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伴着“咯嗒、咯嗒”的敲击声,老式打字机在印有“中共中央组织部”大红抬头的公文信纸上打上如下文字:“黑龙江省委,中央决定,任命王崇伦同志为哈尔滨市委副书记……”
出片名:王崇伦在哈尔滨。
“呜——”
墨绿色的列车从遥远的地平线驶来,愈来愈近,呼啸着扑面而来……
列车在广袤的大地上急驰……
软席包厢内,50多岁的王崇伦坐在窗前,目光停留在茶桌上翻开的笔记本上……
(闪回)
北京中南海,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办公室,鲜红的党旗垂挂在宽大的写字台后。
胡耀邦和王崇伦坐在办公室的会客沙发上。
胡耀邦期望的目光望着王崇伦深情地:“我们共产党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时刻不忘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要时刻想着人民的利益……”
王崇伦在认真听取总书记的教诲。
胡耀邦最后有些语重心长了:“我们党和国家正处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四化建设,工作千头万绪。我们每一名党的干部,都要清醒地认清自己的工作责任,实实在在地做好党分派给自己的工作任务,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信任。”
王崇伦站起身:“请耀邦同志放心,我会认真做好党分派给我的工作的。”
胡耀邦眼里闪过一丝暖意,随即又严肃地点点头,向王崇伦伸出手:“相信你!”
两人的手握到一起。(闪回完)
王崇伦从笔记本上收回目光,向车窗外望去……
丰收在望的大地急速地旋转后退……
宽阔奔流的松花江,宏伟的铁路大桥横跨两岸,列车从大桥上驶过……
铁路大桥下,轮船逆流而上,江中一道长长的航迹……
哈尔滨市错落的建筑遥遥可望……
防洪纪念塔似一柄长剑直上蓝天……
1.
哈尔滨市委办公大楼 晨上班时间,工作人员拾级走上台阶,走进楼门。
老中青三个人在边走边谈。
“听说,新来的副书记今天到。”
“噢,王崇伦。”
“你认识?”
“50年代的著名劳模,发明了一个什么来着……”
“万能工具胎。”
“对对,是万能工具胎。用这个东西,他一年干了四年的活,老有名了,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你也知道呀。”
“那个年代的人谁不知道。”
“我怎么就不知道。”
“你才多大呀,那时还没你呢!哎,他不是全国总工会的副主席吗?怎么到哈尔滨来了。”
“听说是挂职。”
“噢,镀金。”
三人走进楼门。
2.
江岸 傍晚岸边明亮的照明灯光映在缓缓流淌的松花江面,波光粼粼……
到处是欢声笑语,幸福的笑脸,人们在尽情地享受生活。
远远地,传来歌声“松花江水波连波,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3.
王崇伦办公室 夜这是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哈尔滨市行政区划地图,办公桌前是一张单人床,靠门放有两个普通的单人沙发,整个房间看去有些局促。
灯光下,市委第一书记文敏生看着办公室的摆设,关切地对王崇伦说:“我看,你还是住到市委招待所去吧,办公室有些不方便哪。”
“谢谢敏生同志,这里很好,我喜欢,一个人,又办公又能休息,方便得很。”
“可这总不是个休息的地方,不是一天两天呢。”
王崇伦笑了:“我这个人适应性强,何况这个办公室的情况已经很好了。敏生同志,还是请您给我介绍介绍情况吧。”
“好吧,那只能有些委屈你了。”文敏生说着,走到墙上的哈尔滨市行政区划图前。
王崇伦也走到图前。
文敏生看着地图,似乎自言自语又似乎对王崇伦:“咱们哈尔滨是个好地方呀……”
4.
哈尔滨街道 夜参差不齐、灯火阑珊的高大建筑镶嵌进星光灿烂的夜空,路灯和广告灯光给街道涂上一层神秘迷人的色彩,使人身在其中恍若仙境……
偶尔,有轨电车划出一道蓝色的闪电,更给城市增添一份迷人的光晕。
偶尔,夜航轮船短促的鸣笛声,点缀出城市奋进的活力。
5.
王崇伦办公室 夜文敏生望着王崇伦,有些意味深长地:“这就是我们的哈尔滨,物产丰富,朝气蓬勃。但多年来,‘左’的错误的影响十分严重,造成人民群众在衣食住行方面存在着很多困难。现在是调整时期,国家经济有困难,人民生活要改善,这个矛盾必须要妥善解决。”
王崇伦听着,思索着。
文敏生:“崇伦同志,我知道你是搞钢铁工业出身,又做多年工会工作,现在让你负责农业和商贸工作……”
王崇伦打断文敏生的话:“敏生同志,你放心,我对农业和商贸是门外汉,但这两方面的工作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委决定我分管这两方面工作,正是我学习锻炼和接触群众的好机会,我会努力去做好这些工作的。”
文敏生微笑着:“有股钢铁工人的豪气!”
王崇伦也笑了。
文敏生:“好了,豪气该有,人毕竟不是钢铁,不早了,走,赶紧去食堂吃饭吧,再晚食堂可是不等人了。”
6.
市委机关食堂 夜餐厅里,不多的工作人员在用餐。
文敏生和王崇伦走进餐厅的时候,食堂管理员马上迎了上来,他打量着王崇伦:“文书记,有客人了?”
文敏生介绍道:“这是新来的副书记……”
王崇伦自我介绍:“我是王崇伦。”
管理员有点自来熟的:“哎呀,早听说您来了,下午我出去采购了,没有见到您。我是食堂管理员吴江,以后您有什么事尽管招呼我。二位书记吃点什么?”
管理员在一张桌前拉开两把椅子,伸手请文敏生和王崇伦坐下。
“我还是老一套。崇伦同志,你呢?”文敏生说着看向王崇伦。
王崇伦:“随便来点什么粥和小葱拌豆腐吧。”
“粥有大米粥,小葱和酱也有……”管理员有些为难地,“可豆腐……”
王崇伦笑了:“没有豆腐随便来点小咸菜就行了。”
管理员转身向灶间走去。
正在用餐的工作人员向这边看着,又小声地议论着。
管理员端着托盘来到两位书记桌旁,将一小碗葱花面放到文敏生面前,将一小碗粥和一碟小葱、咸菜放到王崇伦面前:“王书记,这小咸菜是我们食堂自己腌的,您尝尝。”
文敏生拿起醋壶往面碗里倒着醋:“我这个山西人,就是离不开这口醋。”
王崇伦夹起段小葱:“我这个辽宁人也是离不开小葱。”
两人相视笑了起来,管理员也跟着笑了起来。
王崇伦喝口粥,又夹块小咸菜放进嘴里品尝着:“嗯,味道不错,味道不错。”
文敏生接过话:“我们这个机关食堂厨师水平不比五星酒店差。”
受到表扬了,管理员有些得意:“哪里哪里,还差得远呢。”
文敏生故意严肃地:“那好呀,赶紧把那些差距给找回来!”
管理员一愣。
文敏生和王崇伦都笑了。
管理员明白了书记在开玩笑,也笑了,只是有些不自然。
王崇伦对管理员:“自己腌小菜好,又经济又实惠。”
管理员:“是呀,机关值班和加班的人多,夜宵又不能像正餐。”
王崇伦赞许地:“不错。不过,如果能有点豆制品就更好了。”
管理员有些无奈地:“王书记,我们也想有一点。可是,您不知道,在哈尔滨吃豆腐像过年吃饺子。”
王崇伦有些诧异:“嗯?”
管理员:“没有呀,轻易买不到。”
王崇伦:“哈尔滨可是大豆之乡,会没有豆腐吃?”
管理员无可奈何地:“谁说不是呢!”
文敏生咽下口面,看着诧异中的王崇伦:“想吃豆腐,你这个分管商贸的书记想办法吧。”
王崇伦:“这算下马威?”
文敏生:“不,是给你盒火柴!”
两人相视笑了起来。
管理员有些不解地看着两位书记:“两位书记,你们还来点啥不?”
7.
江畔防护堤 晨上着绾着袖子的雪白的确良衬衣,下着深色裤子的王崇伦在散步锻炼,他边走边伸臂踢腿,欣赏着松花江两岸的秀美风光。
防洪纪念塔周围满是晨练的人们,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在以不同的方式锻炼身体。
王崇伦在纪念塔下停住脚步,沐浴着江风,眺望着。
阳光在宽阔的江面上闪烁,江对岸的市井建筑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
王崇伦的心声:“哈尔滨,真是个好地方呵……”
一阵嘈杂声从他身后传来,王崇伦转回身望去。
不远处的街道上,一群人在涌动着,围观着,议论声传了过来。
“看来不行了,这么大的岁数。”
“谁认识他?”
“有陪着他的人吗?”
王崇伦疑惑地赶了过去。
一位晨练的老人躺在地上,口吐污秽,不时抽动一下身体。
围观的人们显得束手无策,面面相觑。
王崇伦拨开围观的人,俯身仔细查看后,抬起头来对围观的人们:“很危险,来,大家帮帮忙,快送医院!”
围观的人们相互看看,无动于衷。
王崇伦高声地:“这个老人有生命危险,来,有谁能帮帮忙,我们一起送他去医院!”
围观的人们一阵躁动。
王崇伦不顾老人呕出的污秽,伸出手捧起老人的头,老人身上的尘土和污秽染脏了王崇伦身上的衣裤。
有人好像认出了王崇伦:“哎,你是王崇伦?”
有人惊讶地:“是他!”
一些年轻人莫名其妙。
王崇伦环视人们:“快,救人要紧!”
几名中年人伸出了援手。
一名中年人挤了过来,伸手接过老人的头,对王崇伦说:“我认识他。”
王崇伦:“那好,就交给你了,快去医院吧!”
七八双手托举出的“担架”抬着老人向医院奔去。
8.
医院 日急救室门上的灯灭了,门开了,一名医生走了出来。
中年人和看去是老人的儿子迎了上去:“医生……”
医生摘下口罩:“脑出血。多亏送的及时,放心吧!”
老人的儿子感激地对中年人:“刘叔,多亏您了!”
中年人:“多亏了王崇伦!”
老人儿子有些不解地:“王崇伦?”
9.
市委机关大楼内 日走廊里,不时有人拿着文件从这个门走出又走进另一个门。
静静的,井然有序……
10.
王崇伦办公室 日门开着,写字台上堆叠着几摞厚厚的文件和材料,王崇伦坐在写字台前看一份材料。他不时地在材料上划着,写着……
有人敲门,王崇伦抬起头向门口望去。
秘书小邵又捧着一摞材料进来:“王书记,这是今天的情况反映。”
王崇伦:“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老生常谈,千篇一律,都是些关于柴米油盐的事。”小邵有些不以为然。
“嗯?和我说说,都是些什么柴米油盐的事。”王崇伦放下手中的材料,望着小邵。
小邵:“都是些该委、办、局管的……”
“说给我听听。”王崇伦微笑看着小邵。
“这……”小邵看到王崇伦认真的样子,也认真起来,“是这样,动力区有片居民区自来水没有入户,群众吃水有些困难。”
“为什么?”王崇伦的眉头蹙了起来。
小邵:“这是个老城区,多少年的遗留问题了。”
王崇伦看着小邵,手中的铅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水”。
小邵:“还有全市的豆腐供应紧张,老百姓有意见。”
王崇伦的眉头又蹙了一下,铅笔在纸上又写下“豆腐”。
小邵看着王崇伦不说话了。
“就这些……”王崇伦看着小邵。
小邵:“还有肉和鸡蛋供应也跟不上,拿着鸡蛋票买不到鸡蛋。”
王崇伦的铅笔在纸上写下“肉、鸡蛋”。
“嗯,还有吗?”王崇伦盯着小邵,他的脸色不知什么时候变得有些严肃了。
“还有,还有……”小邵看着王崇伦变化的脸色,不知说什么好了,“还有群众反映,说冬天吃不上新鲜蔬菜。当然,这有点乱发牢骚了,哈尔滨是寒区,冬季时间长,上哪儿有新鲜蔬菜吃呀!”
