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中的拯救与救赎言说

2018-11-14 05:14
电影文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辛德勒瑞恩黑人

芦 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一、引 言

故事和人物始终是决定一部电影艺术价值的核心,通过围绕人物形象展开故事,并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升华到艺术境界是电影创作的不变主线。对于现实主义影片而言,故事和人物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在美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影片中,关于拯救者和救赎者故事的言说从未停止。从字面意义和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拯救和救赎十分相近,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拯救更多应用在客观行动层面,指援助被拯救对象脱离危险;而救赎则倾向于精神层面,救赎最初是指给予赎金释放被救赎者,后来随着宗教元素的汇入,救赎的内涵也逐渐丰富,具有战胜魔鬼的含义。而这里所说的魔鬼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危险和罪恶,也可以是“心魔”,所以救赎的对象也不再单纯地指有形的人,也包括人的灵魂。在《拯救大兵瑞恩》《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辛德勒的名单》等战争影片中、《被解救的姜戈》《为奴十二年》等黑人题材影片中、《水果硬糖》《忍无可忍》《沉默的羔羊》等女性儿童故事片中,都始终伴随着拯救与救赎的言说。本文也将以此为视点,从战争叙事中和弱势群体故事的叙写中解读美国电影中的拯救与救赎言说,展现其中的人文关怀、英雄主义、个人主义、平等思想等精神内涵。

二、残酷战争中的拯救与救赎

残酷战争给人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沉重历史和集体记忆,在电影中战争影片也成为一种独立的类型电影,以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战争为叙事背景,在艺术演绎的基础上呈现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战争影片中占比最大的影片。从拯救与救赎的角度来看,战争电影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对于生命的拯救与救赎,其中也包含着战争亲历者心灵的救赎。在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作为故事缘起者和贯穿始终的主线式人物的瑞恩只是一名普通的美国士兵,瑞恩和他的三位兄长都身陷残酷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在三位兄长死后,时任美国参谋长的马歇尔决定派出小分队不惜一切代价在战场中找到失踪的瑞恩,并在付出了血与火的代价后成功拯救瑞恩,将其送回痛失三个儿子的母亲身边。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八人小分队就成为典型的拯救者形象。用八个人的生命换取一个人生命的决定看似有悖作战原则和理性思考,却充分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对战场后方民众的人文关怀。从这一角度来说,《拯救大兵瑞恩》无疑是拯救生命叙事中的典范之作。通过拯救一个普通士兵瑞恩的生命,影片在残酷战场和机械杀戮中展现温情与光辉。细观之下,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拯救,也是对亲情、对希望、对人性的拯救,同时也体现出了美国军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情怀。

如果说《拯救大兵瑞恩》通过成功拯救生命彰显了生命的尊严和英雄的力量,带给观众以悲壮而又充满希望的审美体验,那么《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则呈现了一个更加悲情的故事,一个用生命无法拯救生命、罪恶吞噬美好的故事。《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将故事的背景置于臭名昭著的纳粹集中营中。众所周知,纳粹集中营所关押的大部分都是无辜的犹太民众,其中包括无力抵抗的妇孺。高高的铁丝网将集中营与人类世界彻底隔绝,构建了一个残酷的人间炼狱。影片的故事围绕着铁丝网内的犹太小男孩什穆埃尔和铁丝网外的德国小男孩布鲁诺的友情展开,透过天真的儿童视角来解读战争中毁灭生命、灭绝人性的残酷。在跟随父亲职务的升迁搬至集中营附近后,布鲁诺失去了以前的同学和朋友。为了摆脱无聊的生活,布鲁诺开始探索“农场”里的生活,并结识了犹太男孩什穆埃尔。一起下棋、交谈的生活使布鲁诺与什穆埃尔之间建立了纯真的友情,甚至打破了身份和种族的偏见。对集中营、死亡、战争并无清晰概念的布鲁诺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什穆埃尔寻找消失的父亲。然而打通地道进入集中营的布鲁诺却与什穆埃尔共同走进了“浴池”即毒气室,不仅没能拯救什穆埃尔和他父亲的生命,也使自己葬身于集中营中。相比于许多美国二战题材的影片来说,《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并没有惊心动魄的营救场景,也没有刻意传递关于拯救生命的思考,而是将这一沉重的拯救生命的话题置于儿童天真的视角和游戏般的行动中进行展示,在强烈的对比中通过一个未受战争荼毒的、拥有纯净心灵的儿童的“拯救”历险来展现人之初的善良和正义,展现出十分强烈的震撼力量。

