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瑞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超人总动员》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在2004年推出的热门作品,由导演布拉德·伯德执导,描绘了一个后超级英雄时代的故事,在超级英雄文化泛滥的时期无疑是一部特立独行的作品。当主流的超级英雄文化在向观众灌输超级英雄无所不能的思想时,《超人总动员》中的超人爸爸已经人到中年,卸下了超人战袍成为一名保险推销员,回归家庭和社会,影片无疑是从另一个角度,甚至是反面来诠释超级英雄文化。2018年6月,导演布拉德·伯德执导的第二部《超人总动员》登陆大银幕,继续讲述人到中年的超人夫妇故事。相较于前一部作品,《超人总动员2》在视觉效果上彰显了皮克斯工作室在14年的时间内积累的丰富经验,也显示出数字技术动画的最新发展。此外在叙事内容上这次轮到弹力女超人巴荷莉登场,表现了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本文尝试从视觉与叙事的双重视角解读该片,探求这部口碑电影的美学风格与特征。
当代的动画电影早已摆脱了给低龄儿童欣赏的受众限制,数字技术催生下的视觉特效创新,以及叙事内容上的一再多元化拓展,都极大地拓宽了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可以说如今的动画电影是兼容并包的普适电影,是没有性别、年龄和文化背景限制的艺术作品。在动画电影的发展史当中,数字技术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推动了动画电影的发展的主要力量,原始的手绘创作对于想象的表现力有限,人们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新奇的故事都要依靠数字技术来实现。于是,在数字技术不断推动动画艺术发展的同时,数字技术也逐渐完善着自身的美学内容、风格与特征,并以形成的数字美学推动着动画艺术的美学走向。
超级英雄电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时至今日已经达到如日中天的发展阶段,超人形象在1938年的DC公司的Action Comics漫画书中第一次出现,到动画、电视剧、电影等多元化的银幕形象,是当今最深入人心的超级英雄形象。蜘蛛侠、钢铁侠、绿巨人等一批又一批的新超级英雄在影视剧中的出现,已经发展成为当代的超级英雄文化。从第一部超人电影到最新一部超人电影,超人代表的正能量形象也始终没有改变过,红色的斗篷几乎成为超人形象的经典视觉符号,由此衍生出的红色也往往代表了超人,代表了热血与正义的文化内容。
超人动画的美学特征是随着时代审美不断变化的,同时也受到创作方式与创作工具的影响,不同时期的超人动画都表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传统的手绘方式创作的动画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扁平化,无论是色彩还是画面的视觉复杂程度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动画片中的超人形象也相对呆板、脸谱化。数字技术与动画艺术的结合,令传统的动画艺术呈现出崭新的美学风格,画面的色彩、构图、场景环境渲染都不再受到传统手绘的限制,数字技术提供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令动画艺术的视觉效果丰富多彩。动画艺术与数字技术的结合从最初的盲目追求立体效果,数字技术制作痕迹明显,到逐渐向真实美学的方向靠拢,在动画形象的夸张造型前提下,无论是人物的头发、皮肤、动作,还是画面光线、色彩等,都倾向于真实美学方向。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数字动画制作水准有目共睹,1995年制作的史上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改写了动画艺术史,而现阶段数字动画的美学特征与方向都能在皮克斯动画上看到。《超人总动员2》时隔14年回归大银幕,除继承了上一部的红与黑的色调风格之外,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在人物形象的细节展示、场景环境的细部上,都力求自然、真实,即便是在营造虚幻的场景时也极力烘托叙事氛围、服务内容主题,使该片的美学风格自然和谐,饱和度极高的色彩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这些都是数字技术赋予《超人总动员2》的美学风格。
1995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推出了动画史上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以1.92亿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并成为当年的美国票房冠军。《玩具总动员》对于动画艺术史来说是里程碑式的标志作品,告别了迪士尼动画扁平化的手绘风格,在大银幕上呈现了三维立体的更加生动的动画形象,这对动画电影观众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审美体验。《玩具总动员》在票房上的号召力,在观众当中的影响力,在动画美学范畴的创新力,都促成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在1999年推出了《玩具总动员2》,而这部作品则是第一部全数码制作的动画长片,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更进一步地推动了数码动画艺术的发展。
如果说《玩具总动员1》是传统动画转型到新型电脑动画的里程碑作品,从《玩具总动员2》开始,动画艺术真正意义上开始了数字美学的转型,而不仅限于创作工具的改变。电影中的胡迪、巴斯光年和翠丝的动画形象都在数字技术的创作下,呈现出塑料玩具应有的肌理和光泽,立体的质感与真实的玩具别无二致,数字技术消除了手绘动画的拙劣感和粗糙感,将所有的画面和动画人物形象细腻化处理,从光线到色彩都尽量做到极致,尤其是突出了动画角色和场景物件的立体感,这也是数字动画美学初期所表现出的主要美学特征之一。