铅笔在纸上写下“冬天、新鲜蔬菜”。
小邵思索着自言自语:“大概……主要的也就这些事了……”
“嗯……”王崇伦的铅笔分别在水、豆腐、肉、鸡蛋、冬天新鲜蔬菜下划上重重的横线。
“说到家,都是些小事……”小邵嘟囔了一句。
王崇伦:“嗯,小事,那你说说什么是大事?”
“当然是改革开放、四化建设、城市发展、经济腾飞……”小邵为自己流利的回答有些得意。
王崇伦微笑看着这个年轻人:“小邵,当了几年秘书了?”
小邵:“我……我大学毕业来机关后,一直在办公厅工作,您来了,组织上让我给您当秘书,以前没当过。”
“噢,你是第一次当秘书,我是第一次当书记,今后我俩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了。”王崇伦的话有调侃,但更多的是真诚。
小邵有些不知所措:“这……不……秘书长和我谈过了,我的主要工作是为领导服务。”
“小邵,我们都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要为人民服好务呵!”王崇伦的话有些意味深长,“我们一起努力吧!”
小邵微微点头,似乎在努力理解书记话里的含义:“王书记……”
“哦,没事了,你把这份传阅文件送给张书记吧。”王崇伦将传阅夹递给小邵。
“好的。”小邵接过传阅夹向门外走去。
王崇伦望着小邵走出门去的背影,目光里满是关爱……他收回目光,从桌上拿起那张写有“水、豆腐、鸡蛋、冬天新鲜蔬菜”的纸张看着,沉思着。片刻,他走到哈尔滨市行政区划图前,目光和手一起在图上寻找着,他的手停留在动力区的一个点上。
11.
城市街道 晨汽车喇叭声、自行车铃声和街道旁商贩的叫买声混合成一曲城市清晨交响曲。
城市的早晨,一切都显得紧张忙碌又井然有序。
一身运动服装的王崇伦匆匆行进在同样是匆匆行进的人流中。
一条窄巷,不宽的巷道两旁是成片的老旧房屋,一排水桶在不宽的巷道里排成长蛇阵,向前延伸。
王崇伦沿着“蛇尾”向前走去,他面前闪过一张张焦急、渴望的脸。
“蛇头”地方,一个公用水龙头的汩汩细流正在流进一个水桶里,水桶的主人焦急地看着水流。
后面的人在催促:“差不多了吧!”
“急什么急,才多半桶!”
“够做饭就行了,白天再接嘛!”
“谁白天有时间,不得上班!”
“就你上班,这么多人不都得上班!街里街坊的让着点!”
可能接的差不多了,水桶主人拎起了桶:“好好,让你!”
下一个赶忙将桶送到水龙头下。
伴着水击桶底的“哗哗”声,传来一片牢骚声。
“赶上小孩尿尿了!”
“小孩尿尿也比这大!”
“哎,什么时候能在家里在装上自来水就好了。”
“你做梦呢,从解放到现在,谁管你了!”
“谁也别怨,谁让你住这个倒霉的地方了,有本事换楼房住去,那自来水呀,一拧龙头,那水呀,哗哗的……”说话的人还夸张地用手做着拧水龙头的动作。
“别白话了,桶满了,下一个!”
看着,听着,王崇伦的眉头蹙了起来,他的脚步变得沉重了……
12.
蔬菜商店 日菜床上摆放着几棵蔫了的白菜、数量不多的几个萝卜和一些土豆,见不到什么新鲜的绿叶蔬菜。
商店门前,摞着几板冒着热气的豆腐,商店售货员正在忙碌地卖着豆腐。
排队买豆腐的人们手里拿着大小不一的盆和碗。
售货员撤下卖空的豆腐板,就剩下两板豆腐了,排在靠后些的人们有些着急了,紧张地向前张望着,都怕自己买不到。
又卖空了一板,只剩一板了,售货员没有撤下空板,却将蒙盖豆腐的白纱蒙布拎起向空板上一蒙,遮盖住了下面最后一板豆腐,向众人:“没了,没了,大家不要排队了,明天再来吧!”
队伍有些乱了,众人边挤向柜台边七嘴八舌。
“才卖了几块就没了!”
“排了一早上了!”
“那不还有一板吗,为什么不卖了?”
“还有,为什么不卖了?为什么不卖了!”
售货员极力掩饰自己的理亏:“说没有就没有了!”
有人发怒了:“这是什么?走后门的吧!”
“真不像话,芝麻粒大的权力!”
“这是什么蔬菜商店,要菜菜没几棵,要豆腐豆腐没有几块,干脆关门算了!”
售货员:“没菜没豆腐和我说得着吗,菜店又不是种菜做豆腐的!”
“那还有一板豆腐怎么不卖了!”
售货员自知理亏,不理睬众人,收拾着钱箱:“明天再来吧,明天再来吧……”
众人气恼又无奈,只有发着牢骚。
一名中年人摇头叹息:“唉,算了吧,没听说吗,听诊器、方向盘,采买的、售货员,几大方便,咱们不认识,只能认倒霉!”
有人调侃:“我非得找个菜店的儿媳妇不可。”
引来一片笑声。
一名看去挺壮实的青年冲上前来,一把揭起那块蒙豆腐的纱布,又掀翻那块空豆腐板,整整一板豆腐展露在众人面前。
青年自己动手拿起切豆腐的刀切了两块豆腐放进自己的饭盒里。
众人和售货员都愣在那。
售货员愣了一下,随即便恼羞成怒:“你……你干什么?光天化日,你打砸抢啊!”
“我砸不正之风!”说着掏出一元钱和两张豆腐票向售货员抛去。
“你有种!”售货员说着向里面喊叫,“经理,快报案,有人抢豆腐!”
青年敢做敢当地:“大家作证,我给钱和票了!”
众人七嘴八舌,有叫好的,有指责的……
两名警察匆匆赶来:“谁抢豆腐?”
售货员和看去是商店经理模样的人冲过来,指着青年:“他!”
警察严肃地:“你敢抢豆腐,走,跟我们到派出所去!”
青年:“我没抢,我给钱和票了,我是买豆腐。”
售货员:“你就是抢!”
众人中有人:“他给钱和票了,我们看见了。”
警察犹豫了,看看青年又看看售货员,不知谁说的对。
一直站在一旁观看事态发展的王崇伦走过来,对警察说:“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他看着青年,“你这小伙子,怎么能自己动手拿豆腐呢?”
售货员以为有人替说话了:“就是,自己拿就是抢!”
“不过,他也确实给钱和票了。我说同志,你们为什么有豆腐不卖呢?”王崇伦盯着售货员。
“你是谁呀,吃饱饭撑的,多管闲事!”售货员不满地瞪了王崇伦一眼。
警察和商店经理也在打量着王崇伦。
王崇伦没有理会售货员的不礼貌:“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出现问题了,我们要好好协商解决。”
售货员不屑地暼了王崇伦一眼,看向警察:“快把他带派出所去呀!”
警察猜测的目光打量着王崇伦后,对着商店经理:“沙经理,你看……”
王崇伦看着青年:“小伙子,你为什么要自己拿豆腐呢?”
年轻人有些难过和委屈:“我也不想这样,可不这样买不到呀!我老爹病重,就想吃口豆腐,我昨天来就没买到,今天……我怕我老爹……我……”
“是这样。”王崇伦转头对警察和商店经理,“民警同志,经理同志,你们看……”
警察和经理对视一眼。
经理满脸是笑的对着王崇伦:“老同志,您是……”
王崇伦也笑着回答:“我是路过这里。”
那些没买到豆腐的人在一旁看着,在猜测王崇伦的身份。
经理又看了王崇伦一眼,对警察:“算了吧。”
警察对青年:“既然交了钱和票了,你走吧。”
青年感激地看了王崇伦一眼,又瞪了售货员一眼,走了。
售货员不干了:“不行,不能就这么算了,还有没有王法了,以后都这么干了,我还干什么!”
王崇伦笑看着售货员:“你当然还要卖豆腐了。”
售货员气哼哼地瞪了王崇伦一眼:“你是干什么的,管这么宽!”
王崇伦并没生气,他看看还有一些端盆端碗围观的人,又看看那板剩下的豆腐,目光征询的看着经理:“经理同志,还有这些人要买豆腐,你看……”
经理笑着:“当然,当然……”
售货员伸出手悄悄拽了拽经理的衣襟,他的手被经理的手打了回去。
人们高兴了,抢上前去。
经理拉下了脸:“排好队,讲点文明礼貌好不好!”
人们不甘自己落后又无奈地挤着排成了一队。
王崇伦悄然转身走去。
两名警察赶了上来:“老同志,您……”
“民警同志,不早了,我们都该上班了。”王崇伦笑望了他俩一眼,转身走去。
两名警察相视一眼,又向王崇伦走去的方向望去:“他是谁呢?”
13.
十字街头 日匆匆忙忙的脚步带着上班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又从这里向四面八方赶去……
王崇伦走在上班的人流中。
几个上学的小女孩在王崇伦身边蹦蹦跳跳地走过,留下稚嫩的童音:“干豆腐厚,水豆腐薄,有票排队买不着,买菜只有老三样,白菜萝卜和土豆……”
王崇伦的眉头拧了起来,深邃的目光透过车水马龙的市井向远方望去……
14.
王崇伦办公室 日一只手翻开工作日志,一支钢笔在日志页上有力地写下:“市委书记的工作是否从这里做起,人民需要的事,特别是那些小事……”
王崇伦放下钢笔,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哈尔滨市行政区划图前,沉思的目光在图上游移。
15.
轿车上 傍晚一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从哈尔滨市第三净水厂开出来,奔驰在郊区的公路上。
车里,王崇伦的膝盖上放着一本打开了的工作笔记,两行潦草但十分有力的字迹下面被他接连划出几个大问号,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工作笔记上的字。
净水厂厂长画外音:“王书记,您不知道呀,咱们市的日用水总量需60万吨,而我们的实际生产能力只有30万吨。市里是要求过我们扩大生产产量,给我们厂的任务是扩大产量7万吨,可是……可是这扩大生产7万吨的设备款项无着落,您说,这7万吨的款项不是个小数,您让我这个厂长到哪儿去弄这笔钱哪……”
画外音中叠印:
窄巷里排队接水人焦渴的目光……
排成长队的水桶……
水龙头流出的令人心焦的细细的水流……
王崇伦的目光从笔记本上移向车外。
落日余晖把丰收的大地洒上一层金色的光晕。
16.
市委大楼 夜闪烁的霓虹点染出城市迷人的色彩,大楼还有几个窗子亮着灯光。
大楼内,静静的走廊里亮着灯,没有了白日里人们忙碌的身影。
17.
王崇伦办公室 夜门开着,王崇伦站在哈尔滨市行政区划图前沉思着。
文敏生来到门前,敲了敲门,见王崇伦没有反应,微微一笑,走进门站在王崇伦的身后不动声色地看着他。
王崇伦在自言自语:“水……水呀……”
文敏生接过话:“你渴了,想喝水?喝嘛。”
王崇伦一愣神,转过身:“敏生同志,这么晚,您还没休息?”
文敏生假意绷着脸:“你王崇伦不休息,我哪敢睡呢,谁不知道你是个事不过夜的人。”
王崇伦认真地:“没有重大的事情我不会打扰您的。”
“不会打扰?”文敏生好似一本正经地,“你在下面跑了一天,就不信没有要和我商量的事儿。”
王崇伦:“当然有了。”
“怎么样,我说的不错吧。所以呀,我还是主动点吧,免得睡不踏实。”文敏生说着笑了起来。
王崇伦恍然,也跟着笑了起来。
两人笑着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18.
松花江 夜江水在夜色中缓缓流淌,夜航的客轮在江中逆流而上,客轮的灯光映在江面,潋滟出一幅缓缓流动的美丽画面。
“呜……”客轮的汽笛,打破了夜的寂静。
19.
