意志。
(2)在班级、宿舍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一帮一”“多帮一”民汉学生结对子活动。按照志趣相投、宿舍相近、优劣互补、一个都不少的原则,其中班级学生干部重点帮扶少数民族后进生,保证每一名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的汉族学生对子。在班级通过组织丰富多彩“手拉手”民汉互助班团活动,例如:双语演讲比赛,让学生们讲述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风貌;友谊趣味运动会,让民汉学生组队参赛争取胜利;民族文化风采展,让少数民族学生展示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和歌曲舞蹈等,让少数民族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宿舍通过耐心指导同宿舍交友同学多关心、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排解情绪和苦恼,防止因饮食习惯、风俗习惯等发生冲突矛盾。让学生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互相帮助,拉近民汉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营造良好的团结友爱氛围。
(3)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首先对其进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平时周末和课余时间,在办公室和宿舍与学生进行真诚、耐心地交流,帮助他们重新认识大学生活,找准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后期请相关的代课老师对其给予帮助,通过课堂上提问和批改作业等方式加强对他的关注,帮助解决学业中的难点和疑点。另外在班级中指定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与少数民族同学进行“一帮一”互助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一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提高其汉语水平;一方面从课堂笔记到课后作业对其全面辅导,耐心讲解学习上的疑问,帮助其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方式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无形中加强了班级的学风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
少数民族学生除具有普通高职生一般的特点外,他们又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新疆高职院校可以在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中更加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认清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促进新疆高职院校健康、稳定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