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安的承袭与超越

2017-12-09 20:37尹传芳满孝文
科技视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孙少安平凡的世界路遥

尹传芳 满孝文

【摘 要】孙少安是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里一个有为的农村青年,他秉承了传统的吃苦耐劳、厚道踏实、富有牺牲精神等传统美德,同时他敢于尝试的锐意改革精神是父辈的人很少具备的,是对传统的超越。同时,由于社会发展状况和个人眼界等对他的制约,使他身上也存在着小生产者的狭隘性。

【关键词】孙少安;路遥;平凡的世界;文化传承

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气势、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勾画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夜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城乡社会生活面貌和人物的思想情感的变迁。小说塑造了一批个性各异的青年以各自的方式在时代的潮流中摸索、奋斗,其中农村青年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形象特别耐人寻味,丰富了当代文学人物画廊。

孙少安的命运与城乡差异和时代发展的潮流紧密相关,他与弟弟孙少平的人生道路恰好是当时农村青年的两种主要选择,他十三岁高小毕业,尽管考了全县第三名被初中录取,但他没有进城读书,而是主动选择回乡务农,帮助父亲承担家庭重任;而弟弟孙少平读完高中,高考落榜后又到城市里打拼。

1 爱情婚姻中的退缩与坚守

孙少安从放弃读初中那天开始就决心“心平静气”地做个“出众的庄稼人”[1],正因为他具有这种心平静气的心态,在面对穷困的生活现状时他没有太多痛苦挣扎,而是正面接受现实并迎难而上。在爱情选择上,他像放弃到城里读初中一样,痛苦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青梅竹马的润叶,接着到山西娶回不要彩礼的秀莲,与秀莲结婚后,他尊重爱惜妻子,与她同舟共济,最困难的时候,他们连自己住的窑洞都没有,改革开放后夫妻俩吃尽辛苦一起兴办了砖窑厂。

孙少安对待爱情采取的是保守、务实的态度,润叶给他带信他不赴约,润叶回到乡下来找他,他避而不见,对润叶的表白信件避而不答,不是他木讷不懂得润叶的感情,也不是他不喜欢润叶。他明白,他和润叶之间横亘着城鄉的鸿沟,他是个普通的农民,润叶是城里的正式教师,他觉得尽管他和润叶青梅竹马,但他觉得地位上自己配不上润叶,不能让润叶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他没给自己一点幻想和犹豫,也没给润叶留下一点希望。不难发现,孙少安在爱情面前,没能主动大胆地追求,他被社会世俗观念禁锢住了,他只能退缩。

究其原因,他的退缩主要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当时处于文革后期、改革开放前夜,城市与农村之间有巨大的鸿沟,城乡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都有很多差异,最要命的是城乡阶层比较固化,当时的户籍制度不能让有能耐的农村青年到城市发展,如果在城市有正式工作的姑娘嫁给农村青年,按照当时的世俗标准就是逆流,是匪夷所思的行为,孙少安也没有勇气、没有能力超越他的时代。再者,他的个性也决定了他要拒绝润叶,他本分,他认为从经济和社会地位上都配不上润叶,他不能给润叶带来幸福;他果断,他不会选择犹豫、纠缠,他只能选择以坚决的回避,果断拒绝润叶的一片痴情。

在与秀莲的婚姻中,孙少安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的好丈夫,他与秀莲之间没有浪漫的恋爱经历,他的择偶标准是“只要彩礼少,我不挑拣人。女方不嫌咱家穷,能和咱们一块过光景就行了”[1]经过孙少安二婶的介绍,少安就直接到山西去见那个不要彩礼的农村姑娘秀莲,他们一见彼此倾心,秀莲毫不计较少安家的贫困,他们年底就结了婚,他们的感情没有什么曲折,也没有什么浪漫。只有普普通通的婚礼,和实实在在的农村夫妇的生活。可贵的是,婚后他们互敬互爱,感情和谐,共度艰苦岁月,改革开放政策上一放开,他们就抓住了机遇,开办了砖窑厂,在双水村率先摆脱了贫困,并走上了致富路。

从孙少安拒绝润叶,选择秀莲看,他是典型的务实青年,他不会头脑冲动去攀比自己地位高的润叶,他不会举着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大旗与润叶的父亲争个高下,他采取的是退缩的态度,他深知自己无法超越当时的客观条件,他按照当时农村的价值标准选择,选择了能跟自己过苦日子的农村姑娘,他不追求所谓的爱情,但他对妻子、对家庭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可以说,他是带着很多传统的美德走进家庭的。因此,他是在放弃后选择,在退缩中坚守,在爱情婚姻方面更偏向于传统,强大的传统保护了他,成就了他,让他有一个安稳温暖而现实的小家,曾经的爱情嫩芽被他藏在内心最深处,放弃的遗憾也默默地隐忍。

