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二中 陈金华
高考作文的评分要求分为两大等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要让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甚至满分,考生就必须在完全达到基础等级写作能力的基础上,保证发展等级写作能力的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层面的考纲要求包含“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方面,其中“有文采”的具体要求为“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优秀的文章,不管是什么文体,都追求内容和形式俱佳、思想与文辞并美。“有文采”的语言,能从语言形式上反哺文章的内容与意蕴,给文章增添色彩。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不少于800字。
2018年1月31日晚,“月全食血月+超级月亮+蓝月”三景合一的天文奇观,引发观看热潮。其实,用天文望远镜看月亮这个悬挂在天空中的星体,人们会发现它长着一张坑坑洼洼、灰沉沉的“麻子脸”。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月的内涵很丰富,有嫦娥奔月,有中秋赏月,有清风明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文题是典型的材料作文题,呈现为“材料+要求”的组合形式。文题中的“以上材料”共两段,共同呈现出事物现象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技、理性、真实、外在、美,一方面是人文、感性、想象、内在、丑。其中第1段材料又可分解为两个小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景观与生活现象,一方面是科技与理性认识。写作要求中的重要提示为“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的具体要求,可知文题强调的是理性认识与思考。“意在笔先”,写作前考生应以材料第1段和第2段含意之间的关联为基础确定立意,形成观点,这需要考生在审题时注意对材料的全面审读和整体把握。
依据材料,立意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1.科技与人文,或理性与感性
材料第1段的重点在后半部分,讲的是对月球的科学探索,属于理性的认识与探究;第2段从“中华传统文化”层面赋予月亮以人文内涵,属于感性的情怀与精神。由此可从“科技与人文”或“理性与感性”的关系立论。
2.真实与虚幻(想象)
在材料第1段中,月球呈现的不管是三景合一的天文奇观,还是坑坑洼洼的“麻子脸”状态,都是客观存在的,是真实的;而在第2段中,月亮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丰富内涵都是主观想象的,是虚幻的。由此可从“真实与虚幻(想象)”的关系立论。
3.美与丑
材料第1段,以“其实”为界,前后呈现的是月亮外在层面的“美”与“丑”;第2段呈现的是月亮内在层面的“美”。由此可从“美与丑”的关系立论。
4.外在与内在
材料第1段主要体现的是月球的外在特征,第2段体现的是月亮被赋予的人文内涵。由此可从“外在与内在”的关系立论。
严格来说,单独从材料第1段或第2段的含意中提炼立意也应算切题,但在立意境界上与综合两段材料立意相比要低得多。
科学当为幻想留下余地
○北京一考生
①传统文化是蕴藏着人类原始幻想的朦胧美感与千年岁月洗涤后的温柔。然而随着科技进步,这种朦胧被打破了。当现代科学认为传统是“幻想”“愚昧”,我们当如何应对呢?
②不得不说,科学是为人类的生活做出极大贡献的。虽然三景合一的天文奇观在天文望远镜中只是张坑坑洼洼的“麻子脸”,但这是人类探索精神取得回报的体现。人类是有前进和探求的欲望的,从“航天第一人”万户在椅子上绑上火药开始,这种精神不断得到发扬,终于,我们有了飞机,有了今日的美好生活。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科学探索是必要的。
③但科学与美学往往相悖。因为美学往往蕴含对朦胧意蕴的追求,而科学总是以明确的标准区分一切。蒙上纸、纱的窗很美,可科学创造了玻璃,不美,但很实用。古时的神话多来源于幻想,天有雷雨,于是人们幻想出雷公电母;月有圆缺,于是人们幻想出天狗食月……这些由主观世界创造出的幻想名为“文化”,虽不科学,但很美。
④在人类由传统社会跨入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人类一度试图以科学毁灭文化,毁灭美,不给幻想留一点儿余地。西方人拆毁教堂,试图将进化论的提出者捧上神坛;东方人破除孔教,试图以现代化的西方文明迎接新纪元。其结果当然是信仰的空虚与道德的沦丧。《局外人》中的默尔索,洞悉神的无力与死亡的无足轻重,理性却冷漠。人类试图用工业文明征服自然,却忘了“数罟不入洿池”的教诲,以致烟霾处处,病殁横生。我想,我们没有人愿意这么活着。
⑤事实上,那些绮丽的幻想是民族的根,也是文化的魂,不可动摇。因此,当以科学驱除愚昧,守护文化的精华,而不可以之打破美好的幻想。嫦娥奔月、清风明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清晰的望远镜是我们为民族探索未来、提升实力的手段。若后者打破前者,手段和目的倒置,我们就算对宇宙完全明了,意义也大打折扣。
⑥我们应当守住幻想,保护传统,让科学为幻想留下一处精神与文化发展的空间。
