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祖焕
(开封大学 公共外语教研部,河南 开封 475000)
格恩迪·塔塔科夫斯基在推出了以吸血鬼等一系列怪物(monsters)为主要角色的动画片《精灵旅社》(2012)后,又根据观众的反响拍摄了同样温馨轻松、笑点不断的《精灵旅社2》(2015)。在这两部电影中,原本被与黑暗、恐怖等联系起来的,令人谈之色变的吸血鬼、狼人等怪物集合出现,并且变得善良可爱,能与人类友好相处。可以说,《精灵旅社》系列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动画电影的创作元素。在谈论《精灵旅社》系列的艺术价值时,不可不提及其对西方鬼怪文化的重新阐述。
“当电影公司发现不能再依靠习惯去戏院看电影的观众来塞满戏院时,他们就进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要为每一部推出的电影创造出一群只适合这部电影的观众,电影公司需要吸引观众在特定的日子里前去电影院消费,就像号召民众出门投票一样。”这也同样是《精灵旅社》要面对的问题。在电影的定位上,《精灵旅社》系列表现出了非常鲜明的对西方鬼怪文化进行重塑的特色,对此有一定了解和兴趣,并乐于在喜剧中实现一种“合家欢”式观影体验的观众,无疑就是《精灵旅社》设定的潜在观众。显然,熟悉西方鬼怪文化的观众更能从这两部电影中得到娱乐和思考。
精灵旅社的英文名“德兰斯斐尼亚旅社(Hotel Transylvania)”,德兰斯斐尼亚位于罗马尼亚西部,在西方鬼怪文化中是一个著名的神秘之都,是德古拉伯爵这个最知名的吸血鬼的故乡。电影通过这一命名,暗示了旅社开在一个遍布吸血鬼的地方,使得了解这一文化背景的观众对影片充满了好奇心。电影的主人公便是德古拉伯爵。这一人物形象屡屡出现在各种与吸血鬼有关的文学、电影作品中,如《夜访吸血鬼》(1994)等。在基督教信仰是主流价值观之一的西方社会,德古拉是一个鲜明的异端文化符码。在传说中,1462年德古拉伯爵奉命讨伐土耳其,其妻子伊丽莎白误信德古拉战死的谣言而自杀,令凯旋的德古拉极为悲痛。教会因为伊丽莎白自杀而表示她将不能升入天堂,只能在地狱中忍受痛苦,更是让德古拉狂性大发,彻底背弃了自己多年来对教会的信仰,他用长矛刺穿耶稣像,将灵魂出卖给魔鬼以获得永生的力量,而代价便是自己只能生活在黑暗中,并且要靠吸血为生。这两个特征前者与代表光明、希望的上帝对立,后者则与凡人对立。而随着西方人对传统社会秩序和基督教话语的怀疑,以及对死亡的恐惧一直存在,德古拉的形象也一直活跃在各种艺术形式中。
在当代,随着人们对如同性恋等社会边缘人,以及相关“异端文化”的逐渐接受,吸血鬼的形象也不断得到丰富,吸血鬼们的情感世界与人类有着越来越多的重合。在《精灵旅社》中,德古拉等怪物们依然是代表了异端的。德古拉的妻子玛莎的死亡就是围攻他们的人类造成的。正是怪物们对人类的恐惧,德古拉那以没有一个人类的安全著称的精灵旅社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在认定自己不可能被主流价值观(人类社会)接受后,德古拉选择了彻底远离主流。出于对女儿的保护,德古拉召集了一批僵尸扮演人类,搭建了一个假的人类小镇,吓唬了初出江湖的爱女梅菲丝,让118岁,正值“青春少艾”的梅菲丝因为恐惧而不愿再离开精灵旅社。这样一个充满了父爱,以至于有着过度的保护欲的异端形象无疑是能得到观众的理解和认同的,电影也促使观众反思,在不伤人的前提下,德古拉这种因人类思维定式造成的边缘地位的合理性。