王崇伦办公室 夜王崇伦和文敏生还在交谈着。
文敏生意味深长地:“是呵,水的问题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民生的大事,应该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王崇伦的眉头拧了起来:“我们测算过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区人民群众的用水的问题,需要一大笔款项,可这笔款市里和省里都难以解决。”
文敏生:“难以解决也得想办法解决,不能眼看着群众吃水难不设法解决,这不是小事,一下解决不了,也得立即着手逐步解决。”
王崇伦:“我想,实在不行,只好向中央伸手了。可是,眼下国家百业待兴,财政紧张,我们向中央伸手……尤其是我刚到地方工作就张口向中央报忧……”
文敏生:“要向中央报告……崇伦同志,这不是你个人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哈尔滨市委的责任,我支持你的想法。”
王崇伦充满感激地站起来:“敏生同志,有您和市委的支持,我会努力的。”
20.
天安门广场 日节日盛装的广场,彩旗飘飘的人民大会堂。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21.人大会议黑龙江代表团驻地 日
会议室内,王崇伦拿着一份提案环顾着在座的代表们:“这份提案,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哈尔滨市部分居民生活用水的困难和我们解决这个困难的难度,我在这份提案上签名。”说完,他拿起笔,在提案上签了名字。
在座的代表们情绪热烈:“我签。”“我也签。”“算我一个。”
提案在代表们手中传送,每个代表都签了自己的名字。
一名代表对王崇伦:“我们这个提案会引起重视吗?毕竟只是我们一个城市的事情。”
王崇伦:“会的,因为这是人民的事情。”
代表:“崇伦同志,会休时间您还不回家看看。”
王崇伦笑笑:“找时间吧,先办正事。”
22.
长安街 日上海牌轿车行驶在车辆拥挤的街上。
车内,王崇伦的目光投向长安街上高大的建筑,若有所思。
上海车驶进国家计委的大门。
23.
姚依林副总理办公室 日姚依林坐在宽大的写字台后,热情地挥手示意王崇伦坐到待客的沙发上。
秘书微笑着将一杯茶送到王崇伦面前后转身走出门外,轻轻关上门。
王崇伦口气有些急迫地:“姚副总理,我……”
姚依林微笑着打断王崇伦的话头:“崇伦同志,你现在是个父母官呀,找我有什么事呀,不要急吗,先喝口水。”
王崇伦笑着端了下茶杯又放下:“水,对,我找您就是汇报水的问题。”
姚依林微笑着看着王崇伦:“嗯,那你就说说是个什么样的水的问题。”
王崇伦:“哈尔滨市有一个区的居民供水点,供水设备老化,每天早上几百个水桶排队接水……”
姚依林拦住王崇伦的话头:“就是你们黑龙江代表在会上那份提案说的事情吧?”
王崇伦忙点着头回答:“对对,就是那份提案说的事情,排队接水的事情我亲眼所见。我们市里和省里想解决,可那是个老城区,设备老旧得很,要根本解决的款项市里和省里都有困难,所以……”
姚依林:“所以你们想要国家解决。”
王崇伦有些局促不安:“是,我们是真有困难。”
姚依林:“你们请求解决改造老城区居民供水设备的提案,大会秘书处已转给我了,我也批转给有关部门,请他们尽快解决。”
王崇伦有些激动地:“姚副总理,我代表那里的群众谢谢您了。”
姚依林突然有些严肃了:“谢?谢什么呀,人民群众有困难,我们就是要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不然,还要我们这个党和政府做什么用呀。”
王崇伦不知说什么好了:“我是太高兴了。”
姚依林语重心长地:“是呀,我们能为人民群众做成一件好事,人民群众都会感谢我们,可我们自己,千万不能满足。你们工作在基层,主要的工作就是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我们也会全力支持你们的工作的。”
王崇伦点着头:“我会用十分的努力来换取人民群众一分的利益。”
“是应该这么去做的。”姚依林赞许地,又指了指王崇伦面前的茶杯,“好,水的问题没问题了,你也该喝点水了。”
王崇伦端起了茶杯,笑了。
24.
北京西山 黄昏青黛色的山峰起伏在碧澄的天空。
西山脚下,夕阳把城市的建筑笼罩上一层美丽的光晕。
25.
王崇伦家小楼外 黄昏开放性的院墙内,绿荫掩映着两座老式的灰色二层小楼,小楼至院墙的空地间被辛勤的主人开拓成小块的菜地,种植着茄子、丝瓜、大葱等。
王崇伦的儿子二侠从楼门急匆匆往外走,王崇伦早年的徒弟李子峰紧跟在后叫着:“二侠、二侠,你慢点,等等我……”
二侠向后招了下手:“你快点。”自顾向院外急步走去。
李子峰只好紧随其后追去。
小楼门开了,王崇伦老伴关伟荣追出来叫道:“子峰,给你钱!”
李子峰回头:“不用,师母,我这有。”
两人急急走去。
关伟荣叹口气:“这个二魔。”
院墙门口处,李子峰和二侠迎面遇上了王崇伦的上海轿车。
轿车停下,王崇伦和司机小赵下了车。
李子峰赶忙紧跑几步迎上前:“师傅,你回来了。”
王崇伦一看,也高兴地伸出手:“子峰,是你呀,什么时间来的?家里都好吧?厂里生产情况都好吧?”
李子峰忙不迭地:“好,好,一切都好。师傅,你身体好吧?你不是在开会吗?以为这次来看不到你呢。”
王崇伦笑呵呵地:“这不看到了吗。”
二侠在一旁好像没有看见自己父亲回来,招呼着李子峰:“走、走呀!”
王崇伦看了看二侠,慈爱的目光里闪过一丝忧虑。
小赵走到二侠身边,伸手拍拍他的肩头:“二侠,这么急,做什么去呀。”
二侠做了个吸烟的动作:“买烟去。”
小赵笑着:“嗯,好,好。”
二侠向小赵伸出大拇指莫名地一笑,然后继续招呼李子峰:“走,走呀!”
李子峰赶紧指着自己的头向小赵解释:“嗯……他这个……”
小赵一笑:“我知道。”
李子峰怜惜地摇了摇头:“哎,他要是脑袋不受伤……是师傅几个儿女中最聪明的,可惜呀!”快步向二侠追去。
王崇伦望着走远的二侠,无奈地摇摇头,和小赵沿着砖铺的小径向楼门走去。
楼门口,两个学龄前儿童在玩闹着,陌生地看着王崇伦。
王崇伦抚摸着两个孩子的头:“这是谁家的孩子呵?”
俩孩子认生地向后躲闪着。
王崇伦笑了:“认生。”
小赵边推开门让王崇伦进门边说:“看来家里客人又不少。”
26.
王崇伦家 黄昏王崇伦走进门,十几名男女老少迎上前来,各种称呼随即传来:“崇伦回来了。”“二哥回来了。”“二舅你好。”“舅爷好。”
王崇伦忙不迭地应答着:“好好,你们都来了,家里都好吧。”
关伟荣和女儿小萍两手都沾着面粉从厨房走出来。关伟荣没有说话,只是向王崇伦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
小萍高兴地:“爸爸回来了。”
王崇伦高兴地:“嗯,回来了。做什么好吃的呢?”
小萍举起手让他看手上沾的面:“包饺子。”
王崇伦:“好好,包饺子好。”
王崇伦被众人簇拥着向客厅走去。
小赵忙走过去:“关阿姨、大姐。”
关伟荣:“小赵,有些日子没来家了。”
小赵:“崇伦主席去哈尔滨了,我先在车队帮值班了。”随关伟荣和小萍进到厨房。
27.
厨房 黄昏到处摆放着包好的饺子,炉灶上的蒸锅咝咝地冒着热气。
小赵感叹着:“又包这么多饺子,关阿姨,你们家真是招待所呀,总是这么多的客人。”
关伟荣无奈地笑了:“有什么办法,老家的亲戚多,鞍钢的老工友也多,谁来了不得吃饭睡觉。”
小萍看表:“妈,到点了,这锅好了。”
“起锅吧。”关伟荣边说边走到碗柜前,拿出一套碗筷放到桌上,对小赵,“来,小赵,你先吃。”
小赵推让道:“让客人先吃吧,我来得及。”
关伟荣:“他们没事,下锅吃。你先吃。”
小赵:“关阿姨总是照顾我。”
小萍将一大盘刚出锅的饺子放到小赵面前:“我家从没把你当外人。”
28.
一楼的一间屋内 黄昏明亮整洁的屋内,一张宽大的双人床上坐着年已80的老人,她戴着一副眼镜,精神矍铄,看见王崇伦进门,眼里透出一丝温柔疼爱的光芒。
王崇伦快步直到床前:“妈!”
老人张开缺牙的嘴乐着,那种从心里往外发出的开心的乐,透过镜片的目光柔爱地仔细打量着自己的儿子:“回来了。”
王崇伦接过母亲的手看着抚摸着:“妈,你身体还是那么好呀。”
母亲乐呵呵地:“在那都好吗?出门在外,不比家里。”
王崇伦把头凑到母亲眼前:“妈,你看,好着呢。”
母亲慈爱地笑着:“好、好。”
小萍端着盘冒着热气的饺子进来:“奶奶,吃饺子了。”
老人:“我还不饿,让你爸爸和客人先吃。”
小萍:“下锅马上就好,奶奶吃吧。”
王崇伦接过盘子,一手端着,一手拿起筷子,夹起一个饺了从中间夹断,然后夹起一半饺子在自己嘴边吹了吹热气后送到母亲嘴边:“妈,你吃吧。”
母亲从心眼里溢出一种幸福感,用嘴接过了儿子送来的饺子,慢慢地咀嚼着……
小萍在一旁:“爸,你也去吃吧,我来伺候奶奶。”
29.
小楼外 夜小楼的窗户都透出明亮的灯光。
30.
王崇伦和关伟荣的卧室 夜王崇伦半躺坐在一张宽大的木椅上,向上伸展着双臂和向前伸展双腿在解乏。
关伟荣站在王崇伦面前发着牢骚:“你什么时候管过家里事呀,你看看,这个家哪还是个家呀,就是个招待所,这一拨还没走,就又来一拨,这楼上楼下,住得满满的,还得管吃喝,再来,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王崇伦微笑着:“住不下,打地摊呀。”
关伟荣:“你还以为没打地摊?地板早铺上凉席了。”
王崇伦哈哈笑了:“这不就解决了。”
关伟荣有些气恼地:“你还笑得出来,我不上班呀。”
王崇伦不笑了:“我知道你也很难,可是你想想,能来咱家住的,不是老家的乡亲就是鞍钢的老工友,他们之所以来咱家,还不是因为来北京没地方住,有困难才来的。能来,也说明信得着咱,不然,谁来呀。”
关伟荣叹气:“我也知道,不就是和你念叨念叨吗。”
王崇伦有些歉疚地:“这么大个家,这么多的客人,真的辛苦你了。”
31.
客厅 夜客厅简单整洁,靠墙的一张老式八仙桌上放着两部电话机,普通茶盘里放着普通的茶杯,桌旁摆放两把老式木椅,一面墙边是另两把木椅、两个简易的木板凳子和几把靠墙而立的折叠椅,最里的墙边是一张单人床。唯有墙上挂着一幅著名画家黄胄的“驴”画,使客厅增加了些文化气息。
小萍和司机小赵坐在桌两边。
小萍给小赵送上一杯茶:“你看,又得让你等了。”
小赵接过茶杯笑着说:“没什么,我已经习惯了。再说,这也是我的工作。大姐,倒是你家,一年到头客人总是这样多,真夠你们累的。”
小萍无奈何地笑了:“我也已经习惯了。”
门铃声……
小赵:“这么晚了,还有人来……”
小萍跑去边开门边问:“谁呀?”
门外:“我是军科的刘震,我们来看望一下崇伦同志。”
小萍边开门边回头向楼上喊:“爸爸,来客人了!”
