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 晨
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河南轻工职业学院
作为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多方面负责,同时班主任也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把科任教师与学生连结在一起的纽带和桥梁,其能够教导学生顺利和他人沟通并走向社会。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十分关键的教育,其对于学生人生价值及社会价值的提高都有着主要作用。所以,班主任要在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学生潜能,确保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科并没有被归纳到考试内容中,因而很多学校的领导对此不够重视,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样的情况下,领导者对于班主任也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也并未对此作出太多要求。由于未能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导致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存在一定难度。
在当前的学校中,大多都是由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的角色,而这部分教师在迈入教师行业的时候大多没有参与专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习,只是大致地上过有关的公共课,且当上教师后也较少有机会再学习此类知识。这就使得班主任管理工作当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存在一些困难。
一般来说,当班主任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碰到了障碍时,就会向学校的德育处报告,以寻求领导的帮助。但目前德育处的有关领导或管理者大多不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只能依照校规或是自己的工作经验。而若是没有划清楚德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界限,那么就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受到地域条件的局限,不少班级都出现了大班化的现象,而社会与家庭当中,不稳定的因素也在逐渐增加,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或是由老人隔代抚养。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未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和教育,存在着多样化的问题,比如任性、焦虑、逆反、孤僻等。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学生就可能会打架、逃学、离家出走,这便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开展造成了诸多麻烦。
通常情况下,班主任的工作都比较繁琐而复杂,包括班级管理、活动组织、纪律监督等,而若是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下,班主任就容易感到身心俱疲,甚至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而班主任的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且班主任在学生心中也拥有独特地位,所以班主任必须要逐步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开发与完善。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当展示出强大的心理力量,以此感染学生的心灵世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如此一来,才能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进行示范、渗透和感召,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总体来看,班主任的心理素养便是要启发学生的内心,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调节并完善自我,改良外部环境。只有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升,学生才能随之产生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人格完善与心理健全的更高境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对象就是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其人生经历与家庭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存在固有的模式,需要班主任认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首先,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人,是具有社会属性和一定社会关系的个体。与此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其可塑性特别强,所以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比如,有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甚至因此而羞愧、畏缩,放弃学习。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遭受了他人的嘲讽和打击,也可能是通过对比而发现自己没有他人做得好。面对这样的情形,教师就要多鼓励学生,可以举出贝多芬的例子,当年贝多芬学习小提琴时,他的老师断言说他不是当作曲家的料。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建立自信,并使学生能正确面对挫折。
其次,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身体状况、个性习惯、思想品德、人际关系、日常行为、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如果是针对问题学生,更应了解其和家人、父母、同学之间的关系,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比如,某个问题学生沉迷网络,喜欢玩游戏而荒废了学习。教师通过了解,发现是因为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和管理,于是教师和学生的父母沟通,让父母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平时多予以关怀,久而久之,这位学生的成绩便有了提高。
最后,教师还应掌握了解学生的科学方法。班主任应扮演优秀观察员的角色,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比如阅读关于学生的材料,查看学生活动情况记录表,和学生家长沟通,以及座谈、问卷调查等。通过这些形式,从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发展趋势,从而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起到辅助作用。
在平时的工作当中,班主任需要经常和其余科任教师沟通交流,探讨班级的发展情况,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班主任对管理工作所做出的决策,同时也能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丰富资源。每位教师所看到的学生情况可能都是不一样的,而教师也会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作为班主任,就应当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对班级的整体动向以及学生的状况作一个综合性评估。与此同时,班主任也应当和科任教师保持一致的教育思想,为学生构建出和谐、平等的班级氛围。
除了与科任教师沟通以外,班主任还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坚持家校共育理念,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应积极组织并调动家庭的力量,通过对家长的了解与指导,制定出针对性的策略,并作出有效的备案,采用家长会、个案研讨、座谈会、讲座、个别指导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拥有理想的家庭环境,以此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学生的心理状况很容易受到班级文化环境与氛围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必须对此引起重视,发挥出隐性教育资源的关键作用。要把有形和无形的教育力量充分结合在一起,建设理想的班级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心理氛围中建设自身的正面人格,培育道德情操。比如,班主任要建设和谐的制度环境、人际环境、行为环境、组织环境等,同时还要树立良好的学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心理训练、主题班会等,陶冶学生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并促使学生健康顺利成长。对此,班主任应当优化自己的心理素养,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科任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并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实现自己和学生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