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于学情的复习策略

2018-11-13 12:02林松华
新课程·小学 2018年8期

林松华

摘 要:在语文复习阶段,教师采取“啄木鸟行动”让学生制作纠错手抄报,根据教师手头记录的学生普遍错题选择针对性的综合练习,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自主梳理整册教材的框架体系和各个知识板块中的知识点,跟上多元而有效的奖励机制让语文复习省时有效。

关键词:有趣的纠错;有针对的练习;巧妙的梳理;有效的奖励机制

每个学期期末考试之前,各班都会有一两周的复习。这个阶段,是教师和学生最辛苦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会想着把整册内容再过一遍,生怕一点角落没有复习到,就会影响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大多数教师会采取“快速炒冷饭的方法”把整册课文梳理一下,接着会采取“题海战术法”“读读抄抄背背”等传统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费时又费力,教师不是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就是在课后改试卷改得两手发抖;学生不是埋头做题,就是读读抄抄。如一些教师会让学生毫无选择地练习十来张往年的各地试卷甚至更多,一些教师会让学生做完整本试卷。这样毫无选择的练习里面很多内容是重复了一次又一次,这样的复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也是苦不堪言,效果也甚微。

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也就不同,对教材中知识的接受程度、训练能力的层次也必然是不一样的。那么复习就应该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有趣的纠错法——啄木鸟行动

语文教学中,出现错误是免不了的。出现的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复习阶段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纠正错误要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激发,整个纠错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能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纠错过程不仅是学生纠正知识错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期末复习中,为了摸清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让学生找错题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啄木鸟行动”是一种自主有趣的纠错行为,让学生制作“我是小小啄木鸟”纠错手抄报。让学生寻找自己平时的作业中的错误之处,并写在手抄报中。“啄木鸟行动”中发现有的学生平时错别字特别多,整张手抄报以字为主;有的学生对句式的掌握特别欠缺,他以句式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经过每位学生各自行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

一些学生平时作业中错别字较多,教师平时用编字谜、编儿歌、区别字义等多种方法,学生当时也能记住一部分,可在运用中还会出现大量的错别字。复习阶段时间紧张、字数多,每一个字都用编字谜、编儿歌、区别字义等方法太费时。假如让孩子简单重复地抄写错别字,学生积极性不高。利用“我是小小啄木鸟”行动,让学生制作错别字手抄报,学生乐于学习,效果也就不错了。记得一位家长朋友圈里这样评价女儿的“啄木鸟行动”:这估计是她最喜欢的纠错题方式了!

小学生的天性喜欢涂涂画画,把枯燥无味的机械复习转变为有趣的作画形式,学生个个都能用心完成。这种手脑并用的方法,学生兴趣浓厚,效果也很不错。

二、针对综合练习——错题本

同样的一本教材,不同学校的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同,不同班级的学生掌握的情况也会不一样。然而,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图方便直接下载网页上的提纲让学生练习,有的甚至给学生做历年来各地的期末试卷。这些提纲、这些试卷虽然都有它的可取之处,然而不作选择地让学生反复做题第一大弊端就是费时。很多提纲、试卷中的题目都有重复现象。让学生重复机械地训练学生就会有倦学的现象,甚至厌学。

通过“啄木鸟行动”,学生根据各自的错题快速了解自己的知识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由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全面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不恰当,一些知识点在课堂中没有落实,或者重难点没有突破也是在所难免。教师根据学生的纠错作业寻找普遍性错误,予以记录;整理提纲让学生进行复习,避免重复机械地练习。

如,二年级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对音序查字法掌握得还不够:对声母在字典中的位置是清楚的,但對韵母的顺序,还有声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字都搞不大清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老师在复习课上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现场练习检查,大部分同学掌握了音序检字的方法。

又如,三年级教师在整理学生错题时,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错题中有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中的对联写不出来。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落实这一知识点所引起的,这就是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缺陷。针对这些知识缺陷,教师就可以利用期末复习的机会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这样,课堂中的缺陷在复习过程中就得以弥补了。