小赵知趣地端起自己的茶杯,边向客厅门外走边回头向小萍示意自己离去。
王崇伦和关伟荣忙从楼上下来,六名穿着军装的客人已站在客厅里。他们是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刘震、第二炮兵司令员吴信泉、总后勤部副政委李雪三等三位老将军及他们的夫人,他们站在厅里正在打量着摆设简陋并不宽敞客厅。
王崇伦朗声笑着向将军及夫人们打招呼:“哈哈,原来是贵客呀,几位将军,慢待了。”
王崇伦、关伟荣和来客们热情地握手。
刘震笑着说:“好长时间没见了,你去当地方大员,回来会上见你也不方便,下午休会,听说你回家了,我们几个就跑来了。”
王崇伦忙招呼客人落座:“快坐,快坐,都别站着了。”
客人们看着有些简单的客厅,不知坐在哪里是好。
王崇伦有些不好意思地:“请随便坐吧,我家太简单了点,诸位将军,见笑了。”
几位客人自己找位置落了坐,王崇伦自己则坐在了那张床沿上。
刘震边坐边打着哈哈:“我说崇伦哪,你这个家是有些简单,你是怎么搞的嘛?”
王崇伦笑着说:“我就是个工人出身,现在这个家,比起工人家庭要好上多少倍了。搞那么复杂做什么,能过日子就行了。”
吴信泉接过话头:“我说,崇伦同志,你这话可就有点不对了,你去看看,现在哪个工人家里没有个沙发,你看你这,怎么连个沙发都没有。”
关伟荣:“哎,说到这了,我家刚来时,全总机关给配了一套新家具,可他愣是全给退了回去。现在这些,都是从鞍山带来的。”
李雪三有些赞赏地点点头:“我看崇伦同志呵,是不忘工人阶级本色,嗯,是个称职的工人领袖。”
王崇伦也有些调侃地:“我说政委同志,也不知道你是表扬我还是批评我,我哪敢称什么工人领袖。你们不知道,我家常年客人不断,为什么客厅里还要放张床,就这,客人多时也不够住呢。”
一位夫人对关伟荣说着:“这不成招待所了。”
关伟荣有些无可奈何地:“都习惯了。”
刘震的目光盯住了墙上的“驴”画:“呦,不简单哪,黄胄的驴,真品呀。嗯,是他给你画的呀?”
王崇伦:“这是那年我们一起开会时,黄胄为我画的。”
客人们来到画前观赏评论着。
“嗯,活灵活现。”
“是呀,不然为什么都叫黄胄驴贩子。”
“崇伦哪,很珍贵的呀。”
一位夫人对关伟荣:“你家还有什么佳作和古玩,让大家开开眼。”
关伟荣很难为情地说:“佳作、古玩谈不上,确实有过一点,可都谁见谁要,都叫他送人了。最可惜的是何香凝老人特意签名题字送崇伦的一套‘虎’的画册,也在他住院时让一位护士要去了。”关伟荣指着黄胄的画说,“要不是我百般的阻拦,这幅画也早叫人家拿走了。”
王崇伦哈哈笑道:“这些东西是很珍贵,可它与人的情感来比,友谊与情感比它更为珍贵。”
小萍端着茶壶走进客厅,对关伟荣:“妈,茶好了。”
关伟荣边把桌上的几个茶杯盖拿起边对客人们说:“来,喝点茶吧。”
小萍把茶壶对着桌上的茶杯倒着茶水,一股细流从壶嘴流出……
32.
哈尔滨市区小巷 日自来水管里一股细流正流向水桶……
焦急等水的众人发着牢骚。
“真急死人了,这么慢。”
“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你急什么呀。”
有个人有些兴奋地:“大家不用急了,很快我们就不用这么接水吃了。”
大家都转向说话人:“怎么回事?”
那人有意卖关子:“我就是那么一说。”
有人着急:“不行,你说说怎么回事,不说不让你接水。”
大家附和着:“对,对,不让他接水。”
那人服软了:“别别呀,家还等水做饭呢。”
“那你就快说!”
“好好,我说,我说。其实也没啥,就是听说国家给咱们拨了自来水改造专款。”
有人泄气了:“就这呀,没谱的事。”
“多少年了,谁真管咱们了。”
“也不一定,五届人大刚开完,兴许是真的。”
“你这消息从哪来的,准吗?”
“放心吧,绝对内部消息,你就贝青好吧。”
“但愿那!”
桶满了,水流了出来。
一妇女急叫:“满了满了,快,下一个!”
33.
市委后院篮球场 日机关篮球比赛正在进行……
在对抗激烈的赛场上,闪现着王崇伦依然矫健敏捷的身影,抢篮板,运球,过人,一路向前,投篮被盖,球被抛向对面篮架,双方球员迅速回抢冲向对面篮架,球被队友截住抛向仍在另一方的王崇伦,王崇伦接球,转身轻松投篮,球入篮筐。
场外响起掌声、喝彩声和赞赏声。
中场休息哨声响起,比赛双方队员退出场外。
文敏生来到王崇伦身旁:“崇伦哪,球技不错呀。”
一些机关干部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赞赏着王崇伦的体力和球技。
王崇伦摇着手:“不行了,上年纪了,只能打半场了。”
一名看上去有些年纪的干部在一旁说道:“你们大家不知道吧,王书记年轻时当过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还拿过奖牌,还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赞赏呢!”
年轻的干部们感兴趣了:“是吗,王书记,你是搞什么项目的,得的什么奖?”
王崇伦笑着说:“都是过去的事了。”
大家兴趣上来了:“给我们讲讲吧。”
文敏生笑着说:“崇伦哪,你就给他们讲讲你是怎么参加比赛的,也算给他们励励志了。”
王崇伦:“那是在1955年9月的全国工人运动会上……”
(闪回)
北京先农坛体育场,第一届全国工人运动会隆重举行,观礼台上座无虚席。
主席台上,毛主席、周总理、贺龙元帅坐在中央位置饶有兴趣地观看着比赛。
扩音喇叭中传来比赛项目的报告:“下面将要进行的是男子200米低栏预赛,现在是第一组准备开始。”
场上,200米低栏起跑线处,运动员在做跑前活动。
扩音喇叭传来:“观众同志们,第三跑道上的运动员,是代表重工业队的劳动模范王崇伦。”
观众席上一片欢呼声。
主席台上,毛主席笑着对周总理和贺龙说:“噢,王崇伦还能跑栏呀,不简单嘛。”
周总理也笑着回答:“是呀,这是车间能革新,赛场能比赛。”
场上,运动员在起跑线上蓄势待发……
裁判员举起发令枪。
一声枪响,运动员们离弦的箭般冲出起跑线。
运动员们敏捷地跨越着栏架,甩过弯道,王崇伦跑在了前面。
观众席上一片欢呼声。
王崇伦跑在前面,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
扩音喇叭中传来:“观众同志们,重工业队的王崇伦获得了预赛第一组的第一名。”
主席台上,毛主席高兴地站起身来,边鼓掌边对身旁的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说:“王崇伦跑在时间前面呀!”(闪回完)
机关干部们赞叹不已:“怪不得王书记身体这么结实!”
王崇伦:“现在不行了,老了。”
球场上终场的哨声响起,裁判员在宣布比赛结果:“比赛结果,第一名,后勤队!”
场上人们欢呼起来。
王崇伦对围在身旁的人说:“看看,怎么样,还是年轻人强哟!”
大家都笑了起来。
有人说:“王书记,走,去冲冲汗吧。”
“好,走吧。”王崇伦在大家的簇拥下,向机关浴池走去。
34.
机关浴池 日王崇伦进入浴池的门,眉头就皱了起来。
浴池门窗和更衣室看去有些年头没有修整了,显得有些破旧,更衣柜和长条凳破损不整……
换衣后走进浴池,池中的水呈现着暗红色,墙壁上和池水中的瓷砖残损不全……
下到水中,王崇伦和身边的人交谈起来:“这个浴池用了多少年了?”
洗浴的人都摇头表示不知。
王崇伦:“水怎么这个颜色?”
有人说:“我来机关工作时浴池就这样。”
王崇伦:“你来多少年了?”
“十多年了。”
“有浴池就不错了,就这,每周才只能洗一次。”
王崇伦:“哦,为什么?”
“还得照顾女同胞一次呀!”
王崇伦:“为什么就不能增加一次呢?”
“看看咱这浴池的老旧设备,不省着点用,恐怕每周一次都保证不了了。”
王崇伦的眉头又锁了起来……
池中的水在他的眼中涌来涌去……
35.
机关小会议室 日党小组会正在进行,王崇伦在发言:“今天咱们是组织生活会,做一名普通党员,我向组织反映一点有关群众利益的事情。就是咱们的机关浴池,设备设施有些老旧破损了,水也浑浊。另外,每周只开放男女各一次,是不是少了些,应该视情况增加。我说的这些,请小组向支部和机关党委反映一下,请机关党委协调工会和行政部门研究解决。”
有人说:“您是书记,和行政部门说一声就解决了。”
王崇伦认真地:“这是两回事,作为党员,我有义务向组织提出建议,但不能利用职权去解决职权范围以外的事情。”
小组长:“崇伦同志说的对,我建议这件事作为我们这次生活会的议题重点向支部汇报。”
众人点头赞同。
36.
王崇伦办公室 日王崇伦正在办公桌上写着什么。
机关行政处长来到王崇伦办公室:“王书记,我门对浴池进行了整修,并且每周增加一次洗澡时间,就是水清的问题还解决不了。”
王崇伦放下手中的笔:“哦,走,我去看看。”
37.
锅炉房 日王崇伦在行政处长和锅炉工人的陪同下,在锅炉房里里外外看了一番,最后站在锅炉前仔细地看着,锅炉的仪表显示水温接近100度。
王崇伦指着锅炉说:“这台锅炉俗称‘轿车子’锅炉,太老了,毛病很多,一时难修好,看起来只能采取点临时措施。”
行政处长:“什么措施呢?”
王崇伦笑了,问锅炉工人:“你们说呢?”
两名工人相互看了看,摇头。
王崇伦打开炉门向炉膛里看去。
炉膛里,炉火正旺……
王崇伦拿起一旁填煤用的大铁锹,走到煤堆旁,铲了几锹煤粉堆成一小堆,又用铁锹从一旁的大水桶里向煤粉堆上泼了一些水后,把煤粉堆合成湿煤,铲一锹送进炉膛,连送进几锹,炉膛里的火小了……
仪表显示水温在慢慢回落……
行政处长和两名锅炉工不解地看着这一切。
王崇伦招呼他们:“走,到浴池去。”
38.
浴池 日池水暗红。
王崇伦问锅炉工:“放水伐在哪?”
一名锅炉工赶紧找到放水伐,目光询问着:“在这里。”
王崇伦:“把水放了。”
锅炉工看着行政处长:“这……”
行政处长:“放,放呀。”
锅炉工拧开放水伐,暗红色的池水水位在回落,池里的水几近放净了。
王崇伦对另一锅炉工:“差不多了,去,向池里放水。”
锅炉工走去打开进水阀门,一股清水注入池中,清水水位在池中不断上涨。
大家先是一愣,接着高兴地笑起来。
锅炉工:“王书记懂技术哟!”
“真正懂技术的是你们。”他拍了拍一旁站在身旁的锅炉工的肩膀,笑着说,“有招不露可不好的,嗯!”
“哪里,王书记……不,王师傅……”那位锅炉工一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因手上有水锈,将脸染成了红花脸,其他三人都笑了。
王崇伦对他们说:“其实道理很简单,不要老是把锅炉里的水烧得滚开,水一打滚,沉渣还不往上泛啊!这就是技术,这技术是从实践中来的。”
大家都笑了起来。
39.
一组镜头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上收割。
宽阔的公路上,满载稻谷的卡车一辆辆驶向远方。
公路两旁笔直挺拔的白杨树黄叶飘零。
纷纷落叶化成纷纷扬扬的大雪,铺满了一望无际的黒土地。
40.
