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故事“说”新闻

2018-11-13 11:07王梅宇
新闻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讲故事细节基层

不论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故事化越来越成为有效的传播途径,怎样用故事“说”新闻,怎样讲好“中国故事”,是当前新闻工作者做好宣传工作必备的技能。

一、用故事“说”新闻——“说”出大家爱听的

打开新华网,《国家相册》栏目放在比较显著的位置,打开这个小栏目,依托中国照片档案馆的1000多万张照片,通过三维立体动画制作的历史小故事视频,吸引着亿万观众的目光,一张张小小的历史照片,一个个小人物、小事件,反映出历史的变迁,仅仅五分钟的历史故事讲解,便道出了发展的大背景、大形势。这样“讲故事”的宣传形式,正越来越成为受众“悦听”“悦视”的新享受。

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用“讲故事”的手法来说新闻越来越成为媒体人注重使用的表现手法。这是因为人们对于人物在干什么的关心程度远远大于对人们说什么的关心程度。相比动态消息、对话和组合式深度报道,沉静生动的故事讲述的确能让受众觉得更加亲近,从而打破时政报道硬朗干涩、见事不见人、见骨不见肉的单薄印象,使读者在轻松阅读、观看中对人物和新闻事件有了可依托可承载的具象感受。再看《国家相册》第41期《高考四十年》,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展示了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30多张历史老照片,四个代表人物的故事,根据他们拍照的背景故事,结合现在的同期采访,使观众清晰地看到了1977年党中央恢复高考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每一个小人物的影响,进而反映四十年后,当年的小人物对现今中国社会发展发挥的作用和贡献。不难看出,这样形象直观的讲故事,比新闻“直抒胸臆”更能震撼人心,引起共鸣。再如,每当夏季暴雨袭击城市,我们经常会在报纸或网站上,看到管网工人跳进水中冒雨抢修的照片,或者交警冒雨协助司机推车的照片,这样一幅幅小的照片就可以讲述出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既是突发事件新闻,也是典型故事,从中可见一张图片、一小段故事的影响力有时胜于千言万语的陈述。

二、新闻故事化——讲精彩故事

新聞故事化可以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但要讲好新闻故事却并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任何一种新闻形式都适合讲故事,也不是讲了故事的新闻就是好新闻。新闻的故事化需要新闻素材具备一定的故事性,也需要作者具备讲精彩故事的能力。我们现在提倡“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内蒙古故事”,就是这个要求。打开央视网新闻频道,《中国梦实践者》《微故事》栏目中的人物故事精彩纷呈。《中国梦实践者》栏目中又包括追梦中国、大国工匠、最美人物、行业先锋、军人风采、道德模范、创业圆梦、匠人匠心等子栏目,近千位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人物的精彩故事在这里进行了展示,让观众看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各类人物的精神风貌。他(她)们的故事代表着中国精神和力量,是典型的正能量中国故事。随便打开一篇人物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感人至深,表达着主人公身上突出的一种品格,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华网《新华深度》报道中,许多大的事件和国家政策都是通过典型事例的故事来反映的,例如:《改革开放40年:从一个“村”看一个国家未来》,通过记者采访中关村40年的变迁,以柳传志的创业历程,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突飞猛进的进程,也反映了改革开放激发出来人们的拼搏创新创业精神。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祖国各地,纷纷涌现的新人新事为新闻工作者书写新时代、唱响新时代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内蒙古也涌现出一大批楷模,他们都是我们记录和宣扬的典型,代表了时代的力量。例如央视今年推出的《启航新时代》《了不起,新时代》等专栏,通过全国各地的典型事件、典型代表人物的经历反映时代主题,反映时代事件。例如新闻《启航新时代: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甜蜜答卷”》,讲述了云南省十八洞村村民龙先兰在村里养蜂产业的扶持下,由无业游民到创业青年,再到遇到自己的爱人吴满金,夫妻俩共同创业致富的故事。讲好了中国故事,也讲好了百姓故事。例如从2017年开始,呼和浩特市陆续建设了300多座“青城驿站”,2018年还将建设500座,基本上覆盖了呼和浩特市的主要街道,为市民和游客,以及环卫工人提供了如厕和休闲取暖避暑的地方,是“厕所革命”的崭新举措。这一事件,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充分展示了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也体现了党中央从细微处关心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是讲好“内蒙古故事”的典型。

三、讲好故事,细节是关键

讲故事的手段从来都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讲亲眼所见、亲身体验的故事,也可以讲书本上的故事,结合图片边说边讲,也可以跟随主人公,有意识地去发现故事、捕捉新闻。因此,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内蒙古故事,就需要新闻工作者用新闻眼去发现新闻故事,把枯燥的新闻事件故事化,才能吸引更多的听众和读者。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呈现,不仅需要记者扎实的采访,还需要在行文时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方法,并能设置悬念、构建矛盾冲突,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新闻故事中注重细节描写能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它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色,呈现人物在新闻事件中的内心,映照出人物的生存状态,对读者有强烈的代入感。在新闻写作中,只有抓住细节,围绕主题对细节进行描写,这才会使新闻故事呈现出活灵活现、可触可感的状态。例如2011年“走转改”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投入基层,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走基层”报道,用笔、用镜头记录下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故事,一直延续至今。许多人物和故事感人至深。鲜活的素材来自于基层,好听好看难忘的故事也来自于基层,更来自于记者对于故事的真实把握和细节描写。例如央视推出的“走基层——蹲点日记”“走基层——第一手调查”“走基层——最美中国人”“走基层——干部下基层”“走基层——春耕调查”“走基层——在岗位”等十多个子栏目,每一位基层人都因为记者细致的观察、细致的描述和细节的体现,使他们的精神放大、价值放大。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新疆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通过八集新疆塔县皮里村孩子们上学之路的描写,展示了老少边穷地区孩子们求学之路的艰难,也展示出基层干部的不易。而其中最让观众记忆深刻的就是片子当中的细节描写,奔腾的江水、岸边的悬崖、悬崖上的上学路、孩子脚上破了的鞋子,还有家长们和村干部们组成的护学队伍,都是我们在看完片子后,脑海中久久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样的新闻所起到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是非常大的。

因此,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内蒙古故事,应该成为每一位新闻人的执着追求,无论新闻的传播方式怎样变化,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新技术手段,新闻讲故事的本质没有改变,只要展示了故事的细节、放大了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就是讲好了故事。

作者简介:王梅宇,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主任记者

编辑:王洪越

猜你喜欢
讲故事细节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基层在线
听冬神讲故事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