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菁菁
合唱艺术是一门高雅和谐的艺术,近些年来,喜欢合唱的人越来越多,参加合唱队伍的也越来越多。合唱艺术所展现的人员或排列整齐划一,或错落有致,或动作统一,但都要求团队整体的合作和配合,体现的是群体意识,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在希腊语中,合唱的词汇是“Chorus”,意思是“异口同声”,说明合唱需要集体间的互助与协作,是一种需要团队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声乐艺术。合唱发出的优美旋律、丰富多变的节奏、器乐与歌者声音的结合、指挥与合唱队员的协调,蕴含着合唱艺术的内在逻辑,即合唱要求标准化的声乐训练,如一致的发声训练方法、一致的呼吸节奏、统一融合的音色、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动态平衡的声部等。合唱艺术注重的是和谐、协调、统一,它通过合唱团成员的整体演唱,给听众带来多声部、多层次、多内容和多形态的艺术感受。那么,合唱所要求的发声方法是什么?练声在合唱中应该如何运用呢?通过近年几年来在合唱的排练中的总结,概括起来,我想用十个字来概括合唱要求做到的声音:气沉,高位,直声,轻声,靠前。
首先,不管唱什么类型的歌曲,什么唱法的歌曲,我们谈的首先应该是气息。气息吸到哪里?吸气要沉到下腹也就是所说的丹田(口鼻同时吸气,闻花的感觉),不用胸部吸气,然后借横隔膜的控制小腹的力量,向上顶着出气推动声带发声。气息的下沉可令发声饱满有力并有助于提高音高。找感觉的方法是:1.两拳抵住腰部两侧,快速深吸气,感觉腰部向外扩张,将两拳撑开了。吐气时,发丝音不出声,顶住出气气流,感觉记住后,再做发声练习。2.咳嗽时的吸气也是往下腹走的,找到这个感觉,可用咳嗽的方法发“he”音,逐渐延长,这也是找横隔膜控制和胸腔共鸣感觉的有效方法。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呼吸时用腹式呼吸。气息深而能保持住,且有特点是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所以说首先要做到“气沉”。
唱歌的位置也是相当重要的,“高位”是找打哈欠的感觉,吸进气后保持打哈欠的状态出气出声,也就是说要“吸着唱”。“打哈欠”状态时是需要大量进气,所以自然会吸气很深,本能地,软腭也就是小舌头向上提起,整个声音通道被松驰张开形成管状共鸣腔,这时感觉进气非常通畅。可以做个比较,不是打哈欠时,做深吸气,感觉进气时是口腔里发凉;打哈欠时,就会感觉到是咽壁发凉。发声时,声带发出的声音经过形成的共鸣腔产生共振。有些人为了使声音“好听”,在咽喉部“做”声音,把管道的咽部位置用力张开,似乎是圆润了,其实声音是憋着的,唱的时间稍长一点就会觉得咽部很困乏。这种作出来的声音在合唱中就不和谐了。高位发声时的感觉是打哈欠加意念里将声音从眉心上方送出去。难做到的是小舌头一直要保持向上提起,不能松下来,如果松下来,那么声音的位置就掉下去了。高位和气息相结合,可使高音更高更纯更有力。
“直声”是反对任何声音的波动,包括颤音、抖音和滑音。要令声音保持平稳唱出来。滑音也称作装饰音,如果在乐谱上没有标记,就不能凭自己的感觉乱加音或者滑着唱达到谱面上要求的音高。颤音、抖音和滑音都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同也也与气息不稳有关,对它们的克服性练习不是找感觉,而是改习惯。有些音乐爱好者以前平时唱独唱的曲目偏多,独唱可以有时候凭自己的感觉自由发挥,合唱是绝对不可以的,合唱要求的是共性。
“轻声”是用前三种方法唱出很轻的声音,也叫“弱声”。轻声不是不用力唱,相反,是用力唱轻声,这是功夫了,没有正规的训练和长期的养成练习,很难做到。现在五六十岁的人,那个年代的经历,习惯于高歌唱响,以音高、声大为美。有些人爱唱卡拉OK,而唱卡拉OK最不好的就是把伴奏音量开得很大,要听到自己的声音就得大声唱,这不仅会唱坏声带,也养成了不适应于合唱的歌唱习惯。因此,以中老年为主要成分的业余合唱团最难控制的就是音量。合唱有所谓轻声出层次,弱声也高潮之说。
“靠前”很好理解,就是声音往前送,在合唱的发声中,基本上都要求按照美声唱法的发声状态来训练。但是,对于一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声乐爱好者来讲,容易走入误区的是,美声的声音就是要厚实,要靠后,那就错了。一定是声音往前面送的,让很远的人都能听见,这是个意念的感觉,唱的时候感觉声音是眉心上部的朝前上方送出去的。其实哪种唱法都要求共性,重视声音训练是合唱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合唱的教学、排练,我认为:气深、高位、直声三结合是合唱共性的关键。
总之,合唱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声音艺术,要求音色统一、声部和谐、音量均衡,它必须经过严格而科学的发声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