王崇伦办公室 夜王崇伦穿着内衣,披件草绿色军大衣走到窗前,拉开厚厚的紫红色绒窗帘,目光有些焦虑地看着窗外越飘越烈的雪花。
王崇伦转回身,拿起电话拨通电话:“李主任吗……是我,怎么,你也没睡,哈哈,我们想一起了,你是个合格的农办主任……什么也不说了,走,去温室。”
41.
旷野 夜风疾雪狂,哈尔滨农业科研所几乎被肆虐的大雪淹没。
42.
科研所 夜四面玻璃结构的现代化蔬菜生产温室的灯光,在风雪中显得异常暗淡和弱不禁风。
王崇伦一行人踏进温室的门。
温室内灯光明亮多了,所领导和技术人员已经聚集在室内,他们见王崇伦一行人进门,显然有些意外,忙迎了上来。
所长:“王书记,李主任,这么晚,你们怎么来了?”
王崇伦:“是呀,这么晚,你们不也没休息吗。”
所长无奈何地:“没想到第一场雪来得这么快又这么猛。”
王崇伦:“是呵。情况怎么样?”
所长有些心痛地:“气温太低,顶棚有几块玻璃冻裂了。”
农办主任:“这上百万外汇换来的现代化温室可不能冻坏了。”
王崇伦:“是呀。菜呢?”
所长引领着王崇伦一行人边走边介绍:“黄瓜、西红柿、豆角都结出稚嫩的果实,可有的已经冻坏了。”
王崇伦从这头走到那头,又慢慢地踱了回来,在靠近门口的一棵黄瓜秧前蹲了下去,用手托起一根小黄瓜仔细地看着,有些心痛地:“温度再下降,这些菜就要冻毁了。”
科研所长忧虑地看了看温室棚顶,深深地叹了口气。
王崇伦又蹲下身去,用手抠了抠菜畦里的土,边站起身边不知是说给自己还是说给其他人:“得赶快想办法呀。”
一行人随着王崇伦走出温室。
43.
科研所办公室 夜王崇伦在所长引导下走了进来。
科研所办公室里暖烘烘的。
王崇伦有些惊讶地:“咦,这办公室里可不冷呀!”
心情沉重的所长听市委领导这么一说,感到有些紧张:“一天得四吨液化气……国务院还没批下来。不过,温室冻坏了,是我们主观上的责任……主要是我的责任……”
王崇伦望着所长,“噗呲”一声笑了:“哎呀!我说你这个同志,你不要紧张,我现在问你,你这个屋里怎么这么暖和?”
所长环顾一下室内,回答道:“有锅炉烧暖气呀。”
王崇伦:“那要是温室里安台锅炉呢?”
所长诧异地:“锅炉,烧煤?”
王崇伦:“是呀!煤可以搞到吧?可以取暖吧?等着国务院每天批给你四吨液化气,能批吗?老百姓煮饭还等着用呢?再说就是能批,得等到什么时候?如果气温继续下降,你这温室还不成了冷库?快去想法弄锅炉吧!知道上哪里办吧!”
所长:“锅炉厂吧……”
王崇伦笑了:“得先上劳动局锅炉处。”
所长心无底气:“劳动局……”
王崇伦:“走吧,我和你一起去!”
44.
郊外 晨茫茫雪野在阳光的映照下,放射出刺眼的光芒……
45.
科研所 日一台崭新的锅炉已经安装完毕,几名技术工人正在做最后的检测,锅炉的周边,工人们在紧张地砌筑锅炉房。
所长在现场紧张兴奋地向安装和建筑的人员道着辛苦,指挥着所里的人员向他们送上热茶和香烟。
锅炉安装完了,技术员对所长:“所长,装好了,可以生火了。”
所长有些激动地:“好好,太感谢你们了。”
技术员:“你们为全市人民冬天能吃上新鲜菜,我们做这点事还不应该吗。”
所长:“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
油亮的煤炭送进了炉门,鼓风机将风氧吹送进燃起了火苗的炉膛。
炉膛里,火苗愈燃愈烈。
46.
王崇伦办公室 日王崇伦在看一份文件。他放下文件,起身来到墙上的哈尔滨市区划图前凝神静思。
秘书敲门进来:“王书记,有位老人领着儿女非要见你,您看……”
王崇伦:“什么老人?”
秘书:“老人说是您救了他的命,全家人带着礼物来感谢您。”
王崇伦似乎想起来了:“哦……我知道是谁了。”
秘书:“您看……”
王崇伦沉思了一会儿:“这样,你去告诉老人家,一,救他的是群众,不是我王崇伦个人。二,礼物绝对不能收留,但要好好感谢人家的好意。三,让老人把住址留下来,将来找机会去看望他老人家。”
秘书点头会意后离去。
王崇伦的目光从秘书离去的身影,又转向墙上的区划图,但思绪似乎又不在图上,耳边响起了大街上那些蹦蹦跳跳上学的女童们稚嫩的童音:“干豆腐厚,水豆腐薄,有票瞪眼买不着……”他转身走到窗前,把目光投向窗外。
窗外,繁华的市井,车水马龙,行人如织。
47.
豆制品加工厂 夜几辆小车驶进厂大院。
院里杂物堆放凌乱,在不很明亮的灯光里显得破旧和落后,几名穿着工装的男女工人好奇地看着驶进院里的小车队。
二商局蔡局长下车后向一名青年工人询问:“刘厂长在吧?”
青年工人扫了眼陆续下车的人们,点着头赶紧向厂房里跑去。
王崇伦蹙着眉头四处打量着,然后从厂房里到厂门外破旧的厕所之间一步一步丈量着。
穿着工装的刘厂长从厂房里匆匆跑出,环视一下院里人员,忙伸手走向蔡局长:“蔡局长,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
蔡局长伸出的手没有去握厂长的手,而是顺势一指:“我们是和王书记一起来的。”
48.
厂门外 夜公厕老旧而残破,厂门口那盏不太明亮的门灯灯光勉强投入进厕所一点昏暗的光。
王崇伦皱着眉头走出厕所。
49.
厂院内 夜刘厂长吃惊地:“王书记?”
蔡局长小声地:“来了解豆腐的生产情况。”
刘厂长有些不知所措地:“这……”
蔡局长:“实事求是地汇报嘛。”
这时,王崇伦从厂门外的厕所走了回来。
蔡局长忙介绍:“这是市委王书记。这是刘厂长。”
王崇伦打量一眼刘厂长。
刘厂长神情有些不大自然:“王书记,您看……”
王崇伦:“看来,生产上你是个负责的厂长。”
“我……”刘厂长不知如何回答,“王书记,生产上……”
王崇伦打断他:“生产的情况一会儿再说。我问你,厕所在大门外,没有灯光,又那么破旧了,为什么不能想想办法?夜班宿舍在哪里,条件怎么样,能满足家远的职工下了夜班好好休息吗?特别是那些女职工。”
刘厂长不自然地:“这个,生产压力太大……”
一行人向厂房里走去。
王崇伦边走边批评道:“一厂之长,不能只考虑生产进度,更要多关心职工生活。职工是立厂之本。”
刘厂长连连点头:“王书记批评的对,有些问题我考虑不周。”
50.
车间里 夜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经过筛选的大豆冲洗后传送进巨大的浸泡罐里,浸泡后的大豆传送进制浆机里。
刘厂长在逐项地向王崇伦介绍着豆腐和豆制品的加工情况。
王崇伦走着看着听着,他的目光投到了车间的水泥地上。
水泥地面上到处是积水,工人们的脚上都穿着水靴。
王崇伦来到一位青年工人面前:“小伙子,把靴子脱下来。”
青年工人愣怔地看看王崇伦,又看向厂长一行人,不知所措。大家都有些发蒙。
王崇伦伸出一只脚:“来,脱下靴子,踩我脚上。”
青年工人有些不情愿地脱下一只靴子,却来了个金鸡独立。
王崇伦伸手接过靴子,示意他将光着的脚踩在自己的脚面上。
青年工人还是不肯,刘厂长上前扶住青年人。
王崇伦笑了。他把手伸进靴子里摸索着,神情有些严肃:“为什么不垫鞋垫?不凉?”
青年工人一笑:“没事,习惯了。”
王崇伦把靴子还给青年,盯着刘厂长:“厂里不发鞋垫?”
刘厂长嗫嚅着:“这个……”
王崇伦:“长时间地站在这么凉的水泥地上,一层单靴,人怎么能受得了,要给工人们的靴子垫上毡垫。”
刘厂长忙点头:“是我考虑不周。”
51.
成品车间 夜一板板豆腐在豆腐板上成型,工人们将成品豆腐板抬到一起叠摞起来。
王崇伦来到一块成品豆腐板前,仔细地看着。板上冒着热气的豆腐看起来真的有些单薄。
王崇伦看向刘厂长:“这豆腐块不厚实呀!”
刘厂长:“这……”
王崇伦:“刚成型就这么薄,过一会儿水分一出,到上市时还不成了豆腐皮。”
刘厂长:“这个……我们的设备太老旧,成型时达不到标准。”
王崇伦:“为什么不检修设备?”
刘厂长:“生产任务太重,检修设备就得停工,就这还供不上呢。”
一名工人跑来:“厂长,三号车又爬窝了。”
刘厂长:“那还不赶紧修!”
工人:“一直在修呢,我们怕耽误送豆腐,这破车,真要命。”
又一女工赶来了:“厂长,豆腐板回不来,下锅豆腐怎么出呀!”
刘厂长也有些急了:“怎么都赶到这时候了,赶紧去让他们快点修车呀!”后一句是对那名工人吼出来的。
“他们也在着急修呢,破车,老掉牙了都!”那名工人嘟囔着走了。
刘厂长看了眼王崇伦,显得有些无奈何地叹了口气:“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每天都为这些事影响生产,能不急吗!我得去看看那台破车修怎样了!”急急地向车间外跑去。
王崇伦的表情有些严肃了,他看着随他一起来的各位局长领导们:“大豆之乡,吃豆腐不容易呀!你们各路神仙都看到了吧,锅炉老旧,豆腐板缺乏,送豆腐的车辆,还有我们不知道的问题,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大家都好好想想。一会儿,我们一起听听他们都有什么具体困难和要求,是你们谁能解决的谁领走,最后剩下的问题留给我来解决。你们有意见吗?”
局长们面面相觑。
王崇伦:“你们都有困难吗?”
“没有。”“没有。”
局长们纷纷表态了。
“锅炉问题我们想办法维修,实在不行换新的。”
“我们负责批木材指标,做一批豆腐板。”
“送豆腐的车辆不太好办,车的指标没有了。”
王崇伦笑了:“神仙指路,困难就解决了。车辆的问题,实在不行我来想想办法。”
刚回来的刘厂长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竟一个劲地拍自己的脑袋:“太好了,太谢谢了……”
王崇伦看着厂长:“别光顾着高兴了,去,找一些做豆腐技术好的老师傅,咱们一起商量商量怎么提高豆腐的质量。”
刘厂长高兴地:“好,好……”
52.
一组镜头王崇伦一行人在锅炉前察看着,一名老师傅在做着介绍……
王崇伦在向一名局长下达着指令,局长点着头在本子上记着。
王崇伦一行在观看豆腐出锅的情况。
王崇伦在向一位老师傅询问着,老师傅向王崇伦讲解着……
灯光明亮的会议室内,王崇伦等人和几位看上去有些年纪的老师傅在一起研究着。
王崇伦在讲着,老师傅们开怀大笑着。
晨曦点亮东方天际。
又一装满豆腐的车辆开出豆腐生产厂大门。
53.
王崇伦办公室 日“情况反映”红头文件标题醒目特写,《市容整顿,农村菜贩反应激烈》。
王崇伦看完文件,用手掌将文件重重地拍在桌上。他神情严肃,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市行政区划图前,望着图思索着。
司机小孙走进办公室:“王书记,您现在不出去吧?”
王崇伦的眼睛没有离开地图:“嗯,上午没事。”
小孙:“那好,我去车站接下您的女儿。”
王崇伦下意识地“嗯”了一声。
小孙转身刚迈动脚步,王崇伦忽然意识到什么,转过身叫住小孙:“等等,你去接谁?”
