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林 郭馨雅
所谓“低抬头”技巧是口播电视新闻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播音员在不使用提词器的情况下口播电视新闻稿件时,不宜一直保持低头播报状态,而应以规律的间隔频率进行由低头到抬头的交替转换,从而使口播电视新闻内容呈现出大方自然的播出样态。
学会正确使用“低抬头”技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于“低抬头”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很多初学者往往会想当然地把“低抬头”时的“点位”选定在句子中有标点符号的地方,结果造成“断头”现象,这是对“低抬头”技巧概念的典型认识错误。
下面这篇稿件如果请一位非专业播音员进行口播电视新闻播出,一般都会本能地选择在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体现低头或抬头动作(即完成“低抬头”动作),其呈现样态通常会是如下这样(“↓↑”分别代表低头、抬头所在位置,下同)。
例稿1:
↓新华社九寨沟消息↑:↓国家地震局日前发布了四川九寨沟地震最新信息↑,↓预报确认这次九寨沟地震的最大烈度为九度↑,↓地震线长轴总体上呈北西走向↑,↓预报表明六度区及其以上面积总值18295平方千米↑,↓这次地震一共造成四川与甘肃两省多个县乡受灾↑。
↓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以后↑,↓国家地震局派出了19个单位215名队员↑,↓奔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陆续展开了流动监测、灾情趋势预测、烈度预估、灾情考察等现场应急预报勘察工作↑。
我们可以尝试体会一下,播音员如果按照上述规律(“低抬头”动作均在标点符号之间体现)完成这条新闻稿件的播出,观众一定会觉得非常别扭和不得体,甚至看起来会觉得非常怪异——整条新闻将会呈现出散乱、支离破碎的不完整感觉。作为播报主体的新闻主播假如这样体现“低抬头”技巧,更会给人以机械、不自然的生硬甚至是滑稽的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犯了口播电视新闻中“低抬头”技巧使用的“断头”错误。“断头”是对“低抬头”技巧概念错误理解导致的一种错误处理方式,即“所有‘低抬头’技巧的处理实现都选取在句子在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完成。”
例稿1的播出方式就属典型的“断头”式“低抬头”处理方式,在口播电视新闻中,播音员需要尽量规避和加以防范。
例稿1这篇口播电视新闻呈现样态不得体的一个原因是“低抬头”技巧的“衔接”功能没有实现造成的。播出实践证明,口播电视新闻的“低抬头”技巧点位应该选取在“非标点符号之间体现”。也就是说,正确的“低抬头”技巧处理时,“所有‘低抬头’动作的体现都应该尽量避开在句子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完成。”换言之,口播电视新闻中,播音员的“低头”与“抬头”动作应该尽可能将前后两句内容衔接起来,分别在前后两句的非标点符号处完成。
例稿2:
↑中央台消息:7月26号↓至27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取得巨大成就的↑5年。
习近平强调↓,5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外交政策,营造了积极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
开班式上↓习近平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开创了我国新时期外交的新特色、新风格、新气派,备受鼓舞、↑令人振奋。
这条口播电视新闻如果按照上面标注的“点位”完成“低抬头”动作,才符合口播电视新闻的“低抬头”技巧的常规“点位”选择规律,呈现出的播出样态就会自然得体了。比较之后不难发现,这条稿件“低抬头”技巧的“点位”基本上都避开了标点符号。无论是“低头”还是“抬头”动作的完成,基本上全都是在无标点符号的句中完成的,客观上达到了播音员在“低抬头”的时候将“前句尾”部分字节(多为2个)与“后句首”部分字节(多为3——5个)进行“衔接”的目的与效果。“尽量不要在标点符号之间选择体现 ‘低抬头’技巧动作”是口播电视新闻“低抬头”技巧的一条重要原则,但要切记不可“绝对化”。播音员可以根据句子的长短或换气的需要等客观因素,偶尔或少量地将“低抬头”技巧的“点位”选择在标点符号之间是可行的,而不应过于教条和机械化。
例稿2中“习近平强调”逗号后的一处低头和“备受鼓舞”顿号后的一处抬头即为此意,因为根据“瞬时记忆”的字数限制,这两次的“低抬头”“点位”均在标点符号之间完成。
口播电视新闻中的“低抬头”动作要间隔多久一次合适?有的播音员在口播电视新闻时,从头到尾几乎一直低着头念稿,鲜有抬头与观众交流的动作,这种播出样态显然是不合适的。另有播音员在口播电视新闻时会连续不停地进行“低抬头”动作,其播出样态同样非常不得体——这实际是进入了“低抬头”技巧使用频次过密的误区。所谓“低抬头”技巧频次过密,是指在一条口播电视新闻中,播音员频繁地进行“低抬头”的动作体现,有观众形容这样播出的主播像是“啄食的公鸡”。
显然,口播电视新闻时“低抬头”技巧频次太少、过密都是不足取的。播出实践效果证明,口播电视新闻时的“低抬头”频次平均每两三句话完成一次比较恰当。当然,在具体播出工作中,播音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如果遇到长句、复句,那么播读完一两句的时候播音员可以完成一次“低抬头”动作;而如果遇到稿件中有连续短句相连,播音员则可在播读完四五句(甚至更多句子)之后再体现“低抬头”动作,力求使播出效果呈现出“错落有致”的语言面貌。
必须指出,口播电视新闻中恰到好处的“低抬头”频次把握,某种程度上少不了播音员的反复实践与经验积累,久而久之,熟能生巧,播出时“低抬头”频次才能控制得体,收到整体协调的播出效果。