提到战争中的“救赎”,最为经典的美国电影当数《辛德勒的名单》。《辛德勒的名单》是在真实的历史人物辛德勒赎买犹太人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演绎而成。影片中的救赎不仅体现在辛德勒散尽家财购买集中营中的犹太人作为自己军工厂的工人,从而使这些犹太人在“二战”中幸存,也体现在辛德勒心路历程中的自我救赎。辛德勒本是一名德国商人,战争中的投机生意使辛德勒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依然能够坐拥财富。在辛德勒为了军工生意来到集中营后,生命的集体消逝触动了辛德勒内心的善良与责任,他开始贿赂集中营的德军高官,以赎买工人的名义尽可能多地拯救集中营中的犹太人的生命。“辛德勒的名单”所代表的就是无私的救赎和生命的奇迹。带给观众以心灵震撼的不仅仅是“辛德勒的名单”,还有辛德勒在救赎犹太人过程中的自我心灵救赎。从一个麻木的投机商人到救赎者的演变历程体现的是辛德勒人性之善的重塑:在散尽家财后,辛德勒开始对以往奢华的生活感到懊悔,对无法拯救更多犹太人的生命感到沮丧,而这种懊悔和沮丧承载着辛德勒自身的心灵救赎,也隐隐体现出一个普通德国人替法西斯赎罪的意味。

三、弱势群体中的拯救与救赎

在美国现实主义影片中,拯救与救赎的言说主要体现在反映弱势群体生存问题的作品中。处在种族主义制度压迫和种族歧视下的黑人群体、在男性霸权中艰难生存的弱势女性以及成人世界中没能得到应有陪护和关爱的儿童等都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对于弱势群体平等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拯救与救赎同样体现出人性的光辉和人类关于构建平等和谐世界的希望。

自第一艘贩奴船抵达北美海岸开始,美国便开始了数百年黑暗的黑人奴隶史。在蓄奴制之下,黑人被全然剥夺了作为人的权利,成为白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任人宰割,任人操控。美国电影中就有许多展现这段黑暗历史的作品。在《被解救的姜戈》中,被白人舒尔茨拯救的姜戈从黑奴变成了自由人,在与舒尔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帮助他人的拯救者。姜戈出现在银幕之初是一个满身伤痕、拖着镣铐的奴隶。出现在奴隶行进队伍中的赏金猎人舒尔茨果断地打死了白人奴隶主,为姜戈解开了镣铐。在获得自由之初,姜戈无法适应自由人的身份。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二人并肩作战,姜戈逐渐从舒尔茨身上学会了如何建立自由意志,并在这种自由意志的驱动下勇敢地踏上了拯救之路,寻找被迫与自己分开的黑人妻子。可以说,舒尔茨不仅拯救了姜戈作为奴隶的生活,还救赎了姜戈备受奴役的灵魂。有评论者认为,姜戈的现实拯救者是一个白人,姜戈重构独立思想也是依靠白人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具有种族歧视的嫌疑。但进入影片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后,不难发现在蓄奴制的控制下,黑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自由是几乎不可能的,尊重历史事实的拯救故事也使《被解救的姜戈》更具可信性,同时也体现出了关于消除种族界限、实现融合发展的愿望。无独有偶,在坐揽多项大奖的《为奴十二年》中,黑人成为自由人的故事也挑动着观众的心绪。影片主人公所罗门本是一个拥有幸福家庭的自由黑人,在贩卖黑奴猖獗的年代里,所罗门在诱骗之中成为一个失去姓名、失去身份的黑奴,在种植园中度过了黑暗的为奴12年。在12年中,所罗门在生活中从未放弃过对自由的追寻,在思想上也从未放弃过与黑人种族的关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外界传递信息。最终,所罗门在纽约州长的帮助下重获自由,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在《为奴十二年》中,伴随着所罗门被贩卖、被奴役的主线,我们看到了黑奴极其辛劳的工作、随时随地被虐待的生活以及黑人内部的分裂等令人备感痛心的故事,同时也看到了所罗门在等待被拯救的过程中所坚守的希望,冒着生命危险所付出的努力,而最终重获自由的结局也使影片充满了人文关怀。

