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桃
(淮安市中医院社区卫生管理科,江苏 淮安 223001)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 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中医护理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的价值也逐渐得到了临床的认可[1]。本文对中医护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方面的效果进行分析。
选择我院从2015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 年 WHO 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均排除合并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62例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53~86岁,平均(71.28±3.92)岁,病程3~21年,平均(12.77±1.84)年;对照组62例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52~85岁,平均(71.76±3.56)岁,病程3~23年,平均(12.90±1.847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定期血糖监测、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1)中医情志护理: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与糖尿病的发生息息相关,因此实施情志护理十分必要。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根据思伤脾、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2]等中医理论,评估其心理状态,明确情志类型,为其讲解情绪与糖尿病的关系,对其开展五情相胜、情志相胜等疗法,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耐心解答其疑问,纠正其错误认识,鼓励其参与娱乐活动,从而缓解其不良情绪,克服恐惧心理,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的膳食,根据其体重、身高、活动强度等计算每日的总热量,科学对餐次进行分配。根据患者证候分型给予不同的食疗方,如肝胃郁热证进食黄瓜、苦瓜等开郁清热之品,对阴虚燥热型给予滋阴生津性食物。(3)运动护理:适度的运动锻炼对改善血糖、血压具有较好的作用。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运动时注意循序渐进,劳逸结合,避免
空腹运动。(4)中医特色护理:取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进行双下肢穴位按摩;中药泡足部以活血通络,改善循环;耳穴贴压以改善内分泌;可并腹泻者给予中药贴脐健脾止泻;糖尿病肾病者给予中药直肠滴入,以排毒、消肿;还可采用艾灸、穴位贴敷等。
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比较。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x2检验。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用量比较
观察组满意率为 96.77%(60/62),对照组为83.87%(43/6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90,P<0.05)。
中医护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症候分型给予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案,使护理人员按照程序实施护理,更专业化、系统化、条理化,避免了盲目性,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同时根据患者特点有针对性的帮助其解决情志、生理等各方面的问题,较常规护理的饮食控制、运动控制、药物控制更具有特色和优势。
中医护理从患者的情志调节、饮食指导、中医特色护理等方面实施辨证论治、辨证施护,使患者整体达到身体机能的协调统一[3,4] 。
情志护理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其情绪变化的基础上采用五情相胜、情志相胜等多种方法帮助其消除不良情志因素,改善其不良情绪,使其达到整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饮食调护根据季节、病症等的差异根据相应的食物,使患者机体气机失调、寒热失衡的状态得到纠正[5],调和脏腑之气。穴位按摩可有效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耳穴贴压有利于调节气机、疏通经络;中药足部泡洗有利于改善足部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资料报道相似[4]。提示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率。
总之,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实施中医护理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