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新疆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初版于2005年,是一部在文学上取得成功的幻想或科幻小说。按照C·肯尼斯·佩洛提供的公式,这部小说符合以下几个标准:篇幅较短,少于300页,有很好的情节、几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一个中心主题,有一定的材料可以被舍弃而又不影响其主要的情节和主题,没有复杂的叙事、观点等。因此《别让我走》是一部易于改编成电影的文本。2010年由马克·罗曼尼克导演的同名电影一经上映就引发了欧美媒体的大力追捧。评论家普遍认为这是一部“忠实”于原著的改编,但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由于改编是在另一种媒介上进行工作,因此电影改编自有其独创性。本文将从密集型改编、文化场域的构建、影像转码来探讨这种独创性。
关于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讨论,总是摆脱不了所谓“忠实度”的衡量。描述“忠实度”的语言看似是中性术语,但其实是一种隐藏着隐喻的语言。那些声称所改编的电影“没有忠实原著”的评论者往往是在做一种道德和等级评判。他们倾向于认为文学作品作为源泉发生在前,电影作为派生发生在后,在这种评判体系中,电影被看作是一种复制品屈服于文学所代表的最高的艺术价值。事实上,那种以改编是否成功再现了文学作品的基本故事元素和核心意义,来评判一部改编电影的优劣方法是存在问题的。电影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媒介,从小说到电影有多少基本的故事元素必须被转换难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对于同一部改编作品,不同的评论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鉴于以上,本篇文章将使用“紧密型”“松散型”及“居中型”来概述改编电影与原著的关系。
所谓的紧密型电影改编是指文学作品中大部分的叙事元素被保留在电影中,很少的元素被舍弃,并且没有补充太多的元素。松散型电影改编是指文学作品中的大部分的故事元素在电影中被舍弃,并且电影中的大部分元素是被替换或补充的。居中型电影改编是指游走于紧密型和松散型之间的改编程度。故事中的一些元素被保留在电影中,另一些元素被舍弃,并且仍有更多的元素被补充进来。这些术语及分类比忠实度更为中立,它所强调的并不是去评价改编作品,而是为了描述文学与改编的关系。我们将从情节、人物、视角几个方面对《别让我走》这部改编电影进行分析和判断。
从情节上来看,小说中的大部分元素被保留。例如电影中的三个叙述段落基本与小说一致。第一个段落是在一个叫作黑尔舍姆的类似寄宿学校的地方,这些克隆的孩子在这里过着看似正常的生活,但是每周都要进行身体检查,他们的父母从未被提及,也从未出现。老师被视为监护人。孩子们总是生活在紧张和恐怖当中。第二个段落是克隆人离开黑尔舍姆来到村舍为捐献做准备,他们有意识地去寻找自己的原型,同时他们还得知,只要真心相爱的两个捐献者便可申请延期捐献,为第三部分埋下了伏笔。第三个段落,克隆人开始捐献器官并将走向终结,露丝在临近终结之时终于成全凯茜和汤米这对真正相爱的恋人,并把夫人的地址交给他们,让他们去争取延期的机会。而这不过是谣言,紧接着汤米在捐献中走向终结,露茜也接到了捐献通知书。
在电影中,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被保留下来,比如克隆人汤米、露丝和凯茜。黑尔舍姆的监护人夫人、埃米利小姐和露西小姐。在人物形象方面除了露丝被刻画成汤米和凯茜的插足者,其他的无较大变动。值得强调的是在人物关系上,电影强化了凯茜、露丝和汤米之间的感情纠葛,甚至有意将其展现为三角关系。
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的回忆叙事,影片中也基本上以克隆人凯茜为主要视角,在每一个段落开始和结束的时候使用凯茜的画外音来衔接关键的情节。但凯茜的回忆视角仅在电影开头的画外音中有所体现,伴随着画外音,汤米躺在病床上准备最后一次捐献,导演采用一个画面重叠过渡到了克隆人曾经在黑尔舍姆生活的画面,影片便由此处按照时间发展的线性顺序娓娓道来。其间没有再插入凯茜的回忆进行干涉。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这部电影的改编虽有细微的改动,但并无较大偏离,所以这部影片属于密集型改编。在谈起影片改编与小说原著的关系时,石黑一雄说:“观看这部影片时,我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演员们的表演让我触动很深。小说写作是个人行为,因此我不能对笔下所有的人物都一视同仁,同等程度地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在影片中,你却看到有那么多有天分的演员深入挖掘角色身上的特性,他们力图发现这些角色身上新的特质。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绝妙的革命性的东西。”如果密集型改编是一个绝对中性的术语,我们希望借助石黑一雄的这段话补充一个关于这部电影改编成功的价值评判。
小说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是一种理念的推理形式,而电影基本上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是一种视象的表说方式。由于电影不再以语言为唯一和基本的元素,在改编电影《别让我走》中,许多“小说化”的元素不可避免地被抛弃了,像借喻、梦境和回忆概念性的意识等这些只有语言才能描述的特殊内容,在电影中,只能以具体的现实摄影形象、无穷无尽的空间变化以及蒙太奇和剪辑加以转化。其中蒙太奇是电影美学中一个最微妙和最基本的因素,它既可以创造运动也可以创造节奏和思想。电影《别让我走》中采用了大量的将两个画面的蒙太奇进行对比的隐喻方式,给观众造成一种心理冲突,目的在于使观众便于感觉和领会导演想通过影片表现的一种思想。
