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春财经学院
民办高校的专业建设具有灵活的机制,具有足够的优势。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校企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平台,构建具有民办特色的素质与能力并重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高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战场,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活动相互作用的体现,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为国家输送人才水平的高低,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载体。作为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其自身的优越性一直适用至今。是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教师,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对学生进行连续性的学科教育。高校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学科背景和良好的教学能力,学生则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双方在课堂上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双向活动。
第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发挥以教师为主体的作用。教师的职能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特色进行深挖、发展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高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可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注重发挥自己个性中的优势,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敢于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基础上实现突破。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现在科技发达和多媒体的进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前进,如何改善并且创新教学方法,是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需要研究的。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根据授课对象以及课程内容适时更新或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需要革新,用新的教学方法取代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加强学生对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差异化教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根本。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创造性学习。一方面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启发教学为核心,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深化理论知识。
第一,深化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的特征,并集中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需要大胆突破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常规认识,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和关键环节,逐步建立以“专业牵动、能力驱动、校企联动”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让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二,构建素质和能力并举的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和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通过加强核心专业课程建设带动和推进课程群的建设,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课程体系的动态建设,不断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来调整课程体系。
第三,打造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民办高校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制度,校内鼓励中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逐步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员结构均比较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精干、高效、创新、敬业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第四,建立层次化的人才创新实践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的校内创新实践体系和校外实践创新体系建设。校内创新实践体系支持课程实验、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校外创新实践体系与企业合作建设,能支持多层次的产、学、研活动。通过有效地创新实践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由于民办高校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唯有主动出击,发挥其优越的自主性,积极建立专业特色的长效机制,激发专业内驱力,才能打破僵局,顺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可见提升民办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增加高校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切实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引导高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对民办高校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