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育制度》看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迁

2018-11-14 21:52:57武子凤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功能主义生育整体

■武子凤/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功能主义人类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马林诺斯基作为功能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主张对所有研究的社会进行真实完整的观察和记录,提倡眼见为实,其所著 《文化论》中讲到:“一个物品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是其有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地方。需要导致文化产生,文化反过来满足需要”。他认为:任何社会的社会设计都具有合理性,不论是原始社会形态还是现代化社会。从功能主义的视角观察,整个社会是一个有一定结构和组织化手段的系统,而且各个社会组织有序关联,从各自角度对社会的整体发挥有效功能。在功能主义看来,没有哪一个社会因素是无用的,重要的是找到其合理性,即其功能是什么。

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中从功能主义视角出发,他指出,婚烟家庭、生育也不应看作是单一的个体活动,生育制度的功能不但在于维持社会的完整性,而且是在完成社会新陈代谢作用的继替过程,它对社会整体的结构和人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几十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在短期内将人口出生率强制降了下来,快速遏制了人口数量的激增,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与人口之间的矛盾,提高了人均资源水平。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忽略了世代更替,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出生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老龄化、初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家庭结构不稳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浮出水面。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大致经历了酝酿起步期、强制执行期、政策放宽及二孩期三个阶段。仔细研究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根据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现实逐步进行调整。虽然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剥夺了人们的自由生育意愿,但在特定时期它既控制了人口数量激增,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种族棉续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保证了特定时期社会结构的完整和稳定。

因为社会是一个整体,包含其中的各种社会制度密不可分,制度是社会管理很重要的方面,但并不是全部。传统、文化等也都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价值观的认同,因此,制度与教化的有机结合对于社会的有序发展是较为可行的途径。

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一书从功能主义着手,其基调是社会制度是一种文化体系,并从马林诺夫斯基对社会制度的分析判断中,将生育制度功能的探讨引入其中。他认为,维持社会结构的完整性是生育制度的根本功能,同时也是完成社会新陈代谢作用的继替过程。

由此来看,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并不能看做是对人们生育行为的完全限制,对于特定时期所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政府基于对当时社会时局的研判中做出的选择,其主旨是为了满足社会整体的需要,利用特殊的手段保障社会发展也应该是正常的。因此,我们需要从政策本身探讨计划生育制度的本质,从社会性整体需要的角度去观察计划生育政策。当年的政策在最大程度上维护社会结构的完整、最低限度满足种族绵续上的需要等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虽然在政策执行中出现过很多问题,但不能因此就否认政策的合理性。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任何制度都针对特定的基本需要。生育制度就是出于维持社会完整、社会稳定和社会继替的需要而做出的社会结构的安排。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育政策的变迁和发展脉络,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生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并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计划生育政策几次调整变化均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将人口变化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起来。同时,政府也注意到,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既要满足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又要兼顾人民群众的生育意愿,目前出台的“二孩”政策是对计划生育政策有条件的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并没有完全废止。计划生育政策越接近群众生育意愿和群众需求,越符合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越能得到群众的遵守和维护,其执行效果就会越好,从而发挥计划生育新政在社会整体发展中应有的调节作用。

猜你喜欢
功能主义生育整体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忠诚原则”的复调倾向——兼论功能主义语用学传统的衰弱
翻译界(2019年1期)2020-01-06 07:29:50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0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0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10:18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