与之类似的还有如狼人。西方鬼怪文化中,狼人是一种平时和常人无异,在月圆之夜则会化身为狼的怪兽,变身之后的狼人穷凶极恶,一旦常人为狼人所咬,也会沦为狼人。例如,在英国电影《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2004)中,卢平教授平时温文儒雅,但是在变身之后也无法控制自己不伤害别人。因为自己的狼人身份,无论是年轻时在霍格沃茨读书,抑或是成年后参加工作,卢平一直都受到斯内普等人的排斥。相对于总是被与高贵、苍白、俊美联系起来的吸血鬼,狼人形象则总是有着粗犷、野性、凶残的特征。吸血鬼和狼人之间一优雅一凶蛮的较量也是西方鬼怪电影中屡见不鲜的,如《黑夜传说》(2003)等。《精灵旅社》中的狼人并没有以人形出现过,从外表来看,其更接近法国电影《狼族盟约》(2001)中的巨狼,只是韦恩一家并不凶残,韦恩是一个被自己300个孩子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好爸爸,而他的妻子,一直在怀孕的母狼汪妲则美丽温顺。韦恩甚至已经忘记了如何吓唬人。当《精灵旅社2》中德古拉希望他给外孙示范一下“怪物风范”时,韦恩却变成了一只一见到飞盘就忍不住去抢的大狗,平时他们吃的也只是虫子蛋糕之类的食物。但即便如此,狼人们也不得不和吸血鬼一样对人类畏惧不堪。
在《精灵旅社》系列中,还体现着浓郁的哥特文化。在经由建筑、文学、电影等的演绎后,哥特文化普遍被认为代表了一种放大了孤独、恐惧和死亡等负面情绪与感官刺激的文化样式。在电影中,德古拉的尖牙、黑色长袍和长到无法使用触屏手机的指甲,他和父亲、女儿变身以后的蝙蝠形象;又如精灵旅社高耸尖锐的屋顶、光线黑暗的砖石地道,作为密道开关的,烛火摇曳的枝形壁灯;又如在人类世界,乔纳森的母亲特地为儿媳妇准备的卧室中的墓碑等,无不是哥特元素,都不难在爱伦·坡、蒂姆·伯顿等对哥特文化情有独钟的作家或导演的作品中找到原型。
在吸血鬼和狼人之外,《精灵旅社》系列中出现的怪物还有如弗兰肯斯坦、透明人、钟楼怪人、木乃伊、骷髅、僵尸、九头蛇等,他们都是哥特文化中的重要角色。如弗兰肯斯坦来自玛丽·雪莱的小说《科学怪人》,钟楼怪人来自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这些形象从其诞生起,便与一个神秘的世界紧密关联,弗兰肯斯坦被缝合起来的肢体、钟楼怪人佝偻的身形等,都给人一种心悸、恐怖的效果。
在哥特文化中,人和凶残的怪兽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人怪之间展开生死搏斗的场景在《刀锋战士》(1998)、《第十三个勇士》(1999)、《范海辛》(2004)等电影中层出不穷。及至当代,鬼怪文化中黑暗和恐怖的一面往往被放大,并且在电影等艺术中,人们还会在叙事中加入对人际关系冷漠、无助一面的表述。这是人们对当代现实的一种回应。夸张、离奇、怪诞的鬼怪文化被用来指斥现实社会中战争、失业、道德沦丧、文化迷失,以及人们越来越饱受物欲的扭曲等负面现象。但作为喜剧动画片,《精灵旅社》系列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在化黑暗、恐怖为幽默、轻松时,也极力塑造一种彼此理解、宽容的人际关系。电影中的吸血鬼们依然害怕阳光,但是他们学会了靠擦防晒霜、戴帽子来保护自己,吸血鬼也不再和人类理解的那样不断说“给我血”,他们已经改食口味和营养更丰富的人造血。而人类也真诚地为吸血鬼等怪物提供帮助。如德古拉在想为女儿赶上坐飞机回家的乔纳森时,正在举行万圣节盛大游行的人类齐齐在路边用自己的斗篷给德古拉搭出了一条遮阳通道,让他可以畅飞无阻。在弗兰肯斯坦带着小丹尼斯出门时,年轻的女孩大大方方地要求弗兰肯斯坦把头放在手上和她们合照。这种人和鬼怪之间和谐互爱的场景无疑是极能触动观众的。让人和鬼怪之间实现和解,是《精灵旅社》对哥特文化中死亡意蕴的消解,又是对哥特文化中对爱的救赎的重视的一种强调。