小孙回过身:“您的大女儿小萍来哈尔滨出差,我去接站。”
王崇伦有些不高兴了:“是她让你去接站的?”
小孙:“没有,是全总办公厅来电话。”
王崇伦:“没这个规矩,让她自己来。”
小孙在求情:“王书记,她第一次来哈尔滨,人生地不熟的……”
王崇伦:“这算什么理由,我们家没有这个规矩。”
小孙显然有些为难:“我都答应办公厅了。”
王崇伦有些神情严肃地:“你记着,我的家人,谁也不能用我的车。”
小孙抬手挠着头:“其实……”
王崇伦:“好了,这些和你没关系,你去吧。”
小孙不情愿地向外走去。
王崇伦冲着小孙背影:“等等。”
小孙转回身:“王书记,有事?”
“你先坐下。”王崇伦说着自己也回到座位上坐下。
小孙坐在待客沙发上。
王崇伦:“你在家买不买菜?”
小孙有些莫名其妙地看着王崇伦:“这个……有时买。”
王崇伦笑了:“那你和我说说,现在买菜方便不?菜的品种多不多?”
小孙恍然:“这个吗,说实话,现在虽然比前些年好了,菜比以前品种多了些,可总体上菜店的菜品种不多,而且新鲜菜更少。一般上午还能买着,像我要是下班了去,肯定是买不到了。”
王崇伦:“那要是买其他副食品呢,比如鸡鸭蛋和肉类什么的?”
“嗨,这个就别提了,现在虽说是不要票了,可副食店里货少,也不新鲜,还经常断货。”小孙好像有一肚子的不满。
王崇伦眯着眼看着小孙:“听说有不少农民来城里卖菜,能买到吗?”
小孙:“这事呀,怎么说呢?”
王崇伦:“实说呀。”
小孙:“是有不少农民来城里卖自产的菜、蛋、肉什么的,可城建交通部门不让卖,嫌他们扰乱了城市秩序,弄脏了市容。王书记,你是没看到,把那些卖菜的农民赶得满街跑,抓着了没收还不说,还要罚款。弄得农民不敢公开来卖,我们也就买不到新鲜菜了。”
“嗯……”王崇伦看着小孙,“看来,吃点菜不容易呀!”
小孙:“可不是咋的。”
秘书小邵进来:“王书记,您看,谁来了。”
王崇伦大女儿小萍风尘仆仆一脸喜悦地进门:“爸爸。”
小孙站起身笑着地向小萍点头:“到了。”
小萍礼貌地对小孙:“孙叔,您好。”
小孙和小邵笑着向父女二人点点头后,先后走出门。
王崇伦一脸严肃,甚至有些生气地看着小萍:“谁让你要车接站的。”
小萍一脸喜悦顿时变成莫名的委屈僵住了:“我没要车呀!”
王崇伦看到小萍委屈的样子,似乎也感觉好像错怪了她,口气缓和了:“没有就好。住地都安排好了吗?”
“嗯。”女儿还在委屈中。
王崇伦脸上露出了慈爱:“记着,什么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
小萍也缓和了神色,但还有些委屈地撒娇道:“我什么时候搞过特殊!”
王崇伦慈爱地看着女儿:“家里都好吧?奶奶身体好吧?你妈还那么累吧?你在家要多替你妈分分心。”
女儿:“奶奶身体还那么硬朗,妈当然还那么累。爸放心,我们都能照顾好奶奶和替妈分担家务事。”
王崇伦满意地笑了。
小萍从旅行袋中拿出一个玻璃罐头瓶子:“这是妈给你炸的鸡蛋酱。”
王崇伦接过瓶子拿到眼前欣赏着,拧开盖子凑到鼻子下闻着:“嗯,香。你妈炸的鸡蛋酱就是香,多高级的饭店也做不出这个味。”
小萍:“那是。爸,可别舍不得吃,放坏了。”
“食堂有冰箱,放那坏不了。”王崇伦哈哈笑着拧紧盖,“有事就办你的事去吧,我一会儿有会。”
小萍故意生气的:“就知道要赶我走了。”
王崇伦笑哈哈地:“有时间你还可以来。”
小萍:“那就看时间了,我也有工作呀。”
两人都笑了起来。
54.
市区一隅 晨汽车喇叭的鸣叫和嘈杂的喧闹声响成一片。
王崇伦沿着大街走着,他路过一个国营菜店,还没有开门营业,门前已聚集了一些想买菜的群众,大家在纷纷发着牢骚。
“几点了,还不开门。”
“没办法,想吃菜就得等吧。”
“我还得上班呢,再不开门今天又得抱空饭碗了。”
“就是开门了,也没多少菜可买。”
“就是,都这个季节了,一点新鲜菜都没有。”
王崇伦听着人们的议论,走上前隔着菜店橱窗的玻璃向里看去,菜店里的菜案子上菜的数量有限,且显得都不那么新鲜。他的脸色有些沉重。
议论声在继续。
“听说有不少农民来城里卖菜。”
“是有,菜也不错,都是时令菜,新鲜。”
“那还不得挺贵的。”
“贵倒不贵,就是不好买到。”
“怎么的?”
“怎么的?老有人撵他们,像打游击似的。”
“是吗?”
“可不是吗。要是好买,我早不在这等了。”
王崇伦离开菜店,又沿街向前走去。
55.
一条狭窄的街道 晨三三两两的农民担挑筐挎着自产的蔬菜、蛋肉及瓜果梨桃等副食品各自随地摆卖起来,一些市民来到这里挑选自己需要的菜蔬果品。
到处都是讨价还价声,也有人拎着买来的东西满意地离开。街道更狭窄了。
卖菜人都显得有些偷偷摸摸,不时四处张望着……
王崇伦来到这里,时而看看买卖双方有趣的讨价还价,时而在一个个摊贩前看着摆在地上的蔬果等。
一名妇女在和一名卖菜的老汉几番讨价还价后买了一兜豆角和几条黄瓜,看来是对价格和菜比较满意,喜盈盈地站起来正准备离开,迎面看见王崇伦站在面前打量着她手中的菜。
王崇伦:“菜挺新鲜,价格怎样?”
妇女喜滋滋地:“不错,菜新鲜,比菜店的便宜。买点吧。”
王崇伦笑着点点头:“好,好。”
妇女发觉王崇伦不像是要买菜的样子,上下打量一眼王崇伦,疑惑地走了。
王崇伦蹲下身和卖菜老汉攀谈起来:“老人家,菜是自家种的吧。”
老汉有点自豪地:“那还用说,都是我这老把式自己种的。你看看,这豆角多嫩,这黄瓜,顶花带刺,多水灵,要多少?”
王崇伦拿起条黄瓜看着,点点头:“是不错,这一早上能卖多少钱?”
老汉摇摇头:“要说卖多少钱,也卖不了多少钱,都是房前屋后地边种的,除去自己吃,剩下的来换两零花钱。现在政策好了,能卖了,可这城里也不是随便让卖的,老有人来撵。”
王崇伦:“噢,为什么呀?”
老人打量着王崇伦:“你买不买呀?”
王崇伦笑了:“给我来一根黄瓜吧。”
老人拿起根黄瓜上称称了称,将黄瓜递向王崇伦:“五分。”
“嗯,不贵。”王崇伦伸手在衣服的口袋里摸索着,他的表情有些尴尬,他的身上没有一分钱。
老人看出来了,笑着把黄瓜递向王崇伦:“大兄弟,看你也不是个常买菜的人,拿去吃吧。”
王崇伦忙推辞道:“这怎么行,今天没带钱,下次再买。”
老人:“大兄弟见外了,自家产的,不差这三分两分钱。”
两人正推让着,街道上突然有些乱了,卖菜的摊贩们纷纷匆忙地收拾自己的菜起身向街道另一方向跑去……
老人一看,也忙乱的边收拾自己的菜准备跑走,边对王崇伦:“市场管理来了!”
王崇伦向乱哄哄的方向看去。
一群臂戴红袖标的市场管理人员正在轰撵那些摊贩,没来得及收拾跑走的摊贩正在和市场管理人员争抢着菜篮子,杂乱的脚步践踏在散落在马路上的菜果,争吵和叫骂声充斥耳膜,街道上一时秩序大乱。
王崇伦站起来看着眼前的一切,他惊讶,他气愤。他身边的老人匆忙跑走,地上遗落下那根黄瓜。
王崇伦捡起那根黄瓜,转身看到老人已经跑远。
几名市场管理人员吆喝着冲了过来。
王崇伦喝道:“站住!”
受到阻拦,管理人员不约而同一愣,停住脚,看着王崇伦。
王崇伦:“谁给你们的权力这样做!”
一管理人员:“我们在治理整顿城市秩序。”
又一管理人员:“你是干什么的?”
王崇伦威严喝道:“我是人民公仆!”
56.
市委会议室 日财办、农办、商业局、畜牧局、农场局、供销社、银行的负责人、各区区长等有关人员正在听王崇伦讲话。
王崇伦语调严肃:“这是我亲眼看到的,同志们呀,我就想问问你们,你们都吃不吃菜呀?吃不吃鸡鸭鱼肉呀?都吃,当然我也知道,你们家里餐桌上的副食都不是你们亲自去采购来的,你们也不知道采购一桌子菜需要费多大劲。现在的条件是比以前好多了,国营菜店里菜和副食品种多了,可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吗?蔡局长,你是管老百姓菜篮子的,你说说。”
蔡局长不自信地:“我们的蔬菜基地初见成效了。”
王崇伦:“你亲自到菜店买过菜吗?”
蔡局长不自然地摇摇头。
王崇伦:“我看你在家里也是个三不一管的人。”
众人不太明白地看着王崇伦。
王崇伦:“不管买菜,不管买粮,不管家务,只管吃饭。”
有人笑出声来。
王崇伦:“不用笑,你们这些领导大人们呀,我敢说,在这方面你们的水平都差不多。”
众人都扳住了笑意,看着王崇伦。
王崇伦:“今天把你们这些神仙请来,就是要商量商量我们怎么丰富自己的餐桌。我们这个城市有二百多万人口,每天都得吃饭吃菜,每人每天一个鸡蛋,就得二百多万个,每人半斤菜,也得一百多万斤,这是多么大的数量。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本市的应季蔬菜产量缺口不太大,可鱼肉蛋禽等缺口可不小,每年得从外省市调进多少,你蔡局长心里该有本账吧。”
蔡局长:“是,是,我们正在根据您的指示加紧建设自己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城关区的十万只鸡的蛋禽生产基地征地工作基本完成,完成后就开始基础建设,争取年内完工,明年有咱们自己的蛋禽摆上群众的餐桌。”
王崇伦:“嗯。不过,在征地工作中要注意政策,不能损害群众利益。”
蔡局长点头:“是。”
王崇伦:“我还要说一点就是,在现有的情况下,要想搞好农林牧副渔,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盯着国营的集体的企业,也要把个体的也重视起来。农民把自己剩余的蔬菜蛋禽等副食品,拿到城里来卖,多少对城市副食品的不足是一个补充,这也是我们政策允许的,搞活市场嘛,既丰富了城里人的餐桌,农民也有了些收入,我看这是一件好事,你们觉得呢?”
在座的都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王崇伦:“是好事,可为什么要组织人去撵他们呢?吴局长,对这个事你有什么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向了吴局长。
吴局长有些不自然了:“这个事,是这样,很多群众反映农民进城卖菜影响了城市秩序,造成交通堵塞,还给城市留下垃圾,影响市容。”
王崇伦:“所以,就组织人去撵他们,甚至抢人家那点可怜的东西。”
吴局长:“这个,是不应该的。”
王崇伦:“应不应该,以后再说。你刚才说的问题也是个问题,但有了问题,我们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只要是对群众有利的事情,我们都是要努力去想办法做好,让人民群众满意,不然,要我们这些领导干部做什么呀!”
