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辉
(四会市文化馆 广东 四会 526200)
四会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开展过程中,落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结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明确了四会市文化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功能,即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管理工作,在保证本土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同时,为四会市进行文化强市有效建设提供保障。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无形文化遗产,其主要在基层社会进行活态流传发展,根据民族生活特征的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相较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内涵等方面具有更加丰富的特征。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下,现代工业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形式逐步出现,以原生态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受到了阻碍,而基层文化馆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日常运行发展,可以引导社会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通过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保护等工作的开展,促使本区域内社会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建立正确的认识,同时结合《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定,当地文化馆可通过实施调查、传承传播等各级活动的开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保护提供有效的指导。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对以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责进行了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文化馆具有利用行政资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工作,如文艺表演、演出场所经营等。
在基层文化馆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文化战略需求,进行培训、辅导等团体性文化活动的组织建设,进而进行相关科学普及、宣传教育的开展,同时结合当地情况,文化馆可逐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搜集、资料整理、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探究等各项工作,然后在国家现行文化管理体制的指导下进行各级文化管理机构的建立,确定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范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范、科学化进程提供有利的依据。
(一)强化协同管理职能。以四会市为例,当地政协可就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广新局、旅游局、档案局等相关单位,在四会各城乡进行实地调研考察,通过摸底、交流、沟通,对古法造纸的扩大宣传保护、玉器产业的经营发展、四会民歌的传承力度升级、贞仙诞与旅游产业的资源整合等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协调管理。
通过相关机构的配合协助,可为文化馆非遗保护管理职能的执行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料,在巩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案,促使资金投入力度及人才队伍建设同步加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及开发推广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打造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意识,促使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此外,各基层文化馆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通过相关机构的配合协助,强化对频临灭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结合定期监督工作的进行,对违规迫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员进行惩处,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明确技术传承。基层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管理过程中,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地文化馆可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管理培训,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繁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可从文字撰写、项目申报、分类普查、专业保护等各个方面进行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保证基层文化馆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的有效展示提供保障。在保护现有传承技艺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工作需要对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提高区域内民众对非物质文化技艺学习的兴趣,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文化保护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过程中,其工作重心是对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这一工作的主要执行部门是基层文化传承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承载者,而通过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知识或者实践技术的传承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递提供了有效的渠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员一般具有智慧灵活的思维模式,其在承载着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结合时代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发扬,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各基层文化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通过专题传播阵地的设置,结合讲座、演出、展览、论坛等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进行广泛的宣传。而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蕴含价值的宣扬,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宣传教育,既丰富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搜集、信息整理的渠道,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传承提供了最佳的选择。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来自社会基层生活情境。基于这一特点,可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区域进行集中保护传承,基层文化馆通过对以往区域内人文环境因素的综合分析,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建立,然后在相关文化生态区域设立下一级管理机构,通过相关文化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文化多样性及生态完整性的保护提供有力的依据。在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保护过程中,基层文化馆可以根据文化传承形式进行相关体制的建立,在表演艺术、口头传说、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典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规模管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的监测分析。如四会市文化馆在造纸印刷、装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在邓村、白龙扶利村等民间古法造纸技术传承较集中的区域设置了古法造纸文化战略区域,在相关区域内对邓村砍竹、打浆、榨纸、包装等古法造纸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对榨杆、帘架等常用造纸器具进行了公开展示,为当地居民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是主要的文化记忆,而且对于人类历史发展历程的分析探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化馆作为我国重要的公共文化传承机构之一,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过程中,可以从机制制定、政策执行等方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基层文化馆可充分依托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的日常工作开展,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细化管理提供保障。
[1]闻斌.浅论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和作用发挥[J].青年时代,2016,(20):68.
[2]李强.地方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10):236-237.
[3]万宁.喧嚣下的务实主义——将文化馆打造为非遗保护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J].中国民族博览,2017,(1):66-67.
[4]包洋萱.浅论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和作用发挥探究[J]. 教育现代化-知网,2017,(2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