戏剧性的隐喻带来的是一种有利于安排和理解故事的因素,在情节中起着一种更为直接的作用。在电影中,露西小姐终于决定将真相告诉这些克隆孩子,他们看起来和正常孩子一样,却不能像他们那样长大以后成为演员、运动员、在超市工作,他们当成年人的时间很短,还未到中年就要捐献自己的器官,等到捐献三四次的时候,他们的生命就会走向终结。只有知道自己的最终命运,他们才能知道怎样活着。所以汤米即便没有艺术才能,那也无关紧要。紧接着出现了两个画面:一个是汤米踢出栅栏外的足球在雨中已被淋湿;另一个是在黑尔舍姆中矗立着的一个人物雕像,这个人物的面部表情严厉冷峻,眼神惊恐,刚好雨水打在他的头顶又从眼眶中流了出来,好像是为这些孩子悲惨的命运流下的眼泪。两个画面的对比让我们不禁为这些克隆孩子的命运感到惶恐和怜悯,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些孩子在知道自己真实身份之后的生活产生好奇。
意识形态的隐喻的目的是使观众的意识产生一种其意义远远超出影片情节范围的思想。电影中,汤米在最后一次捐献中走向终结,此时凯茜也收到了器官捐献的通知书,影片最后,她驾车来到黑尔舍姆的旧址,这时的黑尔舍姆已经被夷为平地,以前的孩子们不敢跨越的栅栏依然存在,近景中镜头给了一个特写,凯茜站在栅栏网旁边,栅栏上绑着的塑料袋子在风中舞动,镜头又切到远处的草原。画外音是凯茜的独白,对于她来说,黑尔舍姆至少曾经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她想再次回到这个地方,她相信汤米会在远处的草原上呼唤她一起回到真实的人类世界,只有这时他们的生命才会与所救的人类的生命平等。两组画面的对比,引发我们对于克隆人这个关乎人类伦理问题的深度思考。
科幻电影中的反乌托邦色彩已经成为该类电影的基本文化结构,《别让我走》是一部关于克隆人的科幻电影。克隆人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它包含了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伦理困惑。近年来涌现出许多类似的电影,比如《逃出克隆岛》(2005)、《屠魔战士》(2015)、《第六日》(2000)等。和这些电影相比,《别让我走》更像是一部文艺片,电影中过滤掉了神秘主义色彩,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爆炸性的毁灭,也没有特异功能,甚至对克隆技术都没有提及。影片和小说一样采用哀伤而又隐忍的叙事方式,却为我们揭露了一个恐怖的世界。它的反乌托邦色彩及它所表现的伦理问题有其独特的特征。
伦理身份是伦理问题的核心,克隆人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伦理身份。在电影《别让我走》中,凯茜和汤米始终都处在对自己身份的焦虑中,然而在黑尔舍姆,校长只是告诉他们黑尔舍姆的学生是特殊的,他们不能抽烟,要爱护自己,每个星期的定期检查身体是学校最重要的事情。也即,黑尔舍姆只在乎他们的生命而不是生活。然而对于自己的身份,克隆人也表现出极强的自觉意识,汤米和凯茜喜欢从老师们所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中推测事情的真相。在被送到村舍为捐献器官做准备时,村舍相对自由的环境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更加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的身份,凯茜以自己发育中出现的性心理问题为线索,并通过色情杂志来寻找自己的真身;露丝则和同伴一起去诺福克的一个办公室确认自己可能的原型。当发现这位女士不是自己的原型之后,露丝的自我意识受到了打击,她宁愿相信自己的原型是吸毒者、妓女。
其实,作为克隆人,凯茜、露丝和汤米都是有人类情感和理性的,他们对待爱情和友谊的表现也如正常人一样。当他们得知自己有希望延长捐献的时候,便费尽心思去争取,这也表明他们有强烈的生存意识。但是除了黑尔舍姆帮助他们建设的作为捐献者的身份认同,他们再也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树立自我意识,所以当他们收到捐赠器官的通知时,只能选择完成自己的使命。
乌托邦意味着美好和虚幻,反乌托邦则意味着黑暗和阴郁。随着科学技术的泛滥,关于反乌托邦的反思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科技的产物,科幻电影普遍具有反乌托邦色彩。《别让我走》讲述的是关于克隆人的故事,由此改编的电影更是强化了关于对克隆人的反乌托邦思想。
正如詹姆斯·伍德所说,尽管石黑一雄在小说中无疑对克隆做了大力鞭挞,但也没有给予那些言必称保卫“生命之文化”的保守或宗教人士以支持。他并未对克隆一事进行说教,因为他已经对此做出了讽刺。而在电影中却有意强化了对克隆人创造的道德批判。因此,这部改编的电影比小说更具有反乌托邦的色彩。关于对克隆人的监管,电影通过强化黑尔舍姆对克隆人采取的封闭教育模式来凸显人类的野蛮。比如在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埃米莉校长告知凯茜和汤米,她们曾经竭尽全力为黑尔舍姆的克隆孩子提供比他们原本会过上的更好的生活。甚至连看起来一直很怕这些克隆孩子的夫人也是站在他们这边的。她们所做的一切斗争都是让这些克隆孩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在电影中却将她们刻画成压迫克隆人的邪恶形象。此外电影还设置了感应手环这样一个细节,即便他们已经离开黑尔舍姆也依然要佩戴这个手环。这表明他们始终处在人类极权的管控中。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由小说《别让我走》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在保留了原著的主要情节和中心思想之外,由于媒介的转换,电影也探讨了属于自身特有的诸多可能性,留给观众许多精彩的影像瞬间。《别让我走》电影改编的成功不仅让石黑一雄看到了电影不同于小说的绝妙和革命性的东西,也让电影创作者看到更多可能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