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世界里的热血人生
——简论路遥笔下的青年形象

2018-11-14 07:05刘广涛
山东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孙少平加林路遥

刘广涛

在20世纪中国青春文学史上,路遥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研究作家路遥,不能脱离青春主题,他笔下的青年形象构成一个丰富的青春世界。路遥笔下的青春世界,其实是一个草根世界,但这个草根世界里却不乏热血人生,路遥将一代青年的热血人生展示出来,引起千千万万个青年读者的倾情关注,路遥在当代文坛的崇高地位得以牢固确立。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路遥的创作,由于把握住了青年代表的精神,也就写出了时代精神;由于把握住了青年代表的性格,也就写出了时代性格。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这段话堪称路遥写作的座右铭。在平凡的草根世界里,探索一代青年的成长之路,构成路遥创作总的主题。

探索人生的青年形象

中篇小说《人生》的发表,标志着路遥的文学之路开始步入巅峰,也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争议,它所描述的爱情悲剧也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思索,高加林和刘巧珍的形象遂成为经典的文学形象。

《人生》不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是一个草根青年的奋斗或挣扎。小说描写高中毕业的农村青年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最后又回归土地,这样一个人生变化过程。高加林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表现了人生选择的艰难和沉重。存在主义者萨特认为:人生即选择。人生在世,每逢重大转折,必有痛苦抉择。对哈姆雷特而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对高加林而言,离开还是留下?同样是一个问题。抉择的痛苦在于,无论何人,必须对选择的结果负责——换句话说,没人为你收拾残局!这便是人生的沉重。路遥捕捉到一个沉重的人生话题,这个话题足以超越时代。他借助文字,借助高加林形象,给出了一个掷地有声的答案。

作为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青年形象,高加林首先是一个人生道路的探索者。探索者即便碰触雷区,也会为后继者签署通向未来的通行证;如果青年因循守旧,停止了探索,只能说阶层的固化扼杀了一代人的勃勃生机,未来的希望何在?奋斗路程上的高加林,不仅有贫穷的重负,也还有诗和远方,这一形象的生命力就在于此。回首当年,人们对高加林的热烈评判,更多集中在道德层面。这其实是对作家路遥的严重误读。路遥塑造高加林这一青年形象,注定要让他远走高飞。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人,也是第一位从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为纪念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的壮举,俄罗斯把每年的4月12日定为宇航节,缅怀这位英雄人物。在作家路遥笔下,高加林的名字正是源自俄罗斯宇航员加加林。

路遥是按照英雄的路子塑造高加林的,远走高飞是其必然;如果因循守旧,那就不是路遥笔下的高加林了。勇于探索,永远是青春的最为可贵的品格。高加林勇闯世界,碰了一鼻子灰,又重新回到故乡原点。从探索的角度来看,这点痛算得了什么?既然叫高加林,他不会从此一蹶不振。路遥在同王愚关于《人生》的对话中,这样说道:

“像高加林这样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生活经验不足,刚刚踏上生活的道路,不成熟是不可避免的,不仅高加林是这样,任何一个刚走上生活道路的年轻人,也不会是一个成熟的、完美无缺的人,更何况高加林处在当时那么一种情况下,对任何事情都能表现出正确的认识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绝不是一切都应该否定的。我自己当时写这个人物时,心理状态是这样的:我抱着一种兄长般的感情来写这个人物。因为我比高加林大几岁,我比他走的路稍微长一点,对这个人物身上的一些优点,或者不好的东西,我都想完整地描写出来。”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路遥理解青年、关心青年的成长,他把高加林视作自己的弟弟,他试图刻画一个血肉丰满的真实的青年,奉献给当代文坛。相对于一些评论家对高加林的过激指责,路遥对高加林的态度则是理解和宽容。即便高加林重新回归农村,路遥也没有表明或暗示,高加林要一辈子务农。高加林身上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他热爱生活,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高加林渴盼从乡村走出去,走进城市,由简单的劳作走向层次较高的精神价值创造。任何人不管其家庭出身、社会地位和人生起点如何,都应该同等地具有人生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利。高加林身上有一股强烈的力量,那就是富于理想,锐意进取,这是难能可贵的青春品格。