如果说,西方鬼怪文化中的异端色彩和哥特意味是较为容易被人们捕捉到的,那么鬼怪文化与女性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则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传统的西方鬼怪故事中,由于往往包含了凄美感伤的爱情故事,因此其中也涉及了一种对女性的评判标准。而由于时代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些鬼怪故事中的女性主义意味是较有限的。尽管其不能与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爆发的思潮和理论力度相比较,但是如果和塑造了大量智慧女性,并对女性的婚恋有着独到见解的简·奥斯丁这样的女性主义作家相比,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重合之处。
与中国的《聊斋志异》等鬼怪叙事不同,在西方鬼怪故事中,男性往往是诱惑女性的一方。身为鬼怪的男性往往以自己的力量、面貌乃至身份地位的魅力吸引女性,支配女性;而女性则被要求具有理性和智慧,从而能抵御这种诱惑。例如在《惊情四百年》(1992)中,活泼而轻佻,同时与三个男性有着情感纠葛的露西和冷静、理性,一直对未婚夫律师强生·哈克保持着忠诚的米娜形成了一种对比关系。德古拉伯爵在发现米娜和自己的亡妻伊丽莎白惊人相似之后,一心想追求到米娜,而米娜却丝毫不假思索地问德古拉是不是认识丈夫强生,还说自己要报警。米娜的态度让德古拉羞愧而黯然神伤,随后米娜也为自己态度的生硬而向德古拉致歉。电影对于轻佻的露西显然是持批评态度的,而稳重聪慧、能够控制情感的米娜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女性。这种对比与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为感情而私奔的莉迪亚之间的对比是高度类似的。
而在时代背景为当代的《精灵旅社》中,电影对传统鬼怪叙事中的女性的评判标准有着继承的一面,也有反驳的一面,女性依然可以主动为自己争取成功的婚姻,但是女性已经完全不必依从于男性。当代女性的独立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这也就使得女性拥有了更直接表达情感的自由,理智和贞操等都不再成为束缚女性的标准。梅菲丝和乔纳森之间尽管人鬼殊途,但是他们不存在一个诱惑主体,二人因为误会而结识后一见钟情。乔纳森一再说自己全部家当就只有那个背包,但是梅菲丝丝毫不介意,不顾父亲的反对而坚持和乔纳森在一起,因为乔纳森对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梅菲丝始终有着离开精灵旅社,去人类世界中扩展见识的愿望。在《精灵旅社2》中,梅菲丝成为母亲,在给自己的儿子安排未来的人生时,梅菲丝也显得极为强势。这一部中第二个主动追求爱情的女性出现,即狼人小女孩温妮。甚至连并未登场的、梅菲丝的母亲玛莎,在她和德古拉的感情中,由于德古拉的畏畏缩缩,她也是主动先亲吻对方的那一个。毫无疑问,《精灵旅社》系列大大地扩展、提升了西方鬼怪文化中的女性主义,梅菲丝不再屈从于父亲将其困在精灵旅社一生的意志,而是以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与乔纳森结为夫妇,丝毫不介意二人在各方面的巨大差异,并积极朝自己向往的人类社会靠拢。梅菲丝在电影中玩自行车,在便利店大开眼界等行为是不符合传统西方鬼怪故事中对女性理智的要求的,但是却是一种实现自我、证实自身的行为,是迎合了当代人的女性主义思想的。
在《精灵旅社》系列中,西方鬼怪文化的文化基因清晰可见,但是电影又在对传统进行继承的同时对其做出了符合当代文化大环境的改动。西方的鬼怪文化孕育了《精灵旅社》系列,为电影提供了灵感、意识和具体元素;而电影反过来又对西方鬼怪文化进行了一种更新颖的、符合商业时代要求的探索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