众人都看着王崇伦,在掂量他的话的分量。
王崇伦:“我们今天这个神仙会,就是要解决一些问题。就刚才吴局长提出的问题,我倒有些个想法。堵塞交通,我们能不能给卖菜的农民规定个时间,避开早晨上班的高峰时间,再有,我们能不能在市里方便的地方建起几个菜市场,把卖菜的农民请进去,让他们有个固定场所。今天,在座的都是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你们都开动一下脑筋,看有什么好的办法,既能丰富群众的菜篮子,又不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卫生。”
众人相互交流起来,会议室里一片嘈杂声。
王崇伦:“好了,我看同志们的脑筋都转动起来了,这就是我们事业好的开端。今天,我也就是先给大家吹吹风,你们回去后,都好好想一下,你们自己的部门能为群众的生活提供什么样的方便条件,解决什么样的具体问题,都提出个实施方案报给我,需要部门间协调的,由我来协调。总之,我们大家工作的出发点,一定要建立在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的基础上。如果你们没有意见,散会。”
大家纷纷起身走出会议室。
王崇伦叫住蔡局长:“明天,我们去城关蛋禽基地看看。”
蔡局长:“地还没征完,您看……”
王崇伦:“我们应该了解一项工作的自始至终。”
蔡局长点头。
邵秘书走近王崇伦:“王书记,您有客人,在会客室等您。”
王崇伦:“噢,什么客人哪?”
邵秘书:“说是您以前的徒弟,叫李子峰。”
王崇伦笑了:“他呀,好好,你带他到我办公室吧。”
“好。”邵秘书应道。
隐隐传来沉闷的雷声……
“等等。”王崇伦凝起眉头,他叫住刚走开的邵秘书:“机关干部参加修江堤是哪天?”
邵秘书:“星期六。”
王崇伦:“好,我去。”
57.
王崇伦办公室 日王崇伦刚落座整理笔记本,邵秘书领着李子峰来到办公室门口。
邵秘书:“王书记。”
李子峰高兴地:“师傅!”
王崇伦高兴地站起来,:“子峰呵,你怎么来了?家里都好吧,厂里生产形势怎么样?”
李子峰急忙地伸出手上前握住王崇伦伸出的手:“都好,都好。师傅,你身体好吧,看你都累瘦了。”
王崇伦哈哈笑了:“瘦了吗,我好像没觉得。”
邵秘书为李子峰递上一杯茶,笑着走出门去。
李子峰端起杯子喝了一口又放下,笑看着王崇伦:“师傅,见老了,不是年轻那时候了,不能没黒没白地干了。”
王崇伦没有接他的话茬:“你怎么到哈尔滨来了?”
李子峰兴奋中带有一丝得意地拿出一张名片,双手递给王崇伦:“师傅,我是来谈点业务,正好看看师傅。”
“噢。”王崇伦拿起名片看着读出声,“子峰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放下名片,好像不认识似地看着李子峰,“你不在工厂了?”
“停薪留职了。”李子峰好像很无奈何地,“厂子不景气,政策又允许。”
王崇伦:“可惜你的技术了,你能做什么贸易呀,你懂吗?”
李子峰:“学着做,很多人都下海了。”
王崇伦:“做生意靠的是诚信,可不能走歪门邪道。”
李子峰:“我知道。”
王崇伦看着他:“你找我不会是有什么事吧?告诉你,我不会用手中的权力为你开绿灯的。”
“没有,没有。”李子峰急忙辩白,“其实是有一点小事,可与生意没关系。”
王崇伦:“那是什么事?”
李子峰一脸虔诚的:“师傅,我看二侠是个闲人,想让他和我一起做做生意,给我当个副总经理。”
王崇伦脸色有些不悦了:“胡扯,他能做什么!”
“其实,也不用他做什么,就挂个名,事都是由我来做。你家里一年到头客人不断,开销太大,我可以给二侠开份工资。”李子峰说着从小皮包里掏出一个信封递向王崇伦,“这是我给他的第一个月的工资。”
王崇伦的脸色难看了,气愤地将厚厚的信封扔还给李子峰:“不行!你做你的生意,二侠不行!”
李子峰:“师傅……”
王崇伦忍耐着气恼:“好了,我还有事,你要没什么事,就走吧!”
李子峰还想说什么:“师傅……”
“小邵,送客!”王崇伦向外喊了一声,然后看也不看李子峰一眼,拿起一份文件看了起来。
邵秘书进来,感觉室内气氛不对,客气地向李子峰做了个请的手势:“您请!”
李子峰无奈何地站起来,望了王崇伦一眼,悻悻地向门外走去。邵秘书陪他走出门去。
王崇伦恼怒地将文件拍在桌上,顺手端起为李子峰沏的茶杯,猛地摔到地上。
走廊里,在邵秘书陪伴下向外走着的李子峰听到了杯子摔碎的声音,猛地愣怔了一下。
办公室内,王崇伦蹙眉思索着,他抓起电话拨号,电话通了:“喂,老铁……是我,你好吧……对,我是在哈尔滨呢……今天找你是要走个后门了……就是我那个二儿子……对对,是二侠……还是那样,我想让他到你身边去,随便给他找点活干,顺便也麻烦你帮我看着他点……对,他要是脑袋没伤,是个好车工……现在不行了,做什么都没常性……说好了,工资每月由我们家里给你送去,你再给他……不行,绝对不行,按我说的办,不然我就不找你了……好,那就这么定了。我告诉你嫂子,按月把二侠的钱寄给你,你就按工资发给他……在你这儿我放心,就是给你添麻烦了……”
58.
豆制品加工厂 日一辆伏尔加轿车驶进大门,王崇伦和蔡局长、邵秘书下了车,王崇伦环顾着。
院内一切整洁有序,办公楼一侧的平房门上挂上了“夜班休息室”牌子,紧邻的是新建的公共卫生间。
王崇伦走到卫生间前看了看,走进男厕。厕所内,新装的大小便池干净整洁,地面整洁明净。王崇伦满意地走出来。他又来到夜班休息室前,欲进又止。
刘厂长赶来:“王书记,您来了怎么不进楼呢。”
王崇伦笑道:“嗯,有改进,不错。”
刘厂长也笑了:“您批评了,能不改进吗。”他拉开休息室的门,“夜班休息的早上都回家了,现在没人,您看看吧。”
王崇伦走进休息室。
室内,阳光充足,两排崭新的铁制上下床铺上,雪白的褥垫上是崭新的凉席和线毯。
王崇伦满意地:“冬天不冷吧?”
刘厂长:“没问题,室内的暖气足得很。”
59.
生产车间门口 日王崇伦拦住一名青年工人:“来,脱下靴子。”
青年工人愣怔着看看王崇伦又看看刘厂长。
刘厂长忙解释着:“这是市委王书记。”
王崇伦笑望着这名青年工人,伸出手:“我看看你的靴子。”
青年工人忙脱下自己的靴子递给王崇伦,单腿有些站立不稳。
王崇伦伸出自己的一只脚:“来踩上。”
青年工人有些莫名其妙地踩上王崇伦的脚,站稳了。
王崇伦从靴子里掏出一只鞋垫,用手捏了捏厚度,边把鞋垫重新放进靴子边笑着点点头:“这就对了。”将靴子还给青年工人,看着他穿上,“踩在水里不拔脚吧。”
青年穿好靴子:“一点也不拔脚。”
王崇伦:“好,谢谢你,小师傅。”
青年工人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转身跑走了。
王崇伦对刘厂长:“去,叫上车间主任和几名有经验的老师傅,咱们一起聊一聊。”
60.
厂小会议室 日十几个人围坐在会议桌旁。
王崇伦拿出一盒茶叶递给邵秘书,对大伙说:“今天我请大家喝茶,我们一起聊聊天。”
在座的都笑了。
邵秘书和刘厂长将泡好的一壶茶水给在座的师傅们倒进每人面前的杯子里。
王崇伦:“大家先尝尝,这可是我特意买的新茶,请你们喝的。不过,可不能白喝,喝了我的茶,是要提出几条如何提高我们豆制品的质量,怎么把我们的豆腐做得更好,让我们的市民吃上更多更好的豆腐和豆制品。哈尔滨是大豆之乡,我们又是生产加工豆制品的,我们的工作看似挺简单,可是却非常的重要,我们的工作牵扯到全市二百多万人口的吃豆腐问题呢。”
大家笑了,又严肃了。
王崇伦轻松着气氛:“师傅们先喝茶,看看味道怎么样。”
一位师傅品了口茶,咂咂嘴:“好茶。”
大家都笑起来,气氛轻松了。
车间主任:“我是车间主任,我觉得,要想提高豆腐的质量,首先要把我们的工艺操作规程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起来。”
王崇伦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着。
车间主任:“以往我们虽然有规程有制度,但有时生产任务一紧,就忽视了严格,就会出现豆腐块大小不均的问题。看是小事,到了市场上,老百姓谁不想买块大厚实的豆腐块。”
一位老师傅:“再有就是点卤水的火候,现在有些小年轻的,不按规程办,差不多就行了,结果,豆腐味道差了。我说呀,咱们是得严格规程,不到时候就是不能揭锅。”
王崇伦点着头在本子上记着。
工人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还应该搞多种经营,在现有的品种上多开动脑筋,多搞出些品种,创出咱们自己的品牌。”
“还应该多开些销售网点,现在豆腐多数在菜店里卖,很多居民买块豆腐得跑很远的路。”
王崇伦笑了,他起身端起茶壶,亲自向师傅们的杯子里倒茶。
师傅们的兴致更高了,会议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61.
郊外公路上 日伏尔加轿车在奔驰。
车里,蔡局长陪同王崇伦坐在后座上,王崇伦饶有兴致地观赏着车外丰收在望的田野。
前座的邵秘书:“王书记,咱们老是走啊走,那,家里的工作……”
王崇伦眼睛仍望着车窗外:“走?必要时候还得跑呢!鞍钢建设初期,我们还不是天天跑,以后我担任了鞍钢的领导工作,也没有多少坐办公室的时间。毛主席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现在,调整时期,生机勃勃又矛盾重重,没有第一手材料,调整从哪里下手呢?我们不下来具体地办点实事,一些矛盾能很快地解决吗?我们能做好丰富群众餐桌的工作吗?你说呢,蔡局长?”
蔡局长不置可否地一笑。
邵秘书:“机关有人说,市委书记不抓大事……”
王崇伦收回目光,笑了:“年轻人,啥叫大事啊,200万人吃不上豆腐,吃不上肉,吃不上鸡蛋,吃不上新鲜蔬菜,省会的供应赶不上齐齐哈尔,这可不是小事,整不好会闹大乱子的。”
62.
农业科研所 日伏尔加轿车驶进大门,停在院内。
所长带着人从办公楼急出,欢迎王崇伦等人的到来。
王崇伦和蔡局长从车上下来。
所长:“王书记,蔡局长,欢迎欢迎。”
握手之际,所长有点埋怨地悄声对蔡局长:“王书记来,你怎么不打个招呼!”
蔡局长无奈地:“怎么打招呼,我也是措手不及被拉来的。”
王崇伦看着办公楼前整洁的环境,满意地:“嗯,第一感觉还不错嘛。走,看看你这一亩三分地去。”
所长:“王书记,还是先到会议室歇息下吧。”
王崇伦:“不用,还是先看看吧。”
所长看看蔡局长,蔡局长示意按书记意思办。
所长:“那好,王书记请这边来。”
一行人在所长的引导下,走进科研基地大门。
63.
科研基地 日绿色的菜畦向远方延伸,放眼望去,各类菜蔬长势正旺,挂在架上的豆角、黄瓜、茄子、丝瓜、各类辣椒密密实实,西红柿红亮的点缀在万绿丛中……
几名科研人员在不同的菜畦里查看记录着。
在菜地的一侧,是一排砖砌的大棚。
所长边走边向王崇伦介绍:“我们通过嫁接和试验,改良的品种都在过去的基础上产量翻了一番,有的更多。有的品种我们已经向蔬菜基地和农民推广,从反馈的情况看,效果还不错,挺受欢迎。”
王崇伦满意地点着头:“嗯,你们的工作很重要,我们的土地有限,我们的需求却在无限地扩大,解决菜篮子问题是个大问题,解决一年四季菜篮子的问题更是我们的大课题。你们不但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品种,还要做好普及工作。”
所长:“放心吧,王书记,我们的技术人员经常去基地和农户家进行指导。”
王崇伦在一畦畦菜地前停住脚,不时地伸手捧起各类菜果,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所长:“王书记,要不,咱们到会议室,我给您汇报一下吧。”
王崇伦笑了:“还汇报什么呀,你的工作不都摆在眼前了嘛!”
