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年来,高校的发展要受到很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具体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的、演变迅速且影响比较恶劣的对于高校形象和声誉有影响的事件。在各个高校,学校意外死亡这一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尤为恶劣。且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这些高校突发事件往往会在网络这一平台上迅速的传播,而且这些言论可能会对高校的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对网络舆情进行正向引导就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于“网络舆情事件”,学界暂时没有形成共识性概念。网络舆情事件是指引起网民群情激愤,给涉事组织机构或当事人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的危机事件。本文所指的主要是高校内部的网络舆情事件。高校做好网络舆情的管理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安全稳定发展,更加是为了先进文化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传播阵地。
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和传统舆情发展机制有着很多的相同点,在事件出现后网民会对这一事件进行广泛深入的评论,评论数量会在单位时间内达到一个当量,在达到阈值后便会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他们的求知欲也比较强,且由于人数较多,所以他们的言论常常会在网络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在现今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校的网络舆情传播也有了新的特征。所以,高校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时,一定要坚持引导为主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够很好的转化危机,并获得师生的大力支持,避免突发事件的进一步蔓延。作者将某个高校的突发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的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
作者所分析的高校网络舆情案例具体为:该高校的学生出现了意外死亡的情况。学生A不小心从学校的某处高楼摔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抢救后,最终死亡。分析当时的监控视频可以发现,A同学在参加完当天的考试后,进入顶楼很久都没有出来。4分钟之后,一个经过楼下的人发现其面部向下趴在地上,地上全都是血。将这一事件告知公寓的辅导员和医务室后便将该同学及时的送到了医院,但最终该同学还是死亡。刑侦机关在对现场和医院的检查报告进行检查后发现,该同学在楼顶上一时想不开便跳下去了,最后因脑干损伤而死亡。学生家长在了解到这一情况下,内心非常悲痛,也无法接受这一事实,便在微博、论坛上各种传播学生死亡时的照片,也对高校进行了批判。在几日之内,百度对于这一信息的搜索便达到了1500条之多,高校的官方微博账号也收到了500多条的批评私信,学校各个班级的群也受到了这类信息,还有很多媒体要求到校采访校领导以了解第一手信息。事件发生的三天之内,学校的官方微博便将视频、录像、调查材料都予以公布,但仍未能阻止批评的声音。
通过本例可以发现,突发事件在网上的传播主要有以下特征:(1)传播的渠道多样且速度快;网络具有人人可见的显著特征,所以一旦在网络上发布某一事件,则可能很快就变成了街头巷尾都在评论的热门事件。(2)传播的影响范围非常大;人们往往会去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且偏向于同情弱者,所以在很多时候往往都会忽视了事实。(3)传播信息的复杂性强,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
网络舆情发展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网民关注议题与观点过于多元化,这便使得网民非注意力被分散,常常会导致舆论“一边倒”的问题;(2)网民的情绪向度比较单一,这便使得很多不了解实际状况的网民极易受到情绪感染,最终导致立体化的感染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在出现网络舆情事故时,很多人往往只关注事故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最终使得网络舆论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快速传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了应对网络舆情的最重要措施。
为更好的规避网络舆情的不良影响,高校在对网络舆情进行应对时主要应该把握好以下两个重点:一是不断提高防范意识。高校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好能够设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团队,并制定一些应急预案,这样在网络舆情出现时才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亡羊补牢的工作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二是积极主动应对网络舆情。在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处理中,高校一般都显得十分的被动。通过例子我们也可以发现,高校如果能够更加及时的进行处理,则对于网络舆情的控制会更好,其不良影响也会有显著的减少。所以,在出现网络舆情时,高校应该积极的应对,第一时间寻求对自身有利的问题解决方式。
一旦出现了突发事件,则每个人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参与到这个传播过程中来,人人都可能变成传播者,使用微博等网络渠道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信息的转发,因此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大大提高。所以,高校要想处理好网络舆情不良影响,就必须对其传播机制进行控制,并在事先制定好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