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新四军军部在云岭

2018-11-14 05:47陈加胜
大江南北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云岭军部叶挺

□ 陈加胜

周恩来与新四军领导人在云岭。左起:陈毅、粟裕、傅秋涛、周恩来、朱克靖、叶挺。

1938年8月2日,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后,军政治部的民运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人员即打起背包,深入到民众中,通过唱歌、演戏、贴标语、开大会等各种形式,揭露日军暴行,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讲解抗战必胜的道理,与广大民众同甘苦、共命运,他们的行为深深地感染了广大民众。

在新四军的帮助下,防区内各种群众抗日团体纷纷成立,如泾县成立了民众动员委员会,难民后援会和农抗会、工抗会、商抗会、妇抗会、青抗会、文化界抗敌协会等抗日民众组织。紧接着,皖南地区党的组织普遍恢复和建立健全起来。地方党组织恢复和建立以后,积极领导和组织人民,配合新四军和其他抗日军队开展抗日活动,当向导、查路条、反奸、反特等。繁昌地区有猎枪的青年组织了猎户队,队员们帮助抬担架、带路、打扫战场、送菜送饭。新四军向三里店前进时,当地两个护卫队员在前面当便衣侦察,走进敌人前卫部队,夺来敌人的一面旗帜。还有一次新四军夜间出击,三个当地自卫队员带路,将两个敌哨杀死。又有一次战斗中,前线缺少担架,当地妇抗会的妇女连夜上山砍毛竹做担架,运送伤兵到后方。在军部第二次反“扫荡”中,农民自卫队队长特地向新四军借了军服,穿戴整齐,拿着土枪、鸟枪和大刀、长矛,与新四军并肩战斗。

新四军云岭军部西侧的“石头尖”小山村,1939年3月上旬,中共中央东南局在这里召开党员干部会议时,周恩来下榻在老贫农董光裕家中,和董光裕拉家常,讲抗战必胜的真理。董光裕家斜对门是贫农汤永年家,中共中央东南局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和新四军第一次党代会期间,项英、陈毅都住在这里。石头尖的老百姓站岗、放哨、送情报、做军鞋、筹军粮、参军。董光裕老汉的大儿子董思高和汤永年等十多人参加了新四军。铜陵的沙洲坝是国民党驻防区,由于受到新四军影响,民众自发建立起游击队,紧跟新四军部队,前后几批发展一千多人,补充到新四军第3支队,群众赞誉沙洲是个“韭菜地”。

新四军所到之地,总是挨家访问,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讲解共产党的政策,宣传抗日道理。他们待人和气,买卖公平,不拉伕,不派款,不扰民,还帮助地方做好事,办农民夜校等等。军部附近的岗上李村是军部印刷所和电台所在地,农民夜校的教员即由印刷所和电台两个单位轮流担任,念的书由印刷所负担,电灯由电台供应。此外,还办起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当地老百姓生病到军部医院去治病不要钱,新四军战士还经常帮助老百姓做农活,比如秋收时帮助割稻子,春耕时帮助插秧,平时帮助挑水、砍柴、打扫环境,村子四周围三天一次小清洁打扫,七天一次大清洁打扫。通过这些行动,新四军指战员与当地民众建立起鱼水之情。

在民众发动起来的基础上,新四军帮助他们组织起农抗会、青抗会、工抗会、儿童团等。至1939年10月,皖南在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会员已达到二十五万余人。农抗会动员广大民众千方百计支援部队作战,如帮助军队运输、带路、探消息、构筑工事、破坏敌军所能利用的交通线等。妇抗会做鞋子、慰劳前方战士。儿童团站岗、放哨。在农抗会和青抗会内还组织自卫队或冬防队、猎户队,学习军事,直接配合部队作战。他们扰乱敌人,坚壁清野,封锁消息,打击敌探、汉奸、散兵等。皖南两次反“扫荡”,自卫队队员配合新四军直接参战,打得英勇顽强。此外,新四军还团结和扶持一切地方武装,到处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以牵制敌人,迷惑敌人,围困敌人,使敌人疲于奔命,还动员民众进行锄奸运动,反对和摧毁一切伪组织,使敌人完全孤立。