《人生》中另一青年刘巧珍,美丽善良,爱情真诚。但她把自己置于高加林的附属地位,理想之光幻灭后,她以无爱的婚姻表示对命运的抗争,恰恰回归到传统道德。巧珍虽然不识字,可她绝非一个俗女子。当高加林最为落魄之时,刘巧珍却向她展开怀抱。为他卖馍,为他买烟,为他买药,给他红枣,给他钱……计划将来结婚给他放“星期天”,不让他上山干活!巧珍的那句话“加林哥,我看见你比我爸我妈还亲”,已成为经典的爱情格言。爱一个人就是为他付出一切,这是何等崇高的爱情境界!为了高加林,巧珍不顾家长的意见,不管父亲多么气愤甚至还动手打她,可每当巧珍想到加林,她就忘记一切……刘巧珍有一颗平凡而又可贵的金子般的心,她个性单纯而情感丰富,外表温柔而不乏坚强,是一位热爱生活、忠于爱情的完美的农村姑娘形象。在爱情的王国,她宽恕了恋人的背叛,升华了自己的人格。路遥是把刘巧珍作为真善美的化身来塑造的,这一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中的少女形象画廊。

平凡世界的草根青年

路遥为当代文坛塑造了草根世界里的热血青年群像,《平凡世界》里的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则是这类群像中的突出代表。《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在表现青春主题方面,流淌着共同的精神血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孙少安就是留守在家园里的高加林,孙少平则是走出家园、闯荡世界的高加林。

草根世界里的青年,没有父母可以依赖,没有家产可以继承。他们唯一可靠的就是自己的奋斗。他们要用双脚走出自己的路,用汗水换取丰硕的劳动成果。山东大学张学军教授认为,《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既有脱离传统生活的强烈渴望,又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保持了传统美德,兄弟二人搏击人生的过程,激发起很多现实中同样出身底层的青年改变命运的蓬勃生机和强烈愿望,他们在作品的影响下,开始了奋发向上的自我人生设计。

作为孙家长子的孙少安,是背负最为沉重的包袱的草根。他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贫穷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孙少安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而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闯世事”,也是因为有哥哥做他的“大后方”。路遥在小说中这样感叹:

“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他从孩子的时候就成了大人。他才二十三岁,但他感觉到他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没吃过几顿好饭,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没度过一天快活的日子,更不能像别人一样甜蜜地接受女人的抚爱……什么时候才能过几天轻松日子?人啊!有时候都比不上飞禽走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在地上走……”

在沉重的生存压力之下,孙少安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前进。他办起烧砖的窑厂,几经挫折之后,终于掌握了经营之道,改善了家庭极为窘迫的经济条件。草根孙少安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贫苦搏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出于对孙少安才干和威望的嫉妒,田福堂多次利用其老朽的手段,试图将孙少安陷于困境之中。孙少安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值得注意的是,孙少安身上已经没有了父辈那种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的奴性色彩了。尽管在农村摸爬滚打,他却并非“土包子”,他的性格中已经融入变革时代的生机。《平凡的世界》中有如下几段话: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青年,青年!无论受怎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要咬着牙关挺住,因为你们完全有机会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丧气,每一次挫折就只不过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块普通绊脚石,而绝不会置人于死命。”“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上述这些朴素而深刻的警句,也正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二人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的如实写照,他们的青春性格和探索精神,激励着现实生活中的无数青年鼓起勇气,奋力前行。

《平凡的世界》体现了路遥的心理矛盾:他一方面赞美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他笔下的主人公又有一定程度的野性、叛逆和不安分,那就是要改变命运,不走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路。由于两种理念常在他脑子里打架,于是小说中出现了少安和少平两个主人公:如果说孙少安更多代表了固守乡土的传统农民,孙少平则代表了新时代的梦想者。

《平凡的世界》中的青春成长主题,最典型地集中于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小说细致地描写孙少平求学、揽工、恋爱、探索的人生经历,通过对其周围社会环境的描写,按照史学家的方式记录了一个时代。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孙少平的家庭、朋友以及命运等等无不包涵在小说中,我们从一个草根的青年身上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作为草根的孙少平,吃的是窝窝头,卖的是苦力,看的是《参考消息》,向往的是联合国的讲台。“总有一天,我要扒着火车去外面的世界”——这是孙少平式的青春渴望和生活动力。

