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亮
“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云南 “十八怪”中这句经典,形象地道出了当年云南交通的尴尬情形。由于云南地处高原,山高峰险、深壑纵横,铁路建设难度极大,不要说国内,就是省内很多有名的州府如楚雄、大理等,均未通铁路。
1997年,我因工作关系,由祖国的大东北调至大西南享有 “滇中明珠”美誉的彝州首府——楚雄市,很幸运的成为了滇西铁路的拓荒者。
当时,楚雄站未开办客运业务,我在昆明火车站坐上一辆中巴车,在公路上晃了7个小时才到达。广大铁路 (广通——大理)建设如火如荼,铁路刚铺设到南华站,全线并未开通。集货物仓储、运输为一体的交通枢纽——楚雄西站,俨然是一个大工地,日夜灯火通明,施工机械不停地轰鸣,人声鼎沸,好不热闹。我也成为这历史性开线会战中的一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路建设的推进,“高山出明洞,深壑架长虹”,一个个隧道打通,一座座桥梁铺成。沙桥、姚安、祥云、弥渡等车站相继开通运营。
1998年,列车开通到祥云站时,当时的时速只有每小时三四十公里,沿途各站还要进行站停作业。短短的70公里,就要走六、七个小时。那时,我经常要到祥云出差,不是坐蒸汽机车就是坐 “守车”。 “守车”,就是一个10多平米小铁皮屋子的车厢,挂在列车尾部,专门供货运列车车长监督列车运行状态所使用的车厢,两排窄窄的长条凳,中间细小的钢筋架围着一个火炉,供天冷取暖用。沿线各站工作人员进出和生活供应,几乎全是依靠它,大家亲切地称呼它为 “爱心车”。
当时的机头是用蒸汽机作动力,蒸汽机是烧煤的,烧煤的锅炉口就在司机和副司机的中间,就像一个大烤炉。要随时踩开锅炉开关,用大大的铁锹,有节奏的往里填煤,夏天似 “锅炉烤红薯”,冬天则是标准的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由于烧煤,煤灰粉尘对火车司机是最大的伤害,7个小时左右到达祥云后,汗水在脸上流出的痕迹一道一道的,成个大花脸,更要命的是甩出的鼻涕和吐出的痰含有黑色的粉尘。由此可见铁路工作者之艰辛。
1999年,世博会前夕,滇西人民企盼已久的广大铁路终于全线开通。楚雄人第一次直接可以从铁路上乘坐火车直达大理和昆明。最开始开行构造时速120公里的绿皮车,除去站停交会等时间,楚雄到昆明要接近4小时左右。
2011年,昆明至楚雄开行构造时速160公里红皮车,再次把楚雄到昆明的时间缩短至3小时30分。
2015年8月,成昆线扩能改造后,楚雄到昆明城际列车更是把运行时间缩短到1小时40分,至此, “火车没有汽车快”的历史怪相已经成为导游为外地游客介绍云南风情的一个笑谈。
2018年广大线扩能改造完成后,昆明将向滇西方向开行时速2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届时楚雄家乡父老到昆明将只需40分钟左右,旅客最终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值得欣慰的是,火车提速后给彝州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00年左右客车开行后,成为沿线村民新鲜的交通工具。赶羊赶猪上车的,卖菜卖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上车时人们潮水般涌向车门,呼喊笑闹声不绝于耳。2011年开行昆楚城际列车后,速度逐步提升,服务质量快速提高,悄然带动旅客出行素质的提升。赶猪赶羊带鸡的悄无踪影,车门口即使没有人组织,旅客也会静悄悄排起长队,井然有序等候上车。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铁路速度的提升。速度提升促进了经济发展、人员流动、观念转变,直至素质的提升。素质的提升,反过来又促进了科技飞速发展。在技术、速度、素质三者间实现相互高效的闭环提升,最终将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文明社会的进步发展!
我们即将迎来楚雄的高铁时代,随着设备的提升、服务水平的提升、旅行速度的提升,彝州旅客出行的幸福感一定会有更大幅度提升,便捷购票、舒适候车、顺畅乘车、愉悦旅行、安全到达,高铁的安全、有序、温馨服务一定超出你的想象,彝州人也一定会被这舒适的旅途所感染,文明乘车、文明出行、文明生活一定蔚然成风。高铁和文明彝州人,一定会成为七彩云南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在滇中发展史上浓墨重彩描绘出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