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2018-11-13 12:02刘佳莉
新课程·小学 2018年8期

刘佳莉

摘 要:泰戈尔曾说:“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卵石臻于完美。”文因美而存在,语文学科是蕴含美的学科。通过对儿童进行审美化的教育,才能培养他们美的感知力,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塑造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欣赏;审美建构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是体现美、发现美的学科。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是我们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任务。如何让语文课堂绽放美的魅力,需要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来促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让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言说。

一、教态与文本的亲密融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品质。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抓住教材文本中美的字词语段,将学生带入充满魅力的语文殿堂,让他们在自由的审美中享受美、发现美,形成审美能力。其次,教师要利用教材文本中令人忘我的情境、让人心灵迷醉的意象等,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体味文本中的语言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应是“性情中人”“富有美感”之人,以此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氛围。我们可以把语文课上得婉约动人,也可以把课上得如长江、黄河般的气势宏伟。我们可以选择清新自然的境界,也可以追求行云流水、意蕴深厚的任何一种美,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去充实语文教学过程。如此一来,就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学生整个心灵都会被浸润,课堂上就会流淌美妙的旋律。在这样美的语文环境中学习语文,也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本的美。

二、美读与课堂的情感唱和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美读能让学生入情入境,使文中富有诗意、富有美感。它是语文课堂中灵动鲜活的生命之音。因为作用于听觉与视觉的语言文字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隐藏于视听信息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些要靠读者心灵的眼与耳来把握。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这无疑说明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美读的重要意义。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在深刻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处理好轻重、缓急等,使用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读,哪怕是枯燥的说明文也要努力读出它的韵味来。朗读有时如涓涓细流沁入心田,有时又如似淅淅细雨沁人心脾,它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迅速进入形象思维,引发学生回忆、思考,唤起学生对文章形象的共鸣。

三、想象与美的多彩编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同时,丰富的想象力是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焰,是牵引儿童情感的丝线,它能点燃孩子们蕴藏的思想、感知、想象和思考,能释放出感情的力量、意志的力量、智慧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和自我奋进的力量。

在教师的引导想象下,语文课堂绝对是充满生命力的。因为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他们开始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和欲望,他们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张扬。如生动而有趣的《小露珠》,伴随着我绘声绘色的描述,孩子们仿佛进入了美丽的大自然,随着多媒体的播放,孩子们看到了花儿张开的笑脸,太阳公公的光彩熠熠,小露珠的圆润可爱……这时的孩子们仿佛自己就是一滴可爱的露珠,他们激动得又笑又跳,盡情地享受着晨光中的朝气。个个都陷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当我让他们把想象的内容表现出来时,情绪高涨的孩子们创造出许许多多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想法,有的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想象;有的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的想象;还有的用画画和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的激情被点燃了,从他们一个个闪亮的眼神中,我似乎发现了一种潜在的希望即将迸发。原来课堂如此精彩,学生的学习可以如此的出彩,教师与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如此程度的产生和谐与灵动的美。

小学语文是体现美、需要美的学科。孩子们需要美的熏陶,需要语文课堂上多姿多彩的美。让我们选择“美”的教学手段,运用“美”的教学语言,显现“美”的教学内容,让语文课堂美起来,从而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并热情地创造美,在美的世界中徜徉,在美的环境中成长,让“美”在语文课堂中扬帆起航!

参考文献:

[1]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徐汝智.美学与小学语文教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

[3]纪育华.母语教学与人格塑造:小学语文教学创新[M].科学出版社,2013.

[4]孙立明,杨学谅,陈义城.创新性教学及课堂教学实录(小学部分)[M].沈阳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