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赵季仁说:“某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其中第二个愿望“读尽世间好书”可谓当代物质生活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的共同追求。
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报道,目前全国584家出版社每年出版的新书有50万种,印数达90多亿册,数量巨大,种类繁杂,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令人眼花缭乱。其中不乏“思想精深,内容精湛,印制精良”的精品力作,但也充斥着一些平庸的作品。在生活节奏飞快的今天,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到自己钟爱的图书,尤其是“世间好书”,确非易事。
笔者因工作之便,有幸在第一时间拜读了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曹路宝先生主编的“南京地标”丛书(2018年2月出版第一辑4册。丛书到2018年底全部出齐,共有20册),其中刚刚出版的第一辑《千秋风雅——秦淮河》《旷世城垣——南京明城墙》《风雨沧桑——总统府》《金陵明珠——玄武湖》4本书,让我眼前为之一亮。捧读之余,我不禁要说,这不正是读者朋友们孜孜以求的“世间好书”吗!
首先,“南京地标”丛书之所以堪称“世间好书”,是因其独特的视角。
“地标”,顾名思义,是指某地具有独特地理特色的自然物或者建筑物。它融合于城乡之中,并能够影响城乡的发展进程,具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价值。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山川形胜,人杰地灵。自古及今,地标频出,其中有闻名遐迩的秦淮河、玄武湖、明城墙、明孝陵、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梅园新村、雨花台、大报恩寺、南京长江大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等。这些地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成为南京的代名词。
该丛书以南京地标为切口,精选的20个南京地标,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南京自然景观和人文建筑。这些南京地标的来历以及背后蕴藏的故事,是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因此,选择南京地标作为切入点来讲述南京故事,展示一个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名作迭出的南京,让世人通过一个个“南京地标”了解南京,让南京通过一个个“南京地标”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愧是一个好的创意。
其次,“南京地标”丛书之所以堪称“世间好书”,是因其新颖的内容。
丛书第一辑四部作品讲述的四个地标——秦淮河、明城墙、总统府、玄武湖,由四位作者撰写。令人称奇的是,他们都是与四个地标有密切关系的行家里手,更是讲故事的高手,他们将个人对地标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之中,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秦淮河是南京自然生长出来的地标,全长110公里,其中流经南京主城区长达10里,故有“十里秦淮”之称。秦淮河被世世代代的南京人看作是母亲河。它是南京的生命符号,也是南京的历史符号和文化符号。由秦淮河孕育而来的“秦淮”一名是南京的一个重要代名词。南京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地方小城成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与秦淮河的滋养密不可分。秦淮灯船甲天下,桨声灯影秦淮河,这是人所共知的秦淮河的魅力所在。
《千秋风雅——秦淮河》的作者高安宁先生,长期在南京秦淮区文化部门工作,是一个“秦淮通”。他不仅发表过《美人桃叶渡》等多部作品,而且对于秦淮河的保护利用身体力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秦淮河为主线,撷取“十里秦淮”及其两岸最具代表性的21个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片段,讲述了秦淮河的前世今生,披露了秦淮河文人雅士和巾帼女杰的韵事风流,展现了秦淮河的千秋风雅和当代风采。
明城墙是南京最著名的人文地标之一,周长35.267公里,现存25公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都是中国和世界上最长的城垣。它依山傍水、因形随势而建,蜿蜒起伏于自然山水之间。在墙体结构、城砖制作、黏合剂应用、瓮城构建、防水排水系统设计、护城河水源利用,以及平面布局、皇宫选址、外郭建造等方面,南京明城墙都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世界城墙建筑史上的奇迹,达到了我国古代城墙建筑史上的高峰。
《旷世城垣——南京明城墙》的作者朱明娥女士,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南京城墙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足迹几乎遍及南京城墙的每一个角落。多年来她潜心研究明城墙,发表过《南京城墙史话》等多部作品。在这部书中,她以明城墙为纽带,信手拈来20个故事,将旷世无双的南京明城墙的设计思想、建筑特点、城砖来源、书法成就等,如数家珍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如书中关于南京外郭18门关的名称,以及南京城墙垛口、城铺数量等,对于南京明城墙“申遗”具有积极意义。
总统府是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是国内罕见的保存完好的近代官府遗存。历史上,这里或为一国之政治中枢,或为数省之权力中心,或为一姓之王府。总统府门楼堪称是中国历史的风向标,一面面不同的旗子、一块块不同的匾额在这里升起、落下,标志着政权的兴替更迭和国事的荣辱沧桑。
《风雨沧桑——总统府》的作者陈宁骏先生,长期在总统府工作,对于总统府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都了如指掌。难能可贵的是,工作之余,他潜心研究民国历史,发表过《解密总统府》等多部作品。在这部书中,他以时间为轴线,用20个故事,引领读者穿越时光的隧道,感受总统府的历史沿革、政权更替和人物变迁,品味总统府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变幻。
玄武湖故名桑泊,是南京的又一个天然地标,位于钟山脚下,面积513.07公顷。公元3世纪,孙吴立都建业(今南京),因桑泊位于宫城之后,故名后湖。南朝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湖中屡次出现“青龙”和“黑龙”,玄武湖由此得名。明朝时期,将皇家档案库——黄册库设置在后湖湖心岛上,后湖遂成为禁区,所以又有禁湖之称。清末民初,辟为五洲公园,因遍植荷花,玄武湖又名荷花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玄武湖公园。
《金陵明珠——玄武湖》作者王鹤女士,自小生长在玄武湖畔,大学毕业后来到玄武湖工作,从此玄武湖成了她一生的最爱。玄武湖的春夏秋冬、朝晖夕阴、花草树木、鸣禽游鱼对她来说,都是她的挚友。在这部书中,她以21个故事,将素有“城市客厅,百姓乐园”美誉的玄武湖的历史沿革、名胜古迹、人物往事,以及玄武湖的风物特产等,描写得令人心驰神往。
第三,“南京地标”丛书之所以堪称“世间好书”,是因其朴实无华的装帧设计。
这套丛书的开本大小正好可以放在口袋里,属于国际上流行的口袋本,页码在150面左右,便于随身携带。坐上高铁,从南京到北京,顶多一个来回就可以全部读完。丛书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书名的字体选择颇为考究;丛书名“南京地标”对应的英文“ICON NANJING”可谓传神之笔,它将南京地标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表露无遗。丛书的内芯采取以图配文的形式,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相得益彰,图片和文字的比例大约是4∶6,所以阅读起来十分轻松愉悦。
实现“读尽世间好书”的目标固然不易,然则享受“读尽世间好书”的过程,尤其是读到“南京地标”丛书这样的“世间好书”,又何尝不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