新四军军部在泾县云岭期间,广泛发动群众,在团结民众、组织民众一致抗日的基础上,新四军组织农民、工人向地主、资本家、商人开展减租减息的经济斗争。在新四军军部驻地的泾县,工抗会亦开展了增资斗争。手工业工人每人减少一工(如本来一元钱做工5天则改成4天),工厂工人各按具体情况增加工资。通过深入工厂开展工作,新四军民运工作干部适时发展了一批工人党员。减租减息由农抗会进行,1938年秋收时,军部贴出“二五”减租的告示,即谷租一担减二斗五,云岭一带五十亩以上还实行“四六”或“三七”减租,还有按租分减的。减息规定原则是借稻还稻,借钱还钱,确定年利息一分五厘,谷利率年息一成或二成。1939年白果树村(皖南特委驻地)减租共198担,原来该村三十五户仅有四户可以勉强自给外,其余外来佃户终年负债,艰苦度日,双减后农民生活有很大改善,个别农民有了余粮,农抗组织保证减租减息进行,减租减息又促进农抗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

新四军在地方上的事迹还有很多,仅举两例如下。

一是扶持中华瑰宝宣纸业。

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后,为了宣传国内外形势,及时报道新四军、八路军抗战业绩,决定办一份报纸。因当时缺乏纸张,从敌军战区购买印刷纸十分困难。军部领导人了解到离云岭十多公里的小岭是宣纸生产集中地区,由于日军入侵,加之国民党政权长期剥削和破坏,小岭宣纸业几乎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生活十分困难。军部领导叶挺等人为解决印刷用纸,同时也为了保护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不受损害,决定帮助小岭失业工人恢复生产。军部派民运部侯蔚文到小岭,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于1940年初以工合“泾太事务所”名义,首先在小岭柏岭坑办起了第一个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军部一次性赞助4700块大洋。合作社用新四军赞助的资金收购原料,添置设备,招收失业工人,仅半个月时间,一个四帘槽、三十多个工人的合作社就开始生产宣纸了。当年就生产四尺六单宣纸十余吨。

据资料统计表明,到1940年秋,泾县各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生产的宣纸高达400余吨。由于合作社生产的宣纸均由新四军优惠包销,粉碎了敌人的封锁,满足了军部印刷《抗敌报》等宣传品用纸,还利用特殊身份将宣纸销售到外地。

新四军初始仅用宣纸印刷《抗敌报》,不久,军部其他报刊如《抗敌》杂志以及《抗敌画报》《战士报》《共产党人》也均用宣纸印刷过,还用宣纸印刷过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著作。

二是修建军民桥(叶挺桥)。

1938年8月2日,叶挺率领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东麓罗里村,进村的通道上有条河叫叶子河,河对岸是徐氏宗祠。

叶子河,足足有三四丈宽,叶子河枣树坝附近原先有一座二尺宽十分简陋的木板桥,很不牢固,来往群众走在桥上很不安全,特别是去庙后小学的小学生更不敢走,不得不绕半里路从前面一座大石桥上过去。从繁昌前线下来的伤兵去徐氏宗祠医院,每经过这座桥也很提心吊胆,特别在夜晚抬担架过桥更是危险,每逢梅雨季节,桥常常被洪水冲走,同时也不方便军部领导和国际友人去军部医院慰问伤病员。

1939年4月初,叶挺与军部其他领导人商议后,决定在原桥址上重修一座桥,叶挺让副官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在军民大会上,军部一位副官说:“我们现在是军民合作抗日,战士们在前线打鬼子流血,老百姓也不分昼夜地支前抬伤员,真是军民亲如手足。大家都知道,我们村枣树坝上那座桥不好走,现在军部出钱修桥,叶军长设计好了桥样,我们大家一起动手修座大桥。”

听说要修桥,云岭老百姓都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一个叫柳松林的中年农民带运输队20多人去乌龟山砍树木。村里不少老人、妇女主动赶到河边搬鹅卵石打桥墩。叶挺手里拿着桥样在工地上一边指挥,一边不时叮嘱大家:小心点,别让石头砸了脚!

修桥期间,叶挺虽然军务缠身,但一有空就来到修桥工地走走看看,风吹日晒地陪着修桥工人。到了第七天,一座有扶手栏杆的木石结构桥完工了。叶挺看着自己设计的桥十分好看,一时高兴趁着桥栏杆未刷漆,兴致勃勃用墨汗在桥栏上题了“军民合作,抗战到底”八个大字,下角签上自己的名字。因该桥是新四军和当地群众共同修建而成,更因为有叶挺军长题字,当地群众亲切称呼该桥为“军民桥”。

新四军军部在云岭的三年中,与当地民众结成的鱼水之情,光照千秋。

猜你喜欢
云岭军部叶挺
简述新四军军部驻地的变迁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油画作品
悦读之光遍洒云岭 书香云南方兴未艾
第二次西园寺内阁期间“增师案”与政党军部之间的博弈
云岭“普法列车”开到旅客身边
叶挺桥
生如夏花之绚烂
叶挺扶贫
军部
彭士华:云岭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