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清代文学家王永彬曾说过:“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作为班主任,我很庆幸我和我的孩子们能够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自这些孩子入学起,我便尝试实施了“六年阅读教育”工程,让孩子们在书香中得以熏染,在阅读中得以滋养,总之,让孩子们的童年在书的陪伴下快乐成长。
一年级时,孩子们还小,并不理解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这是老师留给他们的一项作业而已,因此每天完成“30分钟自由读”的读书任务只当是完成作业罢了,一学期下来虽然看似只是流于形式,但是孩子们渐渐有了读书的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怎样培养孩子们读书的质量呢?于是我在二年级开启了“每日半小时亲子阅读”模式,以润物无声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感受读书的乐趣。一学期的“每日半小时亲子阅读”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家长也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阅读榜样。
看到孩子和家长们浓浓的读书热情和丰富的阅读书目,我暗自窃喜我对孩子们正确的引领。与此同时我也陷入新的思考,孩子们的课外时间那么充裕,我应该趁热打铁,于是我又开启了“周末逛图书馆”的阅读模式,让孩子到图书馆开眼界,置身书海中感受浓厚的书香韵味,品味唯有读书品自高的精神境界。
两年的时间里在三级模式的阅读中,我发现孩子由最初的被动式阅读开始了主动阅读,在两年的坚持中孩子们阅读的习惯已基本养成。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在作业完成之后,多数时间内会拿起一本书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里安安静静地读书,可见读书可以养性,在孩子的身上初见成效!
看见孩子们在读书中发生的變化,我想,赢得好射手美名并非由于他的弓箭,而是由于他的目标。那我接下来该如何引领孩子们的阅读方向和确定的目的性呢?
于是我开启了“指定书目阅读”的模式,然后通过“书香伴我成长主题手抄报”“阅读大闯关”“阅读题海拾贝”等主题交流活动,让孩子们对指定阅读书籍进行交流分享,以此来避免孩子们在读书时囫囵吞枣,督促孩子们读得更细致、更认真,更好地掌握书中的内容。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爱的教育》这本书,在布置任务时,我告诉孩子们在一周的时间内读完这本书,并承诺在一周后进行“阅读大闯关”“阅读题海拾贝”交流活动,在这种“明确的任务指令”下,孩子们读懂了这本书的写作目的,体验到了什么是爱,明白了“爱”在世界上是无处不在的,只有真爱才能让世界更美好。通过对这本书的交流,孩子们之间学会了爱,我惊喜阅读的力量,阅读对于人的影响力真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我更加坚定了我的“阅读教育”理念,随着年级的提升,“阅读教育”也在一点点升级。从原来的静态的读书形式升级为动态的读书形式,即从数量上的要求上升到质量上的飞跃,从泛读到精读,从无任务阅读到有任务阅读,从不限时阅读到限时阅读。对于孩子们来讲又是一次阅读挑战。
我规定限时阅读的第一本书是《兔子坡》,要求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读完整本书,然后在微信群中发朗读视频,在网上完成阅读闯关活动,闯关成功后会拿到闯关证书,会得到奖励,这才算真正读完一本书。接到任务后,家长和孩子对这个新的阅读任务开始很好奇,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先打开闯关试题做了一下,结果第一关的三次机会浪费了两次,吓得家长和孩子们赶紧放弃投机取巧之心,马上拿起书一起认真读,并且边读边记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然后再闯关,在这期间,家长和孩子们一关一关地闯,有的时候闯两次失败时,马上放下,继续再仔细阅读,这样一天一天,光读书记录就差不多写了一本,当闯到最后一关并且成功时,家长和孩子们兴奋得又唱又跳,那种喜悦,就像自己登上领奖台一般。这期间家长还和孩子交流了读书心得,孩子们开心地告诉我,在这本书中,他们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和谐相处,这样就会互相其乐融融地好好活着,开心快乐每一天。听着孩子的讲述,作为老师真的很欣慰,这就意味着学生真正走进了书中并徜徉在故事中,享受着与书交流的快感。
三年来层级递进式的阅读模式,不仅让孩子们有了读书的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孩子们阅读的习惯;不仅养成了孩子外在的读书形式,而且还陶冶了孩子们读书的情趣;不仅让孩子们理解了什么是读书,而且还让孩子们懂得了为何而读书。
现在三年五班的孩子们,可以说在阅读中已成长为属于他们的模样,无论哪个学生,无论在任何时候,你都会发现,孩子们会自觉人手一本书,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汲取着书中的营养,品味着书中的滋味。看着孩子们徜徉在书海中幸福恬静的表情,我感到无比的喜悦与自豪,看见他们从懵懵懂懂的阅读到现在的自得读书之乐,已然走过了三载光阴,阅读真的是已经在孩子们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三年五班,关于阅读的故事还在继续,我和我的孩子们正在阅读的路上,相信一路书香的陪伴,定会有一路的思考,必将收获一路的成长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