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的统一体”,“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可以说,自我教育是各种教育发挥作用的基础。当今,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做到自理、自立、自强,但也有学生存在各种问题。如多门功课不及格难以毕业、沉迷于网络游戏、误入传销组织等。
大学生自我教育首先应该有明确的自我教育意识,这是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的心理前提,也是自我教育开展的好坏的表现之一。现阶段的大学生自我教育存在着自我教育意识欠缺、自我教育能力较差等问题。
1、成才意识狭隘,修身意识薄弱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大部分大学生成才意识很强,他们积极投身于学业,热衷于考研、考证,为提升竞争力打基础。但一些大学生的成才意识过于狭隘,忽视了对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普遍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缺乏自我道德修养的修身意识。大学生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自我修身意识是不能忽视的。
2、自由意识强化,规范意识欠缺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基本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自信、创造力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中心意识。这些特点使部分大学生在道德价值取向上表现出强烈的个体自由意识,相对缺乏规范意识,过度追求自由,不愿受外在的强力压迫,这为西方文化的进入提供了便利,极易产生个人中心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
3、投机意识强烈,奋斗精神缺失
从紧张的高中生活突然进入相对放松的大学,很多学生失去了生活和学习的紧张感,产生了个体优越意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自由涣散,逐渐失去了艰苦奋斗精神。每年的期末复习备考,就是这些学生临阵磨枪之时。除了在学习上投机意识强烈,在面对自己的前途上,部分大学生也存在投机意识,甚至将找工作的责任推给家长。
4、个体意识强烈,集体意识薄弱
高校学分制的实行,班级、年级、专业等的界限被打破,使得班级的设置流于形式化,处于班集体中的大学生除了干部之外,其他人一般很少自觉地关心班集体、自愿地为班集体做事。同时,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使得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强化,有利于独立人格的形成,但也容易出现集体心理缺失的现象。
1、自我学习缺乏持续性,理论功底欠缺
新的社会形势下仅仅学习书本和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有媒体所传达的信息。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过程中,当前的大学生虽然对大众传播传递的知识信息已经有所适应,但真正从中吸收新思想、新知识的人还不多,大多数人还停留在把大众媒介作为娱乐工具的阶段。即便是因为学生干部工作的需要或入党的要求,在实用心理的支配下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学习也难以持久。
2、自我控制缺乏意志力,易受外界影响
目前高校类似打架等恶性冲突、酗酒闹事、偷窃等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无疑与自我控制能力差联系在一起。缺乏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的学生大都是从自我出发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感情易冲动,情绪波动大。
3、道德约束能力较差,造成行为失范
目前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消极的价值观念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抵制。面对多元化世界的诱惑,极易受到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甚至出现种种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
4、自我调适能力不足,造成人格发展缺陷
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一部分大学生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甚至出现自杀等严重的后果。这也充分暴露了当代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较差的事实。大学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时,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进行自我调适,一旦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将影响到人格的独立和自我发展。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育”,这里所说的不教育,并不是对教育的放弃,而是达到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鉴于目前高校自我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努力改善。
教育者要做到:首先,要肯定大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进行积极引导;其次,要认清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实质,加强对大学生正面的教育和疏导;再次,要以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为教育目的,提高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从情感体验和取向认知上来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自主感和信任感,增强其主体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认同感。而大学生要强化主体意识,做到以下几点: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二要树立自我教育的信心,让自己有勇气和耐力面对挫折;三要鼓励自己学习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不断提高思想素质。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必须依赖自身的努力和自觉的行动。
1、培养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自我之后,才能够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找出与他人、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产生对自身的不满,激起自我教育的意愿,确立自我教育的目标,调整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达到完善、提升自我的目的。
2、培养大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能力
培养自我体验的能力就是要将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唤醒,通过设定一定的教育情境,使大学生直接获取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开展自我教育的动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需做到:一增强大学生自我调控的意识;二加强对大学生自我调控的引导和监督;三大学生要制定学习规划,经常进行自我总结。
3、培养大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能力
大学生自我激励包涵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肯定,如外在奖励、成功经验等;二是对自我行为的否定,如批评、失败经验等。无论是正面的鼓励还是反面的刺激,都为自我激励带来了强大的能动性,推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进行。培养大学生自我激励能力可以通过三种方法:其一设定奋斗目标,唤起大学生的内驱力,促使他们为实现奋斗目标而不断努力;其二明确大学生的责任,激发责任感;其三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自我完善是自我教育的最终目的,但不代表自我教育的结束,而是意味着新一轮自我教育的开始。培养大学生自我完善能力,首先要坚持全面、实际的自我完善。其次,大学生要认识到自我完善是不断发展的。
一要认同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独立开展探索学习,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其认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产生开展自我教育的动力和信心;二要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给予他们一定的引导与启示;三要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与校园环境,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四要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影响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种环境密不可分,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家庭是影响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场所,优化家庭环境,家长要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树立自我教育的意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发挥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校园环境是关键,优化学校环境,主要指改善校园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社会环境是补充,优化社会环境一要发展经济,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二要净化社会风气;三要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
新形势下,要利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一是根据学生成长的特点,利用网络优势,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开展实践活动,拓宽大学生自我教育渠道,展现自我教育的效果;三是发挥大众传媒作用,营造良好氛围,将教育内容变得生动,从而使教育入脑入心;四是重视人际交往,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