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何应对老龄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按照联合国确定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就称之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在2010年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未来中国的老龄化在一定时期内将越来越严重。截至2017年底,我国65周岁以上人口达到了1.58亿,占总人口的11.4%。中国的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发展迅速、未富先老、空巢化、高龄化等特征。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及早规划,勇于面对这一社会问题。目前,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而大多数老年人依然希望居住在自己家中养老。在此背景下,我国许多地方开始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养老模式,其中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效果凸显。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养老不离家,既能得到家庭成员的照顾,又可以获得社会的帮助。具体来说,老人居住在家里,依托社区上门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或在社区进行日托护理,为老年人提供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陪聊休闲、协助购物看病等服务的一种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养老实践模式。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为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等全方位上门服务或日间托老服务。这种模式吸收了机构养老和传统的家庭养老的优点,并弥补了各自不足,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一是符合我国传统习惯,老年人心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养儿防老,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社会转型,家庭养老功能不足,但老人大多希望住在家里养老。
二是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可以满足本社区更全体老人,方便灵活、服务成本低。目前养老机构的运营实践表明,完全依靠机构养老根本无法满足当前老年人的需求,而且老年人心理还比较排斥,于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凭借社区已有的各种设施和有利条件,投入成本小,服务内容多元、服务方式灵活。
在大家生活的社区配套建立一个“托老”的场所,年迈的父母被子女托付在社区日间照料,老人呆在自己熟悉社区里,在那里可以与同龄人休闲交流,解决一日三餐,子女下班后再接其回家。这样老人舒心、子女放心,而且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压力不大。这样的方式需要政府支持,购买服务,有长期规划并起到主导作用。
在居住地附近的老年服务场所,社区老人可以在里面休闲娱乐,打牌聊天,锻炼身体,还可以解决日常饮食。但很多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非常需要服务中心能派人上门提供帮助,如各种生活用品用具的维修、家庭保洁、家庭护理、清洗衣物、陪同看病、陪同购物、代购用品等,需要有人帮忙解决因身体问题无法去解决的一些基本生活的难题。
现在,很多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缺乏活力,工作人员服务不到位,老人不满意,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将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进行有机结合。政府购买服务是指政府通过向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提供助老服务凭证(如服务券)等形式,有持证老人选择社区养老服务员、家政服务公司等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在这种供给模式下,政府的角色是社区养老服务的规划者和服务购买者,而不是社区养老的直接生产者。社区居家养老市场化运作指服务机构按照市场要求开展专业化服务,由政府主导审批、评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随着老年群体的日益增多,居家养老事业必须实行规模经营,弥补资金不足,才能产生规模效益,才有生存空间。政府出台相关扶持优惠政策,通过购买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项目以及发放给老人服务凭证的形式,保障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机构得到相应的补贴和税费的减免等政策倾斜,使主办者能以合理的运行成本为老年人群提供性价比高的低偿服务。政府要制定评估机制,定期予以检查考核,以奖励或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个人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养老事业。
面对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趋势,我们的身边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和特困老人,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这不仅是每一个家庭的需求,也将是整个社会面临的困境。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需要政府、市场、家庭和社区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