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岗
有个寓言说:一人被一狼追赶,走投无路情况下,抓起一块羊皮披上,混入羊群。狼追到羊群前,分辨不出哪个是人。便问计于狐狸,狐狸对狼耳语几句。狼窃喜,对着羊群高喊:“人啊,你装扮成羊,真是太逼真了,我一点也看不出破绽。人,虽然你聪明,但有一事你无法做到,你能把自己扮成狼吗?”话音刚落,只见人气呼呼地站起,把身上的羊皮一掀:“谁说不能!”说时迟那时快,狼猛扑过去,咬住了人的喉管。后来,这狼说了一句话,在狼群中广为流传:如果你想看清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就去奉承他、批评他,让他去逞能。
古今中外,人都有表现欲。现实中大量炫耀我吃得好、喝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写得好、画得好、做得好、读得好、干得好、娶得好、嫁得好、生得好等等,不就是逞能吗,只不过隐形或不自觉罢了!爱逞能与爱听好话没啥两样。好话是啥?不就是说他好、说他能吗!逞能是啥?不就是为了让人说他好、说他能造事实凑材料吗!若说逞能是人生目的之一,似乎有点夸大、有点悬乎、有点绕,但若说逞能也是人生价值实现,应该没啥问题。人生价值实现为何物?不正是人生目的——实现人生价值和享受人生过程两要素之一吗!如此说来,就不能说逞能全不对、全不好了。
能者,本事、才干、才能、能力、能耐是也,人的素质之关键要素。逞能,基本内涵是施展、显示和炫耀自己的才能,也有贬义和夸大其词的意味。为便于理清问题,我把逞能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有能,逞真能,是为了社会进步和发展做贡献而逞能。比如古今中外一切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贡献的各类专家专才和劳动者,一切不惜牺牲的仁人志士,各种比赛、竞技竞胜的运动员等。或许他们无逞能动机,但所呈现出来的确是真本事、真技艺、真才干、真能力。此种逞能,实在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自当大力倡导,鼓励人们为国、为民、为社会、为人类大逞其能,即使失败失误,也要包容宽容和善待,因这总比无能可逞和有能不逞的好。另种是逞无能,抖机灵。原本无能、能小,但为了抬高自己,夸大其词假装和硬充有能、能大且极力显摆炫耀和卖弄,就像歇后语说的:癞蛤蟆跑到公路上——楞装小吉普;兔子跑到磨道上——硬充大耳朵驴。此种逞能,无疑是人性的弱点和悲哀。另外,逞能以成败论英雄。无论有能无能、能大能小,只要逞能得善果,即可视为“真有能,逞真能”。否则,能再大,也只好屈尊为“逞无能,抖机灵”了。
曹操曹丞相的主簿、丞相府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杨修先生,绝对聪明绝顶,真真学五才八,有能也爱逞能。在“阔门”“一合酥”以及揭穿曹操梦中杀人、告密曹丕与吴质密往、教曹植“立斩门吏”、替曹植作“答教”事件中,屡屡逞能,让曹操不胜其烦,“鸡肋”事件,终让曹忍无可忍,以“乱我军心”之名,将其杀死。当然,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而据史家研究,杨修之死,是因卷入了曹氏“立嗣”的政治漩涡,这倒与“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诗评吻合。但无论如何,逞能只会给杨修之死加码而绝不因此减分,则是无疑的。
若从领导艺术激励原则而论,“阔门事件”,杨修准确领会领导意图,该嘉奖才是。可领导为何不奖反忌呢?有人揣测,听惯了“丞相妙算,人所不及”的曹操,本想打个哑谜,显露下才华。工匠们猜不出,定然前来讨教,届时,曹操再煞有介事、故弄玄虚道出谜底,小伙伴们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哇——”那效果......这么好的事让杨修给搅了,焉能不忌!再说,任何一位上位者,没人愿意自己的部下将自己完全看透,而更愿意保持一种高深莫测。杨修“真知魏王肺腑也”的一连串逞能,无疑扒光了曹操的衣服。若杨修把窥探到的曹操心思烂在自己肠子里也就罢了,可他觉得那样太埋没自己智商和聪明才气,非第一时间把曹操心底的秘密转发传播,四处嚷嚷得无人不知。如此一来,生性多疑又喜欢和惯于玩高深莫测的曹操就完全裸奔了。悲哀啊杨修,看穿曹操无数次,竟未看出曹早对自己起了杀心。就此看,还是没看透曹操。这也正是大家公认杨修是小聪明而非大智慧的事实依据。若杨修真看穿曹操对自己起杀心并成功躲过劫难,那自然是逞真能大能了。正如人言:“杨修,聪明有余,却智慧不足;才华横溢,却缺乏城府。”终落个聪明反被聪明误,逞能反被逞能害。
明代思想家李贽“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之评,足以警世。而就曹操说来,也并非全是“真有能,逞真能”,更有“逞无能,抖机灵”。曹操败走华容道,仍不忘卖弄“丞相妙算,人所不及”而逞能,三次大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结果,一笑笑出赵子龙,二笑笑出张翼德,三笑笑出关云长,最后无奈,苦苦哀求关羽放行,关念旧情,义释曹操,才有后来。
综上所述,归结四句:
争强也好胜,逞能乃本性。
真能尽可逞,无能莫硬充。
炫耀好显露,杀身世人警。
鼓励逞英雄,鄙视抖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