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无私奉献全部精力和智慧的优秀共产党员(上)
——写在布赫逝世一周年之际

2018-11-14 06:10王树盛
老年世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乌兰牧骑文工团内蒙古自治区

王树盛

2017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民族工作领导人,第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布赫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在布赫逝世一周年之际,本刊发此文予以纪念。

一、布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布赫,原名云曙光,蒙古族,1926年3月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今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一个革命家庭,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的长子。1939年,年仅13岁的布赫,按照父亲乌兰夫的安排,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与姐姐云曙碧一起,毅然决然地离开母亲和家人,冒着生命危险,从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家乡出发,长途跋涉,奔赴革命圣地、全国敌后抗日指挥中心延安。在艰苦的抗日战争环境中,布赫在延安度过了他长身体、学知识的少年、青年时期,先后就读于陕北公学、延安民族学院、延安大学民族学院,其间,布赫珍惜每时每刻,勤奋学习,刻苦磨炼,获得了品学兼优的成绩。

1942年,年仅16岁的布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初,风华正茂的布赫离开给予他知识、育成他无产阶级人生观的延安,来到刚从日本侵略者铁蹄下解放出来、当时是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总部所在地——张家口。布赫一边在联合会组织部工作、一边等待分配,不久后被分配到赤峰内蒙古自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担任中学部副主任兼政治教员。业余时间,布赫到学院附近去做社会调查时,发现群众中不少人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受日伪统治时期殖民宣传和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不少群众同共产党及其军队还有距离。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布赫主动请缨,组织业余宣传队,通过文艺表演等形式,到群众中间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民族政策,揭露日伪宣传的欺骗性和国民党的反动性,以此唤醒民众,提高群众觉悟。宣传队的宣传效果很好,不仅很受群众欢迎,也感动了学院领导。不久后,学院领导考虑到当时解放战争形势需要,决定把组建起来的业余宣传队改建为赤峰内蒙古自治学院宣传队。这支由学院中能歌善舞的男女青年组成的文艺队伍,从此活跃在卓索图盟(今辽宁西部、河北东部、内蒙古东南部)城乡和解放战争前线。他们冒着解放战争的硝烟,在极为艰难的战争环境下,深入群众和前线自卫军部队,通过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有效提高了群众的革命觉悟,鼓舞了前线子弟兵英勇作战的士气,激发了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热情,掀起了有志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参战的热潮。

1947年初,联合会领导机关从张家口东移,原活跃在察(哈尔)锡(林郭勒)前线的、由革命文艺工作者周戈带领的内蒙古文工团随联合会领导机关东移,来到了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前身)。那时,布赫率领的赤峰内蒙古自治学院宣传队也由卓索图盟前线转移到昭乌达盟。联合会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将内蒙古文工团、赤峰内蒙古自治学院宣传队这两支文艺队伍合并,在内蒙古自治政府诞生前夕,组建了由周戈任团长、布赫任中共党支部书记兼副团长的内蒙古文工团(以下简称“文工团”)。这个扩大了的文工团刚一建立,就接受了联合会交代的一项重要任务——排练庆祝内蒙古自治政府诞生的文艺节目。全体团员都很激动,很快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这时候,布赫又接到了参加创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人民代表会议的通知。那段时间,布赫既要与周戈一起领导文工团的演职人员排练节目,又要做参加人民代表会议的准备,异常繁忙。当人民代表会议上出现不同思想认识的斗争时,布赫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上,积极做代表的思想工作,使代表们的思想统一到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上来,为圆满完成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使命、成功创建内蒙古自治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应有贡献。在文工团排练节目的过程中,布赫与周戈配合默契,加上全体团员的努力,共同为内蒙古自治政府顺利诞生献出了一场深受会议代表和群众欢迎的好节目。两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极大地提振了文工团全体演职人员的精神,也提高了布赫在团员中的威信,为内蒙古现代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开了好头。这支红色的文化队伍,由此走上了大踏步前进的征途。

从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建立,到1954年蒙绥合并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再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的19年间,布赫一直任文工团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部门领导职务。其中,从内蒙古自治政府诞生到蒙绥合并的7年间,文工团充分发挥了“老母鸡”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文化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管理干部,为蒙绥合并后建立健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管理机构和文化事业单位提供了充分的干部储备,也为内蒙古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总之,在内蒙古文化战线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布赫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工作方针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带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干部和全自治区文化工作者奋发努力、扎实工作,推动内蒙古文化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特别是推动内蒙古现代民族文化事业从无到有,使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内蒙古草原上成长起一大批文学家、歌唱家、舞蹈家、画家、书法家等,创作出大量具有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布赫自己也成为戏剧、歌曲、诗词、书法等多方面的文化名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布赫的支持下,适合牧区特点、深受牧民群众欢迎的文艺团队——乌兰牧骑于1957年在苏尼特右旗建立,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全国文艺界发出了“向内蒙古乌兰牧骑学习”的号召,全国牧区纷纷成立了乌兰牧骑,周恩来总理还曾指示乌兰牧骑到全国巡演。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乌兰牧骑创建60周年之际,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乌兰牧骑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报告了乌兰牧骑60年来的成长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中,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1974年,布赫先后在包头市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任领导职务。在他恢复工作的头两年,“四人帮”还在台上,“造反派”有恃无恐,时而作乱,导致遭受迫害后复出工作的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困难重重。面对这种情况,布赫坚决维护党的原则,力求把主管的工作做好。“四人帮”被彻底清除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布赫大力落实党的政策,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积极开展维护团结与稳定社会的工作,尽可能地挽回“文革”造成的损失。

1981年至1993年,布赫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时值改革开放,为了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作做好,布赫与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密切配合,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寻求符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的改革方案和路子。其间,内蒙古的农村较早地实行了土地与产量双承包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牧区也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草畜双承包责任制。他还积极为工业企业松绑,给企业尽可能多的自主权。内蒙古的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普遍被调动了起来,内蒙古的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乡牧区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很快消除了“文革”的不良影响,维护了民族团结,形成了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1993年3月、1998年3月,布赫先后在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工作10年,先后负责联系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和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其间,布赫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职尽责。为了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和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的立法和执法监督工作,布赫深入民族地区和农村调研,撰写了多篇调研报告,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立法和执法监督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布赫一生勤奋,善于思考,勤于动笔,走到哪里写到那里,留有5卷文集,还有诗集、书法集、民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著出版。这些作品是理论性、思想性、实践性都很强,多为实践经验总结,通俗易懂、思想深刻,是很受读者欢迎的宝贵精神财富。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乌兰牧骑文工团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严歌苓“文工团”叙事的忏悔意识
美丽与丑陋是一对双生子
军中“芳华” 文工团旧影
乌兰牧骑进校园
玛奈乌兰牧骑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光荣的乌兰牧骑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征歌评选终评
高梁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