与在种族主义下艰难生存的黑奴相似的是,生活在男性霸权下的女性也作为弱势群体备受美国电影的关注,从未放弃过自我拯救但又难以实现自我拯救的弱势女性们也成为美国电影中一类重要的女性形象。影片《忍无可忍》聚焦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丝丽姆,讲述了丝丽姆在家庭暴力中艰难生存并进行自我拯救的故事。影片中的丝丽姆是一个美丽、单纯的少女,与曾经帮助她远离男性骚扰的米奇结婚并生下了女儿格蕾丝。看似王子公主般的爱情故事并没有童话般美好,在婚后的生活中,丝丽姆逐渐发现丈夫米奇是一个滥情、凶狠的人,不仅出轨还用家庭暴力禁止丝丽姆的反抗。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丝丽姆开始寻求拯救和自我救赎。在拯救与救赎的过程中,丝丽姆经历了三个阶段:在遭遇家庭暴力之初,毫无还击能力的丝丽姆开始寻求警察和律师的帮助,却因取证困难和司法漏洞无疾而终;在向外界寻求拯救之力无望后,丝丽姆选择了躲避,带着女儿在各个城市之间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然而相比之下神通广大的米奇却在对女性的极端控制欲望下穷追不舍,使丝丽姆无处藏身,时刻面临着继续被家暴或被恶意指控的危险;在向外界求助和躲避无效后,丝丽姆决心开始直面米奇,开始了自我救赎的计划,向离别多年的生父求助并开始学习格斗,终于在一次矛盾爆发的过程中,赤手空拳打死了试图对自己实施家暴的米奇,以正当防卫之名获得了法律的豁免权并真正开始了脱离霸权掌控的自由生活,在追寻自由的过程中也完成了由依赖者变成自我救赎者的成长。相比于其他言说拯救与救赎的美国影片,《忍无可忍》更注重展现女主人公的自我拯救与救赎,尤其是在表现丈夫霸权之行和警察、法官等维权机关的无力中强调了女性自身的崛起与力量。

虐童事件在美国时有发生,在成人世界中经济和精神都未能独立的儿童更容易成为犯罪的对象。在《水果硬糖》中,虐童事件中的未成年少女不仅仅是被虐待的对象,还成为脱离被虐待境遇、惩罚虐待者的拯救者,展现了未成年人群体的力量。影片中女主人公海莉的朋友唐娜被30多岁的杰夫虐待,罪证收集的失败使司法机关和儿童保护机构都束手无策。与《忍无可忍》中的女主人公相似的是,《水果硬糖》中的海莉开启了复仇的模式,设计控制了杰夫。当杰夫跪在海莉面前痛哭流涕时,虐待者和被虐待者的身份互换,传递出了未成年人势力的崛起之意和对现实保护机构和司法制度的批判价值。

四、结 语

在美国电影中的拯救与救赎言说中,常常涉及战争对生命的毁灭、歧视对人性的灭绝等题材,而在生命、自由、平等、尊严灭失殆尽的故事背景中,拯救与救赎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走出困境的希望,也是对黑暗历史和社会阴暗面的批判,以及对人性光辉、美好和谐的向往。由此观之,美国电影中的拯救与救赎言说广受赞誉的背后是值得反思的历史价值、值得关注的现实批判和给予温情的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
辛德勒瑞恩黑人
治愈不开心
《天·水》《时空》
瑞恩·高斯林 他很性感!更有才华!
重寻黑人主体身份意识,构建和谐社区——小说《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从自卑到自信 瑞恩·高斯林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
美国第一位黑人三军主帅——鲍威尔
郑成功的黑人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