上面的文章在立论、素材选取、结构安排及行文论述等方面都有可取之处,可判为二类文。这篇文章,除将“病疫”写成“病殁”,出现“传统文化是蕴藏着人类原始幻想的朦胧美感与千年岁月洗涤后的温柔”这样的病句,以及部分语句表意不清之外,在作文发展等级“有文采”的层面,还可加以修改。
首先,力求词句灵动,丰富语句意蕴。这里主要从遣词用语灵动和句式运用多样化两方面入手。如第①段中的“随着科技进步”显得单薄、生硬,若修改为“随着时代潮流奔涌、科技日新月异”,则遣词用语更显灵活。又如第④段末尾“我想,我们没有人愿意这么活着”,第⑤段末尾“若后者打破前者,手段和目的倒置,我们就算对宇宙完全明了,意义也大打折扣”,从强调文章观点的角度出发,可以在句式上稍作变化,比如将其改为设问句或反问句,以加强语气与情味。
其次,适当运用修辞,使文意增色。如针对第①段中的“当现代科学认为传统是‘幻想’‘愚昧’”,可适当运用修辞,将其改为“当现代科学为传统贴上‘幻想’‘愚昧’的标签时”。再如第②段中“我们有了飞机,有了今日的美好生活”一句,气势稍显不足,补充丰富一下,使之成排比句会更好。第③段可以综合考虑修辞运用,使段落观点得以阐明的同时,文采更出色。
再次,注意灵活表达,使情思丰盈。议论文写作,虽以议论为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但并不排斥其他表达方式的运用。本文若能够在议论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同时注意体现一定的语言风格,文章的情思会更丰盈。如本文第⑥段,就可以化纯议论语句为议论抒情结合的语句,使段落内容理性与情思兼具。
可修改的具体点当然还有,但基本上都属于上面三个层面,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科技当为幻想留下余地
○北京一考生
传统文化蕴藏着人类原始幻想的朦胧美感与千年岁月洗涤后的温柔。然而随着时代潮流奔涌、科技日新月异,这种朦胧被打破了。当现代科学为传统贴上“幻想”“愚昧”的标签时,我们当如何应对?
虽然三景合一的天文奇观在现代天文望远镜中只是张坑坑洼洼的“麻子脸”,但这是人类探索精神取得回报的客观体现。人类有强烈的探求精神,从“航天第一人”万户在椅子上绑上火药开始,这种精神不断发扬,于是我们有了客运飞机,有了载人飞船,有了人造卫星,有了现代工业文明,有了今日精彩的世界。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科学探索肯定是必要的。
但科技与美学往往相悖。美学往往蕴含对朦胧意蕴的追求,而科技却以明确的标准企图冷静地窥视世间的一切。蒙上纸、纱的窗,因美学与文化的元素,产生一种朦胧美;可科技创造了玻璃,虽然实用,但美变了味。古时的神话多来源于幻想,水有千尺,于是人们幻想出河伯龙王;天有雷雨,于是人们幻想出雷公电母;月有圆缺,于是人们幻想出天狗食月……这些由主观意识创造出的幻想事物,名为“艺术”或“文化”,虽不科学,但很美,滋养灵魂。
人类在由传统社会跨入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一度试图以科学毁灭美,毁灭文化,不想给幻想留一点儿余地。于是西方人拆毁教堂,试图将进化论的提出者捧上神坛;东方人破除孔教,试图以现代化的西方文明迎接新纪元……但信仰的空虚与道德的沦丧等恶果继续滋生。我们试图用科技征服自然,却忘了“数罟不入洿池”的教诲,以致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烟霾处处,水质变坏,植被减少,病疫横生。难道有人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吗?
嫦娥奔月、天狗食月这些绮丽的想象是民族的根、文化的魂。我们应以科技驱除愚昧,并守护文化的精华,而不可以之封堵美好的幻想,铲除文化的源头。虽然望远镜等科技是我们民族探索未来的渠道、提升国家实力的手段,但若科技封堵了文化或精神的幻想空间,手段和目的倒置,那么我们就算对宇宙所有的秘密都完全明了,又有多大意义呢?
守住幻想,留住美的空间,以文化为根,以科技为翼,我们的民族才能振翅飞向更远的前方。
要在以理性思考为主的议论文写作中彰显文采,实属不易。上述示例在解决了基础等级问题后,再试着从“力求词句灵动,丰富语句意蕴”“适当运用修辞,使文意增色”“注意灵活表达,使情思丰盈”三个方面着力,使文章在保留了议论文理性思考的特点时,在发展等级“有文采”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这启示我们,让文章“有文采”可以从词句灵动、修辞生动、表达灵活三个方面入手。其中词句灵动既指写作时用词用语简洁、准确,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也指句式运用多样化,如融合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常式句与变式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修辞生动则指在不损伤议论文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语言结构和语气表达等方面加以修饰,使文意增色;表达灵活主要指在写作中能够灵活选用或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以及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从而使文章认识丰盈、情思充沛。
还要注意的是,议论文的“有文采”主要体现为句式灵活、说理生动、寓情于理,而记叙文的“有文采”主要表现为描写生动、细节鲜活传神、景物或人物特征鲜明、富有画面感或场景感,两者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