饥肠辘辘的草根孙少平,走出农村,向命运挑战,试图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来改变和把握自己的命运。他没有文凭,没有漂亮衣裳,没有一切软硬件包装。他经受生活的洗礼,坚强而自尊的活着,在现实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孙少平最后走下大牙湾矿井,成为一名普通的矿工,凭自己努力成为矿工组长。恋人田晓霞的意外死亡,使孙少平经历了巨大的打击,后来孙少平因矿难而毁容……孙少平的青春成长之路,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贯穿他的思想的主线就是奋斗不息、坚韧不拔,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说,孙少平是《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精神的代表。孙少平代表着年轻时的孙少安,代表着年轻时的田福军,更代表着世世代代像他一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他有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有积极而远大的梦想,他不甘于在那个穷山僻壤里度过自己的一生,他渴望的是诗和远方。

草根青年的价值所在

在百年中国青春文学史上,每个时代的青年形象都留在历史的文学长廊中。鲁迅笔下的青年形象、丁玲笔下的青年形象、巴金笔下的青年形象、王蒙笔下的青年形象、张贤亮笔下的青年形象、路遥笔下的青年形象……应该说各具时代特色和艺术特色。路遥笔下的青年形象,处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思想解冻、经济复苏的社会新时期,在地域上则处于相对落后、封闭的西北高原。路遥赋予其笔下青年形象血肉和灵魂,使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超越了时空,获得了久远的艺术价值,这是路遥的伟大之处。

路遥笔下的青年形象以草根出身居多,苦难,是他们成长中极力渴望摆脱的厄运,但苦难又总是像影子一般紧紧跟随主人公的身躯。从某种意义上说,苦难造就和历练了草根青年的优秀品质,升华了草根青年的平凡人生。当然,路遥并不歌颂苦难,他歌颂的是草根青年战胜苦难的精神和走向新世界的力量和勇气。在苦难面前,有些人退缩了,一生走不出传统的束缚;在苦难面前,有些人堕落了,灰色的人生留给后人许多负面的教训。路遥笔下的青年,总是迎着苦难努力生长,在探索的路上不断总结人生,收获成功的经验。那些草根青年未必十全十美,甚至也会犯下各种错误,但他们的生命总是热血沸腾,他们的内心总是干干净净,令读者看到迈向明天的希望。把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是路遥的特色,许多作家都能这样做。而能够把年轻人的贫穷和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这才是路遥的不同凡响之处。在此意义上,路遥作品被许多读者当成了人生路上的教科书。

路遥笔下的青年形象之所以激荡人心,就在于他们融入了作家自身的心血和生命。路遥的一生短暂而坎坷,堪称热血沸腾的燃烧式生存状态。“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是这位现实主义作家的生命写照。路遥笔下的青年形象大都可视为路遥的自传。据路遥的师友曹谷溪回忆,1970年春天,有人曾亲眼看见路遥在家里穿一身白衣服,腰里扎一根麻绳。问他给谁戴孝?他说,给自己戴孝。路遥竟以极端的方式,来宣泄苦闷,这事令人心痛。可以说,路遥借助创作,把生活中的苦难融入了笔下的人物,借助那些艺术形象,张扬了伟大的青春精神。《路遥传》作者厚夫说:“路遥的人生就是一部不断奋斗的传奇人生,他是众多草根阶层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身命运的典范。”如此贴近大地、燃烧生命的生存方式和写作方式,注定了路遥笔下青春形象的价值和意义。

托马斯·艾略特的诗歌《空心人》被认为是他描写现代人精神状态的代表作,其对现代人无聊、空虚、焦虑的精神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艾略特敏锐地捕捉并表达出了现代人精神上的空虚与失落。在一个价值虚无的世界,人们失却了信仰和灵魂,虽生犹死。现代“空心人”的世界仿佛丧失了精神领域的衡量标准,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除了一种空虚感和失落感,他们无法得到活着的意义。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伴随着物质条件的逐步提高,网络和微信的日趋普及,我国的青少年“空心人”现象,也成为向现代化迈进的路上的时代难题。面对青少年教育中出现的困境,阅读路遥,重温他笔下的青年形象,或许能留给青少年读者一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猜你喜欢
孙少平加林路遥
《谁赋丹赭染鹊华》
言论
浅析《人生》中巧珍的人物形象
戴加林:“励志之星”的逆袭路
路遥的激动与平静
《骆驼祥子》中祥子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比较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成长
《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形象分析
贾平凹义助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