《超人总动员》已经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发展“总动员系列动画”的成熟作品,代表了数字动画美学的最新发展方向。相对于全数字制作的初期作品,《超人总动员》呈现的背景场景更丰富多彩、生动立体,人物形象会根据实际的人物性格与夸张的、抽象的处理方式相结合,整体上更强调真实与奇幻美学的平衡,一方面令不同时间段的光线照射在人物身上、投射到房间当中的情况合理化,另一方面又天马行空地幻想出梦幻的场景与之调配,最终使影片回归真实美学的同时,也能兼具动画电影应有的奇幻美学。
在《超人总动员2》当中,尤其能够体现出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在数字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正如2015年皮克斯动画在《头脑特工队》中表现出的数字美学一样,《超人总动员2》在细节部分不断调整,如人物的皮肤颜色、透明度、头发的光泽和质感,画面的色彩饱和度,光源的位置及光线的照射方向,不同质地的动画形象的肌理设计,等等,在还原事物真实一面的同时,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在不断地放大并强调视觉效果。正如影片当中的主色调红色,色调饱满,与黑色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代表了超人的正义形象,同时也赋予了热情、积极、力量等多重含义,是片中无可替代的色彩符号。数字美学在《超人总动员2》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从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开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就在改写着动画电影的定义,传统迪士尼动画中正义和邪恶的绝对的二元结构被打破,故事也不再单单讲述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而是开始用动画的形式、卡通的角色外表讲述成人世界的故事,人性的复杂,社会的黑暗面,以及爱情、友谊与忠诚等严肃的话题融入一个相对复杂的叙事结构当中,可以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创作的动画作品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给成年人观看的作品。像《玩具总动员》这样有着儿童能够欣赏的卡通外表,却在表述着一个无比沉重的话题的作品,儿童和成年人观众都能从中各取所需,完美地覆盖了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创作的“总动员系列动画”已经创作了多部作品,到了《超人总动员2》探讨的思想内容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早已超越了早期作品停留在一个儿童视角的讲故事方式,更加严肃的文化议题、社会问题统统都能在影片中寻找得到。
当下最为流行的女性主义,在《超人总动员2》当中就成为核心的创作思想,在塑造人物、设计剧情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一部《超人总动员》的主角是超人爸爸——“大力神”巴鲍伯,讲述人到中年的巴鲍伯是如何卸下战袍、回归家庭的,也探讨了超人对社会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而到了第二部,超人妈妈——“橡皮女”巴荷莉则成为绝对的主角,在超人已经被归类为违法职业的情况下回归社会找工作,养家糊口,反而超人先生承担起照顾三个孩子的职责,二人的位置实现了逆转。弹力女超人巴荷莉重新回到社会,新的工作得心应手,逐渐找到了久违的自信和活力,越发的享受自己的职业生活;而另一方面超人先生却被家庭琐事牵绊,事事不顺心,反而凸显出这份曾经属于弹力女超人的家庭工作的不容易。影片处处都在表述着女性的社会位置和社会权利,弹力女超人正是这份女性主义的最佳代言人。
同时,《超人总动员2》相较于前作更具反思精神。在《超人总动员1》当中,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就彻底地进行了一次反英雄叙事,反思了时下人们的超级英雄文化内容,究竟社会大众是否真的需要超人,这是影片主要探讨的内容之一。到了最新作品中,这份对于超级英雄文化的反思更加深刻,超人的惩恶扬善的行为已经被纳入违法的条目当中,影片中的超人彻底走下了神坛,没有了政府和法律的庇护以后无家可归,被法律牵绊,为生存问题烦恼,三个子女的教育问题,等等,超人家庭俨然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美国家庭,超人与普通人要思考的问题也别无二致。超人夫妻为了继续在社会上生存下去,他们需要对未来的普通人生活做出规划,同时观众也在这种反英雄的叙事过程中,反思当下炙手可热的超级英雄文化,是否我们真的需要这些精神偶像支撑我们的精神世界,人类社会是否需要超级英雄,这些都是影片提出的问题所在。
因此,《超人总动员2》绝非是一部完全的爆米花电影,对超级英雄文化的反思、对女性主义的表述、对未成年人心灵的关注等,影片探讨的思想深度远远超过市面上的其他动画长片。影片在精神审美上做出的创作,也令该片兼顾了视觉与内容的审美,使其更具传播价值。
总之,数字技术创造的数字美学在《超人总动员2》当中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该片的视觉效果要比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头脑特工队》更完美,真实与奇幻在该片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视觉上的数字美学,内容上的批判现实主义美学,都令该片极具审美价值与审美趣味。如今,“总动员系列动画”已成为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招牌作品,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与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该系列电影的主要艺术特征。相信数字技术美学会随着该系列作品的创作而不断拓展创新,同时该系列的精神内容叙事也会越发深刻,这些都是当下动画电影的发展方向,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动画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