所长不自然地笑了。
远处,几个喷淋器打开了,细密的水雾在菜畦上喷洒,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在我们的眼前……
64.
公路上 日伏尔加轿车里,蔡局长坐在王崇伦的身旁。
王崇伦:“科研所的工作实在,有成效。”
蔡局长:“所长是个老科研,很有责任心。”
王崇伦意味深长地:“是呵,一个单位的负责人,不但要懂行,懂经营,责任心应该是第一位的,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心。”
蔡局长:“前面就是靠山屯了,我们的蛋禽厂就建在那儿。”
王崇伦顺着蔡局长的手势向车窗外望去,远方是一处建设工地。
蔡局长:“一期工程按年产十万斤肉和蛋计划的。”
王崇伦好似在自言自语:“二百多万人口,年产十万斤……他轻轻地摇了摇头。
65.
蛋禽厂基建工地 日铁丝网围栏内的基地正在建设,挖掘出的地基、堆起的土堆到处都是,让你看不出基地的未来模样。
几棵高大的云松树显眼地挺立在工地一角,一台挖掘机举着巨大的铲斗左右奔驰着,一些人也在围着挖掘机跟着来回奔跑。
伏尔加轿车驶近,我们看清了,挺拔的云松下,是一座坟茔,还有一座简陋低矮的泥草屋。
挖掘机的目标是对着坟茔冲去的。一个脚步笨拙的老人,正踉跄着左挡右拦地阻挡着冲向坟茔的挖掘机……
有人试图拉住拦车的老人,都被老人拼命地甩开。
挖掘机左转右转地冲向坟茔……
老人终于被几个人拖拽着离开坟茔。
挖掘机借机将巨大的铲斗拱向木制的墓碑,再用力一抬,将墓碑铲断,随着冲力,墓碑飞向高空。
老人猛地挣脱向坟茔扑去。
飞起的墓碑落下的瞬间猛地砸在老人头上,老人趔趄了一下,身子一挺,扑倒在坟茔前。
挖掘机停了,惊呆的人们瞬间的静寂后,迅速围向倒地的老人。
伏尔加轿车猛地煞住,王崇伦、蔡局长和秘书迅速下车。
王崇伦拨开众人,看到俯身地上的老人满脸血污,头上的伤口还在流血。王崇伦赶紧从衣袋里掏出一方手帕,包扎在老人伤口处,然后轻轻地擦拭老人脸上的血迹。突然,王崇伦惊呆了……
(闪回)
街上,卖菜老人打量着王崇伦:“你买不买呀?”
王崇伦笑了:“给我来一根黄瓜吧。”
老人拿起根黄瓜上称称了称,将黄瓜递向王崇伦:“五分。”
“嗯,不贵。”王崇伦伸手在衣服的口袋里摸索着,他的表情有些尴尬。
老人看出来了,笑着把黄瓜递向王崇伦:“大兄弟,看你也不是个常买菜的人,拿去吃吧。”
王崇伦忙推辞道:“这怎么行,今天没带钱,下次再买。”
老人:“大兄弟见外了,自家产的,不差这三分两分钱。”(闪回完)
王崇伦对众人:“快,把他抬到车里,马上送医院!”
众人七手八脚地把老人抬进伏尔加车后座。
王崇伦对邵秘书:“你去,要快!”
邵秘书应声上车,小车掉头后,急驰而去。
蔡局长拉过来一个人:“王书记,这是靠山屯的乡长。”
王崇伦盯着乡长:“这是怎么回事?”
乡长紧张地有些语无伦次:“是这么回事……这个蛋禽基地……征这地……这地拆迁……”
王崇伦:“这老人是谁?这坟地怎么回事?”
蔡局长对乡长:“别紧张,慢慢说清楚。”
乡长:“这是魏老爷子,这是他儿子的坟墓……这不是,这块地方被蛋禽基地征用了,原来这里有几户人家,都拆迁走了,就剩下魏老爷子,守着他儿子就是不走……”
王崇伦:“你们就没有做工作?”
乡长:“做了,可他就是不通。”
王崇伦走向坟茔,看见了地上的木制墓碑“魏国烈士之墓”。
王崇伦看着乡长:“他的儿子是烈士?”
乡长嗫嚅着:“嗯,听说是抗联战士,是在这里和日本鬼子作战时牺牲的……”
王崇伦捡起那块沾了老人血迹的墓碑,轻轻地抚摸着。
乡长在一旁:“蛋禽基地开工了,这个地方是规划中鸡舍的一部分,坟不迁走,就没法施工,所以……”
王崇伦将墓碑放到坟茔上,突然转身对着乡长气愤地:“所以,你们就来挖墓地!而且是烈士的墓地!”
乡长深深地低下了头。
王崇伦走进那座低矮的泥草屋。
昏暗的草屋里,一张小土炕占据了半个屋子,斑斑驳驳的墙上糊着不知什么时候的已经陈旧泛黄报纸。室内唯一明亮的,是镶在玻璃镜框里挂在墙上的“革命烈士证书”。
土炕上有一张破旧的老式炕桌,桌上的一个看去并不干净的大碗里,还有两个煮熟的土豆,有一个已经咬去一半。靠门的地方,立着把柄磨的锃亮的锄头、镐头、铁锹等劳动工具,墙上挂着一把锋利的镰刀。
王崇伦环顾屋内的一切后,久久地注视着革命烈士证书。
乡长在一旁:“解放后,政府把魏国的遗骨迁回家乡后,魏老爷子就一直在这守着儿子……”
王崇伦慢慢向门外走去,门口处,他心情沉重地伸手抚摸着老人用过的锄把,像在抚摸老人的双手。他走到坟茔前,望着虽然简单却整洁的坟茔,向乡长发问:“你们常来看望他们吗?”
乡长小声地:“每到清明时,乡中心学校都组织学生来扫墓。”
王崇伦转过身,严肃的目光盯着乡长:“你们呢?你来过吗?我想你也没有来过,我的乡长同志。你想过吗,你脚下的这块土地上,洒满了革命烈士的鲜血!是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我们的一切,我们才能在安宁和平的环境中建设我们的幸福生活。作为后来人,我们不能用任何理由和行为去亵渎烈士的英灵!”
所有的人都低下了头。
王崇伦的目光盯向了挖掘机司机。
司机恐慌地:“乡长让我今天务必把这里铲平……”
王崇伦严厉地对乡长:“你自己到区纪委检查自己的错误。至于你,听候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处理!”后一句话是对着挖掘机司机说的。
66.
松花江堤坝 日漫天大雨,水势在上涨,汹涌的浪峰一波紧接着一波,冲击着两岸坚固的堤坝。抗洪的人们和子弟兵一起在坚固堤坝。
风狂,雨猛,浪涛奔涌。
抗洪的人们在奔忙,在呼喊。
王崇伦的身影出现在堤坝上,他接过冲到坝顶人的沙包,垒到堤坝上。
一处险情。浪峰冲开一段堤坝,咆哮的江水漫过决口,一个士兵跳进浪潮,又一个士兵紧跟了下去,无数个士兵跳了下去组成一道人墙,抵御着浪峰对堤坝的冲击。
王崇伦和一名军官冲到险情地段,指挥着军民向决口处运送沙包。
决口堵住了,风雨中,王崇伦和军官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67.
松花江畔 晨风雨后的大地如洗,雄伟的抗洪纪念塔如剑而立,直向云天。
68.
机关食堂 日各种蔬菜和豆腐、鸡蛋搭配出一桌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的菜肴,围桌而坐的是文敏生、王崇伦等市委的领导们。
文敏生看了看正惊奇地品评着菜肴的各位同事,笑吟吟地:“好看吧,好看,也一定好吃。大家都知道,崇伦同志马上结束了在哈尔滨的工作,就要回北京了,迎来送往,老规矩,今天就算我们为崇伦同志送行了。但是,有一点,我先声明一下,这桌饭菜是崇伦同志自掏腰包,也就是说我们大家用崇伦同志的钱为他送行。”
在座的人先是惊异,随即都笑着议论起来。文敏生和王崇伦也笑了起来。
文敏生:“好了,下面请崇伦同志说说吧。”
在座的人都笑着鼓掌。
王崇伦站起身,用一种不舍的目光环视了下在座的人:“同志们,我马上就要离开哈尔滨,离开同志们了,心里真是有点舍不得。想想在哈尔滨工作这一年来,在同志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做了一点具体工作,也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工作方法。客气话不用多说了,今天我请大家吃饭,一是表示对同志们的一点谢意,二也算是向同志们做个这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当然,这桌菜是素了点,但是,这些都是纯的绿色食品,都是我们本市自己生产的,也是我们全市居民餐桌上的菜。以后诸位有机会到北京,我请你们吃烤鸭。”
在座的都笑了起来。
有人调侃道:“崇伦同志,我可要争取多去几次北京了。”
王崇伦笑着:“好呀,我在全聚德等你。”
大家全笑了起来。
王崇伦端起杯:“老规矩,以水代酒,感谢同志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也欢迎同志们今后北京做客,先干一杯!”
大家都端杯站起身:“干!”
十多个杯子碰到一起,餐厅里响起欢畅的笑声。
69.
哈尔滨市区 晨王崇伦又走在了那条他走过的熟悉的街道。
排队等水的队伍没有了,出入居民区的人们脸上布满了笑容。
几个在跳皮筋的小女孩边跳边唱着歌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
现在天天都过年。
豆腐制品花样多,
新鲜蔬菜吃不完。
猪牛羊肉包饺子,
冬天韭菜炒鸡蛋。
党是阳光春风暖,
我们生活比蜜甜……
歌谣声中,国营菜店,品种繁多的新鲜菜果、鱼肉蛋禽和豆制品摆满架柜,门口旁摞着一板板冒着热气的豆腐,人们都在随着自己的意愿挑选自己需要的菜品……
新建的农贸市场,人头攒动,摊主们在叫卖着自己的农产品,鸡鸭鱼肉蛋、果菜粮油无所不有,琳琅满目。人声鼎沸,买家和卖家讨价还价此起彼伏,戴着红袖标的市场管理人员在人群中往返巡视,在提醒商家和买家注意卫生,不乱扔垃圾。
王崇伦在人流中边走边看,像个普通的买菜的市民。
一买家和卖家好像因称重起了争执,王崇伦来到摊前,接过买家手中的一兜菜掂了掂,从自己的衣袋里拿出根袖珍弹簧秤,勾起菜兜称了称,然后笑着将称伸到买家眼前。买家看了看称,不好意思地笑了,向卖家点头致欠,卖家大度地笑了,所有的人都笑了,笑的是那样和谐灿烂。
云松下是修整一新的烈士墓地,整洁干净的水泥基座上,少先队员围坐在老人身旁,听老人讲述着。
书写着“魏国烈士之墓”的纪念碑似柄长剑直向蓝天,护卫着紧邻的正在建设中已见雏形的“蛋禽生产基地”。
蓝天白云下,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充满无限的活力……
字幕:198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王崇伦当选为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邓小平同志接见了他,邓小平同志握着王崇伦的手说:“你的豆腐抓的好呀!”胡耀邦同志握着王崇伦的手说:“干得不错。我们的干部就是要多做些实事。你能深入下去,抓到点子上,一是有实践经验,二是有革命热情,才能扎扎实实地干好工作。我们的党员干部,就是要真正办点实事,不要在那空谈议论。全国有两千万干部,每人一天干五件具体事,一天就可以办一亿件。”
(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