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究底,还语文课堂一片生机勃勃

2018-11-13 12:02徐小党
新课程·小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造力小学语文

徐小党

摘 要:课堂气氛沉闷,可能是很多老师都会遇到的情况。特别是上公开课、示范课、录像课的时候,教师更怕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感觉学生不配合,总是自己一个人在唱独角戏,那么,这节课就肯定是失败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机勃勃;创造力

在遇到课堂气氛沉闷这种情况的时候,有些老师总会牢骚不断,埋怨个不停,首先怨的是学生。我们的孩子就像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死气、沉闷可不是孩子的天性。老师最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从自己的课堂中找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自己先“活”起来

几千年的“师道尊严”观念,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老师认为在学生面前就应该是高高在上,是不可侵犯的。显然这种观念已经不适用新课程的要求了。教师要转变师生关系,要和学生平等相处,要变板着面孔为带着微笑的面孔上课,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蔼可亲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自己定位为导演、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和激励者。儿童是感性的,都喜欢年轻、漂亮、有活力的教师。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年龄和相貌,但是我们可以提升个人的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用语,让它变得生动有趣、灵活多变,让每一句话都能大幅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会喜欢你所说的每一句话,进而喜欢你这个老师。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学生认可你这个教师后才会喜欢你的课堂。

二、导入要新颖,要能瞬间激活课堂

很多名师大家都特别重视导入新课环节,有的是用诙谐的自我介绍,有的用才艺展示,有的用游戏,有的用歌曲,有的用猜谜语……无论哪种方式,目的都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关注到学习内容,进入学习状态。

我特别欣赏薛法根老师执教《雪儿》一课的导入方法。薛老师说:“每个人都有名字。我的名字叫薛法根(书写在黑板上)。念念老师的名字,有什么感觉?”学生直言不讳,有的说很拗口,有的说很生硬,有的说不太好听……老师并不生气,接着说:“看起来大家都不太喜欢我的名字。但我却感到很自豪,因为这个名字寄予了我父母对我的殷切希望。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夸赞学生的名字好听、响亮。最后,老师小结说:“其实,每个名字后面都饱含着父母、亲人对你们殷切的期望、美好的祝福、无限的关爱。再来念念这个名字,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板书:雪儿)

這样的导入,既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就像朋友在聊天,学生有话可说,说得开心,在谈话中不知不觉地导入了课题。

三、教学时要“惊”到学生,让思维“动”起来

所谓“惊”到学生,就是指一节课中至少要有一个让学生感到惊讶、惊叹、好奇、有趣,能触动他们的心灵的环节。这个环节也叫做“深井”环节。一节课要“深挖一口井,不凿十条沟”。

“深井”环节无疑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堂课的亮点。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凸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放权于学生,让他们有发言权,充分说出他们所思、所感、所悟、所疑。听、说、读、写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都在这个环节中得到体现。这样他们才有乐趣,他们才有机会表现自己,才有机会培养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雪儿》一课时,我将第5节作为一个深井来挖,我是这样教学的:

第一步,自由读,小组交流讨论: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场面?从哪儿看出来的?(抓住“转着圈儿”“咕咕直叫”“喃喃地说”体会雪儿和“我”心中依依不舍。)(板书:不舍)

第二步,指导说话:雪儿咕咕直叫,好像在说什么?雪儿会怎样向“我”祝福呢?既然不舍得,干脆就不放了,把雪儿留在身边一起生活可以吗?(指名说说)师总结:爱她,就要给她自由,给她快乐,再舍不得也要把雪儿放飞蓝天。(板书:不舍 放飞)

第三步,写话训练:同学们让我们拿起笔,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把告别时的情景写下来。(出示:雪儿又飞到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好似在说:__________。我望着它那金黄的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__________。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心里十分快慰,默默地说着:__________。)

学生写完之后交流,师总结:真是情深深意浓浓啊!(播放轻音乐:《秋日私语》)

四、结课时,别让学生“空手”离开

我觉得,在结课的时候让学生带点“东西”走,会让他们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恐龙》,最后一节写道: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人类至今尚未解开这个谜。在结课时,我问道:“对于这一节,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把小手举了起来,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到底恐龙是怎么消失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离开。这样定会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搜集资料的欲望,很好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不再怨天尤人,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自己的课堂找原因,定会唤回儿童的本性,还语文课堂一片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吴凤华.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机勃勃[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13):27.

[2]苗素芳.让小学语文课堂生机勃勃[J].学周刊,2015(13):108-109.

猜你喜欢
创造力小学语文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孩子唤醒了我的创造力
智商、创造力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