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升自身哲学素养贵在润物细无声的思考

2018-11-13 12:03张泾泾
新一代 2018年13期
关键词:哲学价值人生

张泾泾

摘 要:主要介绍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素养、如何培养和提升哲学素养这三大问题。哲学精髓的东西留在脑海里,镌刻在骨子里,融化在血液里,终其一生,受益无穷,那是哲学赋予生活的解读。培养和提升哲学素养要从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力求知行合一这几方面来探讨。作为新时代青年,通过哲学的反思与批判,通过哲学对现实世界的治愈,提升人自身,将自我变革的更美好,使人更可能成为人、更加成为人。

关键词:哲学;生活;素养;人生;价值

一、什么是哲学

首先,我有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我相信这一问题是每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都会思考并会回答的问题。每一答案因人而异,黑格尔的答案不同于康德,亚里士多德的答案也不同于柏拉图。也有各种智人或愚人跳出来说:愚蠢的凡人啊,你们都错了,只有我这样的才是真正的哲学。我们或者可以说,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哲学。实际上,“哲学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还是在探讨一种确定的、人类共知的答案,这或许注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要期望有一句话可以概括哲学的本质,即便它概括的再好,听完之后还是不知道哲学家在研究什么,我们领略到的也只是哲学问题的千万分之一。从古至今,似乎整部哲学史都可以用来解释“什么是哲学”,其中,风格各异,与众不同,但仍旧归纳提炼不出正面、精确的答案。哲学是一部什么史,它需要世人不断去剖开它,分析它,理解它,这样才能不断地去接近哲学的真谛。

当然,刨根究底的人们是不会满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这样的答复的。或者我们可以来做一个比喻,将哲学与文学诗歌比较,诗歌文学的内容看上去好像一朵花,告诉世人表面的浅显的人生道理;而哲学的内容就好比是提取了花中的精华,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一系列的哲学分析,告诉你更本质更透彻的人生哲理,这样的解释似乎更能让世人理解和体会。叔本华说思想家的作品想要做到很大的名声是很难的,因为大多数人的第一眼总是会被美好的事物吸引,而就算有幸被阅读到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理解,若还要让他公之于众,将这种思想传播下去,那岂不是难于上青天。所以能够经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作品有幸能留到今天是非常值得一读的,比如经典哲学著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研读其中滋味,便能通晓马克思不是哲学家而更似预言家,有远见的预言家。我以为,哲学的目的就是让你拥有更多的思考角度,让我们更好地学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或许,转换提问方式能够对这一彻底的追问可能获得一种回答。我以为,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价值论的:“哲学应该是什么?”对于哲学的理解有很多层次,应加以区分。首先,哲学是一门学科,是众多学科中的一部分;第二, 哲学是一门学问,就是所谓的问题,它需要我们一步步深入其中,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第三,哲学是一项事业,可以说是那少部分自称是“哲学家”的普通人从事的活动,也可以说是教授我们知识的人民教师。第四,哲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我们生活,又实践于我们生活。哲学的历史就是一个越来越贴近人的现实生活的过程。现代哲学讨论的是科学的发展和人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感受。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越来越生活化的过程。所以说,哲学的历史,是一部人类史,也是一部生活史。

换句话来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哲学的界定更多的是对生活的解读。哲学是关于智慧的事情,智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学习、体会哲学,从哲学中汲取智慧,让生活变得踏踏实实,求真务实,而不是虚虚飘飘的。通过哲学的反思与批判,通过哲学对现实世界的治愈,我以为,提升人自身,将自我变革的更美好,使人更可能成为人、更加成为人,这应该才是哲学的全部真谛所在。

二、什么是哲学素养

对现实世界的向往隐含着一个人的哲学素养,从大的方面看应该包括如下内容:通过对哲学的学习,从哲学中汲取智慧,逐渐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养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求真务实,塑造健全的人格;能够用多种视角和方法去观察、分析事物,坚持独立思考和判断,自身的历史性、批判性和辩证性需要特别把握,批判性思维是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思想技巧和习性。学习哲学是一个感知、感悟与理解的过程,我们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追求人生意义和实现人生价值都离不开良好的哲学素养。

