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理瓅/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总的来说,在各大高校中,对于钢琴伴奏的教学,还比较落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教育部门对专业知识的认知不够,缺乏重视。在许多音乐学院中,钢琴伴奏常常只被当作是一种陪衬,单纯的用来突出声乐或器乐,不具有独立的专业价值。 因此,在专业建设方面,人力物力的投入都相对来说较少,对于师资力量方面的扶持也较弱。许多高校钢琴课程,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过于重视推崇独奏,对于伴奏的关注少之又少。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不完善,教材不规范,课程的课时设置明显不够。对于伴奏的忽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传统的观念里,独奏往往才能展示一名钢琴演奏者的自身能力,而伴奏更多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陪衬。
第二,师资队伍短缺,教学质量各不相同。据调查,在全国700多所开设音乐专业的高校中,设有单独的钢琴伴奏专业的学校,仅有四所。很多钢琴伴奏老师,都毕业于钢琴演奏专业,并没有受过专门的钢琴伴奏教学方面的专业训练。他们即使自身拥有好的演奏能力,但是却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也导致钢琴伴奏教学进程的滞后。
第三,学校对于钢琴伴奏教学的松懈。许多学校将钢琴伴奏作为选修课程,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不重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个别学校将其列为了辅助课程,认为社会对于钢琴伴奏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少,这也给学生发出了错误的信号。
从上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各大高校在钢琴伴奏的教学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为了使目前的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钢琴伴奏教学,需要注入一定的新鲜血液,探寻新型的教学方式,尤为迫切。
第一,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首先,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教学材料,利用多媒体,在呈现音乐、传递韵律的同时,让学生结合画面感,在视觉上产生共鸣,加深对钢琴伴奏的理解和吸收。不仅如此,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钢琴伴奏教学更为色彩化、数据化。其次,通过在多媒体上安装制谱软件,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直观的学习如何拆分与合并音轨,从而找到最佳旋律。钢琴伴奏对声音的把控要求很高,这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音值和音准良好的把握能力,但由于不同的钢琴会有细微的差别,这无形地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对此产生量化的标准。利用数码软件,对音符的时值长度进行精确的规定。最后,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老师进行“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完成效果通过多媒体进行呈现,让学生在观摩其他人的同时,反省自己的不足,给予学生足够大的空间去创作,让学生对创作的热情倍增,实行“一对多”的模式,学生学习能力不仅飞速提升,并且也节省了很多的时间。
第二,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学生对于钢琴伴奏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调查,传统的授课方式,老师对所有学生都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使得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整个学习过程非常被动,创造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长期以来,就会产生依赖感,对于音乐的表达缺乏自己的情感。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自身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尽可能的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老师进行互动和合作。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建立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体系。
第三,分小组学习,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小组内的同学分别进行钢琴伴奏方面的练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提升自己的伴奏能力。对于伴奏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应该给予更多的练习实践机会,不断地练习,让同组成员,提出可以改正、完善的地方,逐步提高综合能力。能力较强的同学,在自己的练习进程不被耽误的前提下,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同学,使小组地钢琴伴奏能力,总体得到提升。老师最后可以分别对小组的练习成果进行验收,给各个小组布置相应的任务,最后分小组进行汇报演出,老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打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力,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目前,钢琴伴奏教学依然处于一个比较落后阶段,造成落后的原因很多,主要的还是因为教育部、学校对于这么课程不重视,没有深刻意识到这门课程对于钢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随着人们对艺术审美的提高,对于钢琴伴奏人才的需求,也会逐渐加大。因此,学校要提高对钢琴伴奏课程的重视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寻找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伴奏能力既是学生音乐能力的综合体现,又能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