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青,张君玉*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常州 23100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使得肝癌的患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肝癌病情凶险、并发症多且病症复杂,这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同时多数肝癌患者常常会因疾病反复发作及疗效不显著产生负性心理,这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不利,所以加强肝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本次研究结合临床实践,探讨了心理护理对肝癌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肝癌疾病,患者也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2.3±3.4)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1.9±3.3)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
两组均给予患者介入手术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系统性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2.1 术前访视并同患者进行积极沟通
在介入手术治疗前3天,可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谈,主要询问患者当前心理状况、情绪状况、病症情况等,根据访谈情况了解患者具体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表述的不良心理具体状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所有的心理护士均结构系统的培训,掌握心理干预方法、自我情绪记录等方法,确保心理护理的有效性。
1.2.2 实施阶段性心理护理
介入手术前4~5d,积极同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对疾病治疗的不利影响,同时结合患者具体心理状况该与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
介入手术前1~3d,教导患者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注意力转移法,主要是通过看娱乐电视、下象棋、散步等分散注意力;信心疗法,主要是向患者介绍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让患者意识到积极配合治疗对病情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性;相互鼓励法,主要是护理人员可以创建网络交流平台,患者自愿参与,患者可以与自己患同样病的患者进行沟通及宣泄情感。
介入手术后,告知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发,并告知患者自我护理的方法,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使用Piper疲乏量表(PFS)[2]评估两组患者癌疲乏性程度,量表包含行为、情绪、感觉、认知四方面,总计22项,各项评分为0~10分,总分为0~22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疲乏程度越严重;应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3]评估患者负性情绪,包括回避、放弃两方面,总分为5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应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制定的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后PFS、MCMQ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癌疲乏性、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癌疲乏性、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PFS MCMQ 生活质量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32.25±15.57 71.26±10.39 40.32±4.49 20.18±3.11 75.32±7.36 91.26±6.63对照组 130.11±15.29 94.23±11.38 41.13±4.16 27.75±3.48 75.85±7.22 83.37±6.07 t 0.636 9.660 0.953 10.512 0.333 5.688 P 0.527 0.000 0.343 0.000 0.740 0.000
对于肝癌患者,通常采取介入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受患者认知度低、临床治疗、疼痛等因素影响,大多数患者会产生癌疲乏性及负面情绪,这对患者疾病治疗有重要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疾病治疗期间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系统性心理护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模式,将其应用于肝癌行介入手术患者的治疗中,主要是通过术前访谈了解患者情绪状况,同时在不同的阶段给予患者个性化情绪干预,这样主要是一方面提高患者自我情绪管理及调节能力,另一方面让患者产生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行介入手术期间就给予患者系统性心理护理,结果显示相比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PFS、MCMQ、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这充分表明心理护理对肝癌患者治疗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肝癌行介入治疗期间,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癌疲乏性及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