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军/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习的核心课程,使其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是最高的价值诉求。要达到以上诉求,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要增强获得感,必须从提升话语者素质和锤炼话语方式这两个关键路径着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话语者即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话语者的素质,也就是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是个综合性的范畴,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素质、人格魅力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诸多因素。从实践中来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主要是指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素质,特别是业务能力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包括话题提炼素质、教学技巧与组织能力素质、话术锤炼能力素质等等。
长期以来,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在为成为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良好的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努力,但教师队伍的建设仍不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需求,整体素质亟待提升。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主体来看,70后80后即将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或在有的学校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针对这种情况,提升话语者的素质应该主要立足于三个层面: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者要有自我提升的意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具备正确的观念才能做正确的事情。人只有首先认识到做好事情的重要,才能做好事情。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者也是如此,只有首先自己认识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提升自我素质。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者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带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深入浅出阐释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的研读和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者要提高业务能力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能力高低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实效的关键,这就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话题提炼素质、教学技巧与组织能力素质、话术锤炼能力素质等业务能力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方式主要指话语表达方式,也就是话术,即表达问题的语言和艺术。锤炼话语方式解决的是“怎么说”的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锤炼话语方式,应主要立足于三个方面:
第一,接地气,讲生活语言。接地气,讲生活语言是指在话语表达方式上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语言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比如:讲到主权,可以用“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事情我做主”来生动形象地把国家主权的内涵揭示出来;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目标、宗旨可以用“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为了谁?”来形象地表达等等。用接地气的生活语言既可以把深刻的道理形象地揭示出来也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从而提高教学的接受度。
第二,接经典,讲本质语言。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因为经典作家擅于从本质上用语言揭示人、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经常引用经典作家的揭示问题实质的本质性语言,可以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如,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的需要这一问题,引用毛泽东强调的这段话:“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从而我们也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第三,接传统,讲精辟语言。2016年1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在《意见》中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里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萃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而且要学习传统文化的精辟语言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