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公平与新时代和谐社会建设

2018-11-14 20:12/
长江丛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公平发展教育

■ /

修改政党执政的基础是广大群众的拥护,只有人民拥护才会有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只有保证社会公平才能实现社会安定,而民主、市场竞争机制的建设对社会公平保障体制产生了直接影响。由于教育范围是公众参与的最好入手点,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为高等教育领域虽不是政治敏感区域,但关系到每一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关系到广大农业贫困地区的脱贫和发展。因此,如何使高等教育市场的发展服从我国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有助于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发展,已经国家大事和当务之急。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在新时代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重视公正、稳定与发展、增效,必须齐头并进、缺一不可。由于双方之间存在抵触情绪,所以,高校教育改革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平衡效率和公平。简而言之,则为“如何在保证效力的基础上确保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人都能够平等的权利。”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出现多极利益集团的现象予以承认,又要协调各阶层之间利益集团的合作与发展,达到公平与效率相互弥补目的。教育自身具有诸多属性,其中公平就是其一。国内中科院明确指出,发展公平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就是受教育公平度。不过,当前国内并不重视教育政策公平性,未能做好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处理,其深层原因是公共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基于社会学视角分析,公平的含义即使人类生存的权利得到保障、发展的机会得到平均,是一种基于主观意识的价值评判,而意识形态会对公平观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当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等存在差异时,就会产生多种多样的社会公平观,这种观念往往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存在本质关联。实际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出发点存在差异,前者的基础并非生产资料,其基础主要是私有制与个人自由。其原因是“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就要明确产权,所以必须基于自由权利发展私有经济,市场经济模式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使公平性逐渐丧失,这背离了社会主义倡导的共同致富原则。”

基于经济学视角分析,确保最高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规模,才是高等教育保持公平的核心。为了改善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就必须科学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制造充足的教育机会。所以,根据高等教育要素中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等产生贡献划分利益,成为大众眼中的公平。同时也成为了市场经济公平观念的核心组成部分。而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又是社会公平观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社会的市场经济之内,必须将不公平现象问题解决,所以,要想让高等教育机会实现均等,就必须做好反垄断、反特权与反腐败。

选择、衡量高等教育权利、质量及机会被社会成员接受的状况被称为高等教育公平。而机会均等与公平是国外对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重点,更有“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才属于高等教育公平”的观点。准确的说,机会均等的实质属于“效率概念”,其牵扯的无非是平等机会环境中可不可以有效运用高等教育要素,市场竞争期间可不可以实现优胜劣汰,而不牵扯可不可以实现就业选职公平等议题,在就业中实现机会均等,实际上就业不公平性增加。效率和机会均等本身没有冲突,且后者还能为前者奠定基础。但是,现实的生活现实“在公平竞争的大环境下实现机会均等反而提高了就业的不公平性。”

二、高等教育的不公平问题

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虽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又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新环境中,实现财富创造的方法就必须具备充足的知识,新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已经变成了人力资本。如何让高等教育实现公平,就是社会公平问题[1]而区域、阶层、呈现内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引发的教育机会分配不均等现象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当前的主要不平等、不公平问题的代表。

(一)当政治条件存在差异时,公民教育权和受教育的机会在其影响下也存在差异

它包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层面,教育本身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教育投入是政府的法定义务。这样才能为国家开拓未来,为民族造就人才。国家应更加重视和加大投入高等教育。同时更应注重地区差别,曾几何时所谓的“教育不扶贫”的观念是错误的,至少是偏颇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预言: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将被印度击败,因为印度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政府愿意拿更多的钱办高等教育。二是个人层面的,权力资本,近水楼台,教育腐败一段时间造成了极大的教育不公平。

