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的传统音乐的定义是人们采用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和方法,创造的独具民族个性和形态的音乐。共同组成了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开展传统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其丰富内涵和深邃的底蕴,并对其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能够学以致用。作为华夏民族的一员,特别是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其重要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我国目前的教学体制,十分欠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课本教材也很少会涉及到地方民俗文化的内容,几乎没有对传统地方音乐文化的简介和说明,致使学生无法全面的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形成了学生基础差,难以顺利开展音乐教学的尴尬局面。例如,在讲解学习传统地方戏曲的时候,学生对山西的四大梆子知之甚少,甚至是完全不了解。更有甚者,居然不知道梆子是什么东西,对这种特色乐器的用法、音色、形制更是闻所未闻。由此可见,学校、学生乃至社会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漠视程度可见一斑。
目前我国音乐教学的特点还是遵循“拿来主义”,不管是基础的乐理知识还是专业的钢琴的基本功,都是照搬照抄西方音乐理论。而且,学生们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去学习西方音乐理论,往往会影响学生的辨识能力,会造成他们认为西方音乐理论是纯正音乐的假象,觉得我国传统音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大多数学生都会存在你这种狭隘的思想。他们对传统音乐中的传统调式音阶、民歌、本体论、传统曲式分析等的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致,并且会认为那只是些过了时的古老知识。因此,在传统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无疑会阻碍传统音乐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而对于学生的文化熏陶更是无从谈起了。
由于音乐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音乐知识,致使对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始终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上,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高校的音乐教师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师出身,尽管理论基础十分扎实,但存在的不良现象是欠缺演奏和表演传统音乐的能力。如果在讲授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的时候,只是停留在音乐的审美形式或者音乐发展史上,而缺少实践教学的有机配合,无疑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达到掌握传统音乐文化演奏技巧的目的。
应该将传统音乐的课时变为两年,并合理安排好每一年的授课计划。第一年的授课重点主要放在传统音乐形态学上。社会的普遍认识是传统音乐由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音乐都有着各自鲜活生动的表现形态,共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其中,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是最丰富多彩的,涵盖了戏曲音乐、民族乐器、民歌、说唱音乐、歌舞音乐等,并且广为分布在我国各个地区和领域,每个地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民间音乐。次年的音乐课程要结合第一年的感性体验基础进行广泛涉猎,在积累了足够的感性体验之后,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理论性的知识,并将其很好的融合到自身的实际操作中。因此,如果将音乐人类学、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史学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必然会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和成功。
高校的教学一般具有相对完善的师资结构和专业设置,并涉及到地方文化的教学内容。在进行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并且时常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激发其学习热情。教师应该努力的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将结合,促进所学知识的巩固,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音乐实践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表演水平。因此,在培养人才环节,应该广泛的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仅仅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比如学校可以广泛举办专业的汇报演出、校园歌手比赛、基本功大赛等活动,来促进实践练习巩固与课堂知识学习共同提高。
我国传统。乐是民俗、历史以及各地特色文化等的艺术再现。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的音乐文化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应该致力于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并结合时代发展的步伐,提供更加适合学生接受的理论知识和表现形式。增强其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