当然纠错并不是简单地找出来就永远掌握了。很多时候,错误是会反复出现的。这种错误有的是学生自己不经意间产生的,如:“当初”的“初”字左边写成“礻”;“温暖”的“暖”右边写成“爱”……这些错误,只要有谁一指出,学生马上就会认识到的。也有的错误,是学生再次练习后还没掌握的。如,三年级教师在很多学生的纠错手抄报上发现提示语在前、在后、在中间时引号运用不正确。教师把此类题目整理在针对性练习中,发现学生错误还是很高。针对以上反复出现的错误,教师设计专项训练加以突破,如对反复出现的错别字等简单的反复性错误,可以用小组合作,互相纠正的方法。对学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点,如引号的运用,就可以用“加引号”“用指定的引号写话”等多种专项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比“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复习要节省很多时间,使得错题中的“钉子户”有时间去突破,快速弥补平时教学中的不足。

三、巧妙的梳理——思维导图法

语文是以组为结构单位的。学完上一篇马上又进入下一篇课文的学习,课本中各个知识点和训练的能力在学生头脑中是以零散的形式存在的。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以上的纠错行动和针对性练习,都没能使教材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系统。期末复习除了让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与各种能力之外,还应让学生从总体上对教材有所了解和对知识体系有所掌握。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教材和各知识板块,能很快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系统。

在梳理教材时,让学生把整本书画成一张思维导图,它以整冊课本名称为中央关键词以辐射线形连接各组教材的主题,再以各组教材的主题为中央关键词以辐射每篇文章,以每篇文章为中央关键词以辐射出文中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主题思想等。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就可以让学生以三年级下册语文为中央关键词,以辐射线连接我们的生活、名人故事、金秋时节、发现秘密、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祖国、生活中的问题、爱是什么等八个主题,以各组教材的主题为中央关键词以辐射每篇文章,如:以名人故事为中央关键词,以辐射《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等四篇课文,然后再以每篇课文为中央关键词进行辐射。

以往八组课文至少要用八节课来梳理。采用思维导图法,只要两节课,基本就可以让学生复习梳理归纳整册教材。

各个知识点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梳理。三年级课本中出现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等修辞方法。学生可以以修辞方法为第一层中央关键词进行辐射,再以六种修辞方法为第二层中央关键词进行辐射,从而理清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例句等。又比如三年级出现的各种段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段式为第一层中央关键词进行辐射,再以“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等段式为第二层中央关键词进行辐射,从而理清各种段式的特点以及例子等。

作文复习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学生写作经常会无话可说,有时还会有离题的现象。写作时用思维导图画出框架,然后再动笔,就永远不会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困惑了。思维导图也是控制写作字数的一个绝佳工具。学生可以根据导图调整各部分的文字比例。复习时,用思维导图梳理习作规律,打开学生发散性思维。这样,经过融会贯通的复习,学生的写作水平会进一步提高。

传统的复习,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则是昏昏欲睡。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教材,让学生在画画写写中,动手又动脑。每一位学生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有把思维导图画成大树的,有把思维导图画成星空的,有把思维导图画成大海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抓住某些方面梳理内容,并在导图上开枝散叶。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假如说教师的逐一复习,让学生成为“知之者”,利用思维导图法就是让学生成为“好之者”,甚至“乐之者”。

四、有效的奖励机制

吴郁葱老师的《心理学视角下的习惯养成》中提出:任何行为都可以从认同开始。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样也不例外。在期末复习中,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与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复习阶段的分数往往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教师往往会只根据每一次的提纲、试卷中的分数进行奖励或惩罚,而忽略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努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奖励的往往只是名列前茅的部分学生和进步特别明显的少数学生,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肯定。这样的评价虽然对部分学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大部分学生还会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形成表扬一位、打击一大片的局势。

多元的评价机制给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同样的思维导图作业,可以分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评价。有的学生思路特别清晰,他们的思维导图一目了然;有的学生擅长画画;有的学生字迹特别端正。在评价“我是啄木鸟行动”中,也可以从学生的画面设计、字迹美观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在评价综合测试时,可以分正确率高、字迹端正多方面进行。正确率方面还可以细分为阅读、习作、基础知识等多方面,基础知识还可以分字词、句式、篇章等进行评价。总之,只要另起一行,每一位学生都有第一的可能。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教师随时可以根据学习态度、掌握情况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复习阶段奖励机制千万不能只是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奖励机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展示学生的优点。如,思维导图、手抄报、背诵等。

参考文献:

[1]朱再剩.小学语文复习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1).

[2]张芸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复习课的效率[J].课外语文,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