(二)基于经济条件分析

当经济条件发生差异时,首先,社会给予的教育机会必然存在差异;其次,教育支付能力在不同公民之间也存在差异。由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缺乏平衡性,基于高等教育视角分析,全国各地的发展也缺乏平衡性,各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比如高等教育水平在沿海地区一直遥遥领先。需要点明一点“虽然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现状影响下,东西部之间在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办学条件优化方向存在较大差距。”比如,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潜力在陇、黔、川、青、藏、新、蒙等九大省区相对不足,同时还缺乏高校办学资源与财力支持,另外其高中教育基础水平也相对较差。[5]

(三)文化条件不同

由于文化条件,包括区域教育布局、文化水平、风俗习惯、文化特性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不重视教育,不重视女性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享有入学、就业上的不均等。公平公正是人们普遍向往的生活环境,邓小平先生认为“推动全民实现一起致富,消除两极分化现象,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若两极分化还存在,那么这个政策就没有什么效果。”[2]教育不公平现象若无法消除,社会中的矛盾就会愈演愈烈,严重时会产生冲突与暴力升级,会对社会和谐、平稳造成影响。比如法国学生因对教育产生不满情绪,便引发了1968年的五月革命。这主要是因为法国学生在1968年前的数量由17万人快速膨胀到60万人,由于教育资源匮乏,才引发了学生的不满。学生革命并不是想填饱肚子,主要是想提高生活品质。[3]所以,新时期的中国,只有使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实现公平、公正,才能保证公民受教育权不受侵犯,才能维护社会的平稳发展现状,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公平高等教育

怎样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和公平之间的统筹和协调,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世界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被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所改变,新时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资源的配置与占有有智力影响,知识时代的核心元素就是如何分配、消费、生产知识,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就必须保证高等教育在新时代中的发展、竞争公平性、公开性。

如何构建新时代的公平高等教育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和重大职责所在。

(一)提高中央财政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支持强度

薄弱地区、弱势阶层、薄弱学校的高等教育工作是国家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后应该重点扶持的地区。要想让所有公民享受受教育权利,这份教育职责的绝大部分重担就必须由政府承担。因此,财政部门要增加高等教育支出,在由社会、私人和国家共同分担的高等教育成本中起主体作用。要想使具备专业综合型技能的人才数量满足第三产业的发展需求,国家就要提高投入职业与成人教育的经费支出总额。

(二)在保证效率和公平的基础上,健全转移支付体制

中央财政部门负责的教育资金扶持项目,具有投资与消费两种性质,比如建设高等教育领域的场馆等行为就属于投资现象。在支出经费时,必须统筹考虑效益问题,要保证社会总生产达到最大值。教育产品不具有私有性,基于公平视角分析,公民享有教育权利。因此,要制定政策法规,推动学校及区域之间分配教育资源时实现均衡、平等,将平等、均衡、标准较低的高等教育给予每一个公民,让贫困地区、上不起学、富有才能的人得到发光的机会,从而为社会劳动生产提供强劲动力。所以,要建立健全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提高纵向转移支付在贫困地区的强度,让贫困地区得到富裕地区的横向转移财富支持,提高高等教育的社会公平性。同时,要根据各地区自身真实的求学人数、财政承担水平、教育支出成本等影响因素规范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定“最低教育经费支出标准。”

(三)发行教育公债筹集教育基金

教育基建投资可通过教育公债来筹集资金,将成本公摊到它所产生效益的各个时期中。[4]为了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我国已先后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捐资助学活动。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将教育彩票作为一个新的彩票品种,公开发行。动员社会力量,积极争取教育捐款收入,筹集教育发展基金。[5]

(四)加强教育财政支出制度建设

各级政府为实现教育公平付出了艰辛努力,但在教育资源还非常短缺的形势下,要努力维护教育公平,尽量满足不同地区、不同阶层民众的受教育的需要,要使财政性教育支出得到保证,必须有制度作支撑。因此必须采取更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制定公平教育资源分配原则,加强对资源分配过程中的监督。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数量指标,对教育经费应规定最低限。通过政策调整,克服明显损害教育公平的制度性因素。

(五)全面开征教育税

开征教育税以积累教育资金,维持教育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猜你喜欢
公平发展教育
公平对抗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笨柴兄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必须公平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