“低抬头”技巧中包含“低头”与“抬头”两个基本动作。一般说来,口播电视新闻时,“低头”播报(读稿)的时间,要远远大于“抬头”与观众交流的时间。但是,口播电视新闻中,播音员“抬头”的持续时间如果只是非常短促地一闪而过,然后马上继续重新“低头”播报(读稿),这种呈现样态会显得局促、紧张、不够大气。事实上,这涉及到播音员在口播电视新闻中的一项专业基本功——对稿件内容的“瞬时记忆”(亦称“瞬时背诵”)。
例稿3:
↑据香港媒体↓报道,8月15号,香港律政司对在2014年6月冲击香港特区立法会的13名嫌犯宣布↑改判。法官裁定↓认为,综合评估案件的暴力程度来看,此前要求嫌犯提供社会服务令的裁定量刑↑过轻,因此本次↓判令以15个月监禁为最高起点,各相关被告分别被改判8到13个月↑监禁。
报道指出↓,香港立法会在2014年6月审议新界东北发展前期工程拨款项目的↑时候,有示威者↓用竹竿等物撞击和毁损立法会大门。香港东区裁判法院于去年2月做出13名被告80到150小时的↑社会服务判令↑。
口播电视新闻“低抬头”技巧中的“瞬时记忆”,是指播音员在呈“低头”状态播报即将结束准备“抬头”交流的时候,迅速将“抬头点位”后面若干个字节用眼睛余光扫描并完成“瞬间记忆”,然后将“瞬间记忆”的文字内容呈“抬头”状态播报(背诵)出来。
例稿2、例稿3两篇口播电视新闻例稿中,没有添加下划线的内容,是播音员呈“低头”状态完成的播报内容。而所有在“↓↑”标注之间加有下划线的地方则是需要播音员进行“瞬时记忆”呈“抬头”状态完成的播报内容。与此同时,结合例稿2和例稿3我们还可以发现口播电视新闻中的“瞬时记忆”有这样两个规律特征。
一、“瞬时记忆”中的字数区间。有人或许会误以为口播电视新闻中的“瞬时记忆”字数越多越好,以便将“抬头”的时间持续的尽可能长一些。之所以说这种做法不可取,一是因为播音员在播报(背诵)的瞬间记忆限度超过7个字数以后就很难完成,即便有人可以“瞬时记忆”(背诵)更多的字节,但实际呈现出的播出样态会显得刻意、不够自然。二、“瞬时记忆”中的“晚抬头”要求。所谓“晚抬头”,是指在口播电视新闻时,“抬头”的“点位”尽量选定在标点符号的前两个字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抬头以后,尽可能将后面需要完成的“瞬时记忆”(背诵)内容“多记住”几个字节。例稿2和例稿3两篇例稿中的“抬头”“点位”就是根据这一原则而划定的。播出效果表明,口播电视新闻时的“瞬时记忆”只有坚持“晚抬头”,才会收到较好的呈现样态。
对于电视新闻主播而言,“低抬头”技巧具有显著的实践特征与广泛的应用意义。“无题词器口播是一个电视播音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它从新闻播音诞生的那天起就是新闻主播的重要专业技能。”
口播电视新闻中“低抬头”技巧的学习与运用,要有全局观念、树立整体意识。在实际应用中,切不可手忙脚乱地顾此失彼。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一名播音员对于口播电视新闻中的“低抬头”技巧掌握乃至驾轻就熟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过程,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所以,对于初入新闻播音职场的新闻主播而言,要做好由初期的“单一掌握”向最终的“整体协调”目标努力,直至在口播电视新闻工作中将“低抬头”技巧运用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播出实际工作中,“低抬头”技巧的“点位”选择与使用,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播音员在稿件上进行临时特别标注的。而应是播音员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在播出时将此技巧的应用形成一种自如的本能意识加以灵活体现。换言之,口播电视新闻中的“低抬头”技巧运用有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渐进过程。播音员在播出实际工作中,只有经过足够时间的不断摸索与反复实践,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地掌握好和驾驭好这一重要电视新闻播音技术技巧。
“低抬头”技巧对于播音员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诸如重大会议的文件宣读、大型户外活动的现场直播等。虽然自上世纪九十年中期开始,由于电视台对于提词器的普遍使用,播音员在口播电视新闻时可以双眼一直目视前方,新闻播音员较少用到“低抬头”技巧。但是,当下各电视台对于当天一些突发的重要新闻事件,常常仍会采取播音员临时口播新闻的形式对外播出,电视新闻播音员依然会使用到“低抬头”。例如,我们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时,经常会听到“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此类情况下收到的口播新闻稿件由于事发突然,相关工作人员来不及打字将新闻内容录入提词器,播音员在口播新闻稿件的时候,只能“持稿播读”,客观上要求播音员必须使用到“低抬头”技巧。
现在有一些电视台为了体现播音员在口播电视新闻时的真实与自然,为了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效果呈现”,干脆放弃对提词器的使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音员崔征介绍说,从2015年开始,体育频道要求所有播音员在播出口播内容的时候,一律不准使用提词器。由他担纲播出的“《体育晨报》《体育世界》两档节目早就告别了对提词器使用。作为一种现象,从一个侧面也佐证了“低抬头”技巧对于新闻播音的重要意义。〔基金项目:本研究为海口经济学院2017校级重点教资助改项目资助(Hjyj201756)〕
注释:
①冷 炎,冷天泽:《电视新闻播音抬头节点的设定与信息传达效果简[论》,《当代电视》,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