三、培养和提升哲学素养的路径

(一)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哲学是对生活世界的总体性思考,任何哲学都植根于生活世界中,才能获得与这个世界持久的意义关联。所以,“生活世界问题与其说是一个局部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哲学的普遍问题。”回归生活世界,批判性思维是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思想技巧。哲学课程是启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最佳课程。没有对事物的反思与批判,就不会有对现实的超越和创新。放眼社会,众多世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时,缺乏对自身的思考,同时也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仅仅凭借他人的建议和自我的感觉来处理问题。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冷静下来,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对待同一件事情、同一个问题的思考,我们要能够用多种视角和方法去观察、分析事物,坚持独立思考和判断。养成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就有了分析問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思考问题会通过积极思维独立解决问题,或者说具有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联系着,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用运动、变化、发展、整体的眼光看问题。每个人面对事情时都会因为各自曾经的经验而拥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把这种不同的观点看作是正方和反方,加以总结、凝练、整合,这便是事物相对完整的观点。柏拉图的代表作《对话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面对同一个事物,两位主人公因为思考角度与观点皆不同,因此结果也不同。但是他们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彼此对于事物不同角度的理解。故事告诫我们,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整体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个环境中去考虑。系统地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你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互动。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我们既要整体地看问题,更要动态地看问题。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总结和思考并且不断完善自己,从整体的观点看待和把握事物。任何事物都要辩证的看待,比如:利益与危害,有利益就存在着风险,存在着危害现象的发生。光有益而无害的事是没有的,益、害是相互的,就像炒股,你的益就可能是他人的害,因为人人都觉得挣钱为益,那么你的挣钱就是建立在他人赔钱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正确分清利害关系,用长远的、整体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认识世界。

(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自然界是物质的,这一世界观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现实,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使点子、方案、办法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

当下,我们很多时候,把握不了生活参照的尺度。于是我们很容易处在两个极端之间,要么就是全面跪拜,备感碾压,无法喘息;要么就是全面抵制,各处找茬,拒绝接收;或者在这两者之间剧烈抖动,内心不得安宁。我们进入了一个误区,也就是我们认知的标尺在漫天飞舞的成功故事中,消失了。社会媒体为了眼球炮制各种新闻消息,我们被带跑了。就像没有根基的草,风往哪吹,我们往哪倒。我们的专注点放错了地方。媒体把你的专注点带成了向外寻找,而我们的认知资源有限,于是没有多少甚至完全无精力,向内寻找。于是我们可能完全没有多少时间在关心自己,我们只是在意某个大牛在过去某个时间做了什么,但是我们却不关心自己当前是什么客观情况在什么位置。而当我们忽略了自己的情况的时候,我们最容易做的事就是,好高骛远,或者妄自菲薄。

但是个人成长其实就像国家发展一样,国家要考虑“国情”,个人要考虑“实际情况”。也就是你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国王,你站在自己领土的最高处,俯看全境,哪里是高山哪里是平原,哪里是河流哪里是沙漠,哪里是沼泽哪里有岩层。而你的成长体系,就是要构建,并且只能构建在这块土地上。所以你要做的事情,首先,你要做一个相对完备的地理信息勘探,你需要知道地形地貌水文,你要知道如果这是一个高楼,你必须把基础打在坚硬的岩层里。其次,你的楼只能由你自己来建,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事业,没有乙方施工队,你只能自己做自己的甲乙方。最后,你的成长体系,只能一点一滴地长出来。就像植物发芽一样,从现有的情况,慢慢地往上长。

(四)力求知行合一。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钱钟书先生又云:若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不过是一个邮差罢了。结合自身经历,实践比书本知识要更让人领略到其深刻內涵,毕竟,书本理论源于实践而且是经过不断实践来验证的。纸上得来终觉浅,方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就好比一张地图,实践就是一双鞋,终日在书本理论游行就像画饼充饥,只有走出一步步脚印才能拥抱实在。

从知行合一涵义上看,“知”字表示广大世界,学是为了用,如果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是不能领会到其实在内涵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哲学精髓,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将其潜移默化地应用于生活中。生活是一杯意境深远的好茶,越品才越有滋味。

哲学对学生智慧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一招一式之功,需要长时间的熏陶。通过对哲学一步一步的理解与感悟,智慧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大脑里,人生才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有了更加坚定的脚步,以及更加无畏的勇气。没有哲学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人生的哲学是空洞的。人生处处皆哲学,只要我们不断追求,以哲学的视野探寻人生境界,就会收获最真实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生活世界现象学》[J].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第258、271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孙正肆.哲学修养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哲学价值人生
菱的哲学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独一无二的你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