2 工作中的坚守道义与开拓进取

孙少安是个不向命运低头的汉子,十三岁开始与父亲一起撑持大家庭,二十来岁就当上了队长,而且很有威望,他精明能干有担当,他不仅是自己大家庭的主心骨,也是一个生产队的主心骨。改革开放前,他在生产队大集体里合理分工,管理得当,能为队里的社员着想,他曾经以猪饲料地的名目为社员多分地,结果自己被拉到公社批判了一通。他为一年四季在山里挣命劳动,到头来却两手空空,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解决感到痛苦,他一直在思索着改变现状的办法,当他听说安徽有的地方实行承包制后,他与副队长一拍即合,与社员们连夜开会,大家一起讨论全票通过了一份关于承包的生产合同,谁知从大队到公社和县里的主要领导,坚决制止了这次改革尝试,领导们认为这种行为具有资本主义复辟倾向,少安领导的此次改革尝试尽管以未能获批,但足以表现出少安心系全队人的担当精神和锐意改革的开拓精神。少安秉承了父亲的吃苦耐劳、厚道踏实、富有牺牲精神等传统美德,而他的敢于尝试的锐意改革精神是他父亲不具备的,这是少安对传统的超越。

改革开放后,少安的第一桶金是卖苦力给人拉砖挣来的,接着他用这笔钱开办了烧砖窑,一开始基本上都是自家人干活,后来扩大生产,生产队里有很多富余劳动力想到他的窑厂挣个化肥钱,他并不需要那么多人,但他理解那些社员的实际困难,他接受了他们,他想带着社员们一起富裕,谁知他雇佣的烧砖人欺骗了他,把他的砖烧坏了,他一下子破产了,没法还银行的贷款了,由此他从当地的致富英雄变成了欠债累累的穷人,好多曾经苦苦求职的社员们开始上门讨债。难能可贵的是,少安从这次重大打击再次崛起时,能不计前嫌,再次给社员们提供就业机会,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担当令人敬佩。endprint

在工作上,孙少安能抓住改革的机遇,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几经挫折,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既有能力,又有美德,是一个农村青年在改革开放初期能活出来的最好的模样。

3 孙少安形象的时代特征

孙少安的成长过程中的一大绊脚石是贫穷,因为贫穷,他高小毕业就被迫辍学务农;因为贫穷,他没有勇气接受青梅竹马的感情;因为贫穷,他的條件只能娶不要彩礼的姑娘。可贵的是,他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持下,成长为一个农民企业家,不仅自己战胜了贫困,而且还帮助乡邻们就业,还主动出资修建校舍。可以说,少安是一个成功者,是从旧体制下走到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的身上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孙少安成长道路的艰难曲折本身就是时代与社会变迁带来的,他的个人发展需要时代的进步相关的政策的支持,他思想观念的进步也需要社会精神文化的整体提升,正因为如此,他属于那个时代,他无法从根本上超越他所生活的时代,在他身上仍然存留小农的狭隘性和盲目性。在他第一次到黄原市住上价格不菲的黄原宾馆时,虽然他当时的财力完全支持这样的消费,但他还是有些不舍得,于是他叫上弟弟,两人都非常下功夫地在宾馆洗了澡,充分利用了宾馆的条件,这种行为正是小农式的精明和算计。与弟弟孙少平相比,不难发现孙少安的目光有些狭隘,当孙少安准备扩大自己的砖窑生产,想把在煤矿上做矿工的弟弟孙少安叫回老家入股一起干时,少安的劝词是“咱们农民的后代,出路只能在咱们的土地。公家那碗饭咱们不好吃”,可见得在孙少安的意识里有一个无形的天花板限制着他,这是社会阶层的差别,他看不到上升的空间和可能,一方面是当时社会阶层比较稳固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他的视野限制了他的闯劲。正因为目光和眼界的原因,当少安发财致富后,曾经一度陷于盲目和成功的眩晕,致富后一时间他还不知道怎么处置自己的钱财,胡永合利用他想出人头地的愿望,鼓动他出钱投资拍摄《三国演义》,要不是弟弟孙少平及时阻止,少安就稀里糊涂地被骗了。

总之,孙少安一方面继承传统的优良品德,保持传统的道德规范,尊老孝亲,关心家人,扶危济困,极有责任心,并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另一方面他富有开拓进取精神,是有作为的好青年,是当时“农村建设的脊梁”。[2]但他同样没有超越那个时代,他身上也存在难以克服的狭隘性。他是作者路遥的系列小说里有特色的人物,是高加林家族中的一员。

【参考文献】

[1]路遥.平凡的世界[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2]丹晨.孙少安与孙少平.[J]小说评论.1987(3).endprint

猜你喜欢
孙少安平凡的世界路遥
平凡不凡
入门级有意外的惊喜 Rotel(路遥)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扩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遥)RA-1592MKII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写给远去的路遥
《平凡的世界》与崇高美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平凡的世界》里的4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