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航
山东省昌乐二中
学者不可无师,我有幸跟随文化研究者颜建国、程加飞到泰山北麓玉泉寺(又名谷山寺、俗称佛爷寺)研学。该寺于南北朝时由北魏高僧意师创建,后屡建屡废,1993年在旧址上重建大雄宝殿及院墙。环望院内,大殿高耸,古树挺拔,碑碣肃立,一派古刹风貌。寺院内有唐植银杏四株,参天蔽日,为寺内一大胜景。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夹道西侧银杏树下伫立着元代杜仁杰所撰《重修谷山寺记》,前署“宣差东平路行军万户、都总管严忠济书,前须城县令、五翼总领信□昌篆额”。信世昌,字云父,东平人。以前看过很多史料,多数研究学者认为南宋右丞相文天祥为信世昌的老师,之前我对此也没有歧义,后读书渐多,逐渐梳理,才发现他们二人只能是惺惺相惜的文士和友人,师徒一说,其实是后人的妄测与臆断,并不符合历史的本真与客观实际。
有关文天祥和信世昌的交往记载,主要出自文天祥所存《文山先生文集》,他的诗词主要咏歌坎坷身世和坚持民族气节,这正是文天祥诗歌价值之所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过零丁洋》,也正是文天祥民族气节所旨。在《文山先生文集》中,有两首诗直接写到信世昌其人:
信云父
文天祥
其一
东鲁遗黎老子孙,南方心事北方身。
几多江左腰金客,便把君王作路人。
其二
肯从悟室课儿书,啮雪风流却减渠。
我爱信陵冠带意,任教句法问何如。
在文天祥的《指南录〈信云父〉诗序》中自注:“信世昌,字云父,东平府人,公子无忌之后。”这样可知,此诗的信云父即信世昌,他的东平人身份确定无疑。文天祥的第一首诗,道出信世昌是汉人身份,他虽然是元朝官员,但对南宋朝廷没有敌意,不像有的人为了个人荣华富贵,已经不拥护赵姓皇帝而投靠外祖朝廷。第二首诗则赞美了信世昌是元朝儒学典范,重视孩子培养,他虽然已是朝廷高官,仍向文天祥学习写诗的方法,是一个善学的风流之人。通过这两首诗,可知他们二人探讨了诗文,并没有师徒之份。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等。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今杭州)。不久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不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元十五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兵败后,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被元军俘送大都(今北京),直至最后被蒙古人杀害。
文天祥和信世昌具体接触的时间,史料没有确指,但在其《〈指南录〉自序》和《指南录后序》中,还是可以找到佐证:“二月八日,诸使登舟,忽北虏遣馆伴逼予同往。”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作为和元朝谈判的代表,文天祥被羁押,“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这里的“二贵酋名曰馆伴”,其一就是信世昌,只不过信世昌不是一个年轻书生,身份反而是一位高级官员,和文天祥于《指南录》卷一中述其事相符:“信世昌,字云父……尝为虏太常丞,北方之儒也。隶唆都,唆都使来伴予。”这样看来,信世昌是征南元帅札剌亦儿·唆都的属官,曾经做过太常丞一职,品级为正六品,是掌管元朝宗庙祭祀机构的三把手,是一位北方大儒。正因为如此,信世昌虽然在陪伴文天祥期间向他求教过诗文,但他们的关系不能算是师生关系,信世昌对文天祥仰慕之情不能怀疑,但其中的劝说之情还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中才说:“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或许在两位“馆伴”中,信世昌对文天祥采取了比较包容的态度,但要说到他一点也不劝说文天祥降服元朝廷,估计这样的事在一位官员身上做不出来,究竟信世昌经过多年仕途经历,不会分不清轻重与缓急。
因为历史原因,信世昌所存史料很少,除了文天祥诗文中对信世昌的介绍,在金元大儒元好问的诗文和元代夏文彦的《图绘宝鉴》中,也有涉及信世昌的内容。
元好问在《五翼都总领豪士信公之碑并引》中写到:“大行台特进公当朔南分裂之际,合散亡、一同异,集全魏、齐、鲁,归命有司,乃得承制封拜,麾下诸将,剖符锡壤,怀黄佩紫者,不可悉数。今四十年矣。……子男一人:世昌,须城令;女二人:长适某氏,次适某氏。男孙三人:曰同寅、曰协恭、曰和衷,皆学举业。女孙一人,幼、在室。世昌受学于予,以墓碑为请。予谓光祖能教其子学,而世昌果以诸生厘戎务,今十年。大县万家,调度百出,他人筋疲力涸有不能办者,世昌常有余暇。吏曹求代者而不可得。生子如此,光祖为不亡矣。”由此可知,信世昌的父亲信亨祚(光祖)是东平行台严实的五翼都总领,于1240年去世,他的儿子信世昌是元好问的学生,1250年任须城令(今山东省东平县州城街道),接替了他父亲的职位,是一位儒将。
关于信世昌的儒雅之好,在元代夏文彦的《图绘宝鉴》中有载:“信世昌,字云父(云甫),自号中隐,东平府(今山东东平)人,其父信亨祚(字光祖),为严实属下之五翼军统领。世昌少从学于元好问,历官须城令、五翼管民官、太常丞等,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善画山水,学於沈士元,有出蓝之誉。墨竹别成一家,盖王庭筠之后又一变者也。”由此可见,在元朝,信世昌是山水大家和花鸟大家,是和王庭筠相提并论的旷代画家。
信世昌因为曾多年在东平行台为官,因此在东平附近的泰山、徂徕山等,均有石刻存有其遗迹,比如我随颜建国、程加飞两位老师考察的谷山寺(玉泉寺)就存有杜仁杰撰文、严忠济书写、信世昌题额的《重修谷山寺记》一碑,碑立于公元l250年,和信世昌邀请元好问为父亲撰《五翼都总领豪士信公之碑并引》是同一年,可见信世昌此年参与了一些东平行台的文化活动,是严实父子的倚重之人。
夏文彦的《图绘宝鉴》中说信世昌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这在元朝是从一品高官,是皇帝的亲信智囊人物,可见信世昌其人在元朝前期特别忽必烈时期的影响与贡献。
由此可见,信世昌在一生中,除了在1276年以唆都属官的身份陪同被俘的文天祥二十天左右,其他时间和文天祥没有更多的交集,文天祥生于1236年,而信世昌到l250年已经任须城令数年,可见信世昌要年长于文天祥,南宋朝廷如果不是为了让人救国,是不会把一个空头丞相赠与文天祥的,因此,信世昌虽然尊敬文天祥,但不会拜他为师,文天祥和信世昌实为文友关系。考证这些,可以还原事实真相,以正谬误,还原历史本来之面目。
注释:
①(宋)文天祥.文山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
②(宋)文天祥.文山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
③(宋)文天祥.文山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
④(宋)文天祥.文山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
⑤(宋)文天祥.文山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
⑥(金)元好问.元好问全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⑦(元)夏文彦.图绘宝鉴[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