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本校学生50%是外来务工子女,生源的素质相对薄弱,学前教育及生活条件较差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作业完成效率。因此,如何创新作业,让低年级语文课堂“活”起来,使外来务工子女能在有限的时间轻松愉快、高效地完成作业,成为我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重点。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才可能从中收获益处。可见,兴趣是一个人一生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让作业像川剧一样会变脸,它具有丰富的童趣,为低年级的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跃跃欲试、欲罢不能。
如我在教学中教到的“盼望”一词时,采用换词法教学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拓展作业题目:“你会变脸吗?把下列句子中的带点词语换成另外一个词语,意思不变。变脸成功一次就奖励自己微笑一次。”这实际上是近义词的练习,但它可以以学生喜欢听的形式完成,并且他们可以在愉快的心情中完成作业。效果显著。不但解决了本校外来务工子女完成作业效率的难题,还减轻了那些下班回家只能在梦中见面的孩子家长的负担。
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如果教师能创新作业题目,巧用语言表达,激发童趣,让活泼的语言将低年级的孩子们带到了学习乐园,他们完成作业的过程必将充满好奇和求知欲,使学生愿做、乐做。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作业新形式,是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作业形式的变化可以培养创新的火花,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它还能活化课堂生成,摈弃传统模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特别是在教学古诗同时,创新作业形式,能让学生在课堂拓展作业中吟咏、想象,作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诗文的形象美、意境美。从而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我让学生把这首古诗编写成精彩的故事演一演,学生通过想象对话,把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情境表演得淋漓尽致。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作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人们大多是用诗来表达他们对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关于古人写诗,还有很多故事呢,这首诗也是个小故事,请你们把这首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演一演?”孩子们就讨论开了,他们编的故事里,将诗人李白和孟浩然的离别对话编得栩栩如生,我收集了一些精彩的对话如下:“哎!想不到我们要分别了,真是舍不得啊”“贤弟,不要太伤心,我们后会有期。”“让我再送你一程吧!”“不用了,到此为止吧。”“好吧,祝你一路顺风,前程似锦。”“谢谢你的深情厚谊,希望你也能心想事成,功成名就。”在这身临其境的的对话中,学生对这首诗的意境油然而生,便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这些丰富多彩的对话和表演就在这样的拓展作业中生成,相信能为学生理解诗句埋下伏笔,奠定基础。
所以,在对文本资源作深入挖掘的基础上,设计生动活泼、充满智慧与乐趣的新型作业形式,活化了语文课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能力,这是一笔巨大的课堂生成资源。
我们的语文教材里有许多课文本身就具有发展创新思维的潜在内涵。语文创新作业的设计要重视挖掘这些课文的创造因素,通过设计成恰当的练习题来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后,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拓展作业:①用矿泉水瓶、小石子,做乌鸦喝水的实验,并且要求按课文内容边实验边介绍;②说说乌鸦喝水的办法好在哪里?③从乌鸦喝水你想到了什么?通过读课文,边做实验边介绍,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们主动了解乌鸦如何饮水。由于设计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学生们正在阅读文本,做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谈论语言。在完成上面的作业后,一个学生说:“我在擦窗户的时候,外面的玻璃手伸出去老是够不着,擦不干净。我想:要是我的手臂能加长,那多好啊!现在我知道了,我可以在擦玻璃窗的刷子上放一个磁吸,里面用磁铁吸住它,在里面移动时就可以擦洗外面的玻璃了。这样不就能代替把手臂加长这个行不通的办法了吗?”另一个学生说:“以后,我们在平常生活中碰到无法做到的事情,我也要像乌鸦喝水一样,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代替。”这样,就充分挖掘了课文的创新内涵,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可以看出,创新作业的内涵和创作因素的挖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减轻负担,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培养独特个性。
总之,我们要精心创新作业设计,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低年级语文课堂因创新作业而精彩飞扬;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教学,实现“减负增效,教学共赢”。从低年级开始播撒“创新作业”的种子吧,让外来务工子女能自主、高效地完成作业,从而减轻家长的负担,让他们在成长中收获“减负增效”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