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王小亮,马金骥
1.济南市口腔医院高新院区正畸科,山东聊城 250001;2.济南市口腔医院高新院区修复科,山东德州 250001
口腔正畸(Orthodontics)也称牙齿矫正,是通过口腔技术,修整牙齿排列不齐,改变咬合关系及软组织侧貌的过程[1]。正畸是牙齿矫正的常用方法,临床上,需根据个人牙齿状况、牙颌畸形种类等,综合个人要求与选择,进行选择[2]。针对口腔正畸患者,需强调牙周健康维护,保证牙周健康,预防牙周疾病。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该研究将4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对比不同时间段的牙周状况,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对于成人牙周状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共42例,采用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1例。纳入标准:①错牙合畸形轻中度。②除第三磨牙外,其他牙未缺失。③无拔牙矫治。④口腔卫生习惯好。⑤无牙周病。⑥年龄18~40岁,性别不限。⑦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附着丧失者。②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③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的患者。④口腔卫生状况差,自我清洁能力低的患者。⑤全身系统性疾病、不良习惯及嗜好(吸烟、口呼吸等)的患者。⑥年龄>40岁,或者年龄<18岁的患者。⑦不愿参与研究的患者。对照组,8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18~35岁,平均(28.5±5.83)岁。 研究组,6 例男性,15 例女性,年龄 18~39岁,平均(29.2±4.5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建立牙周记录卡,安排同一名牙周医师检测牙周状况。应用一次性口腔包与Williams牙周探针,分别在矫治前、矫治1月、3月、6月、矫治完成时、矫治完成后3月,检测牙周指数,并连续检测3次,取平均值。
1.3.1 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 应用探针,轻轻划牙面,检测菌斑厚度及量,对应记分:①0分:龈缘区域未见菌斑;②1分:龈缘区域牙面伴有薄的菌斑,视诊不可见,但是,用探针尖可刮出菌斑;③2分:龈袋内、游离龈区或者临近牙面可见中等堆积量的菌斑;④3分:龈袋内或者游离龈区以及临近牙面中可见大量菌斑[3]。
1.3.2 牙龈出血指数(Gingivalbleedingindex,GBI) 根据牙龈情况、出血状况等,进行记分:①0分:牙龈颜色正常,点彩也正常,且探诊未出血;②1分:牙龈颜色与点彩基本上正常,龈缘轻度充血,探诊未见出血;③2分:牙龈表现出充血症状,点彩消失,探诊见出血;④3分:牙龈红肿明显,指压出血[4]。
1.3.3 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 探诊深度是指龈缘至袋底或者龈沟底的深度[5]。
基于不同时间段,比较两组患者的PLI、GBI、PD,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LI、GBI、PD(±s)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LI、GBI、PD(±s)
时间 指标 研究组(n=21)对照组(n=21)t值 P值矫治前矫治1月矫治3月矫治6月矫治完成时矫治完成后3月PLI GBI PD PLI GBI PD PLI GBI PD PLI GBI PD PLI GBI PD PLI GBI PD 1.35±0.41 0.45±0.22 2.17±0.45 1.74±0.59 0.95±0.27 2.67±0.51 2.01±0.72 1.09±0.37 2.41±0.53 1.91±0.32 0.95±0.16 2.34±0.32 1.88±0.45 0.91±0.34 2.44±0.25 1.31±0.65 0.61±0.38 2.09±0.53 1.33±0.56 0.46±0.21 2.18±0.35 2.34±0.61 1.24±0.42 3.24±0.47 2.76±0.34 1.34±0.42 2.75±0.36 2.79±0.61 1.29±0.32 2.36±0.43 2.76±0.69 1.28±0.25 2.45±0.31 1.33±0.72 0.63±0.41 2.07±0.42 0.132 0.151 0.080 3.239 2.661 3.766 4.316 2.046 2.431 5.854 4.354 0.171 4.895 4.017 0.115 0.094 0.163 0.135 0.895 0.881 0.936 0.002 0.011 0.001 0.000 0.047 0.019 0.000 0.000 0.865 0.000 0.000 0.909 0.925 0.871 0.892
这些年,大量研究显示,接受牙齿正畸治疗的患者数量增多,且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多种矫治器在临床上得到推广使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固定矫治器,顾名思义,患者不能自行拆下的矫治器,一般由3个部分组成,即由带环、托槽和弓丝[6]。该研究显示,矫治前,研究组 PLI为(1.35±0.41),GBI为(0.45±0.22),PD 为 (2.17±0.45), 与对照组的 (1.33±0.56)、(0.46±0.21)、(2.18±0.35)(P>0.05), 然而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矫治1月、矫治3月,研究组PLI、GBI、PD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矫治6月、矫治完成时,组间PLI、GBI差异明显(P<0.05)。 然而,矫治完成 3 月,研究组 PLI、GBI、PD分别为(1.31±0.65)、(0.61±0.38)、(2.09±0.53),与对照组的(1.33±0.72)、(0.63±0.41)、(2.07±0.42)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上述结果,因为固定矫治需粘连托槽,此位置以及托槽翼等位置容易残留菌斑,一般集中在龈端。无托槽隐形矫治,借助先进的3D扫描技术,获取牙颌石膏模型,录入三维数据,实现模型三维重建,重建后的数字化模型能够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各方位的旋转观测、放大缩小,自动测量牙齿、牙弓及基骨等项目,在此基础上,结合可视化三维图像处理与三维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模拟临床矫治设计和牙齿的移动方式及步骤,予以可视化三维牙颌畸形的矫治,对于每个矫治阶段的三维牙颌模型,均进行三维快速激光成形,再在成形的模型上压制每个阶段的透明隐形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清洁与佩戴时间是影响菌斑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菌斑分布在牙面。近些年,无托槽隐形矫治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一体化覆盖牙面,且患者可自行摘下、佩戴,清洁方便,相比固定矫治,在维护牙周健康方面,更具优势[7]。
周文华[8]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齿畸形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一文中,将60例口腔正畸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结果显示,治疗前,试验组GI为(0.58±0.26),SBI为(0.57±0.23),SPD 为(2.37±0.37),对照组分别为 (0.60±0.29)、(0.58±0.32)、(2.35±0.38)(P>0.05)。治疗1月、3月及6月,两组对象的GI与SPD无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治疗3月、治疗6月,试验组 SBI分别为(0.65±0.21)、(0.61±0.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81±0.38)、(0.85±0.44)(P<0.05)。数据显示,总体分析,该研究与周文华的研究基本吻合,但受个体差异、操作、外界因素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不同阶段的牙周健康指标不尽相同。
另外,这些年,有学者研究认为,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每天需佩戴20 h以上,加之一体化覆盖设计,牙龈受损、遭到压迫,且受取出、佩戴影响,可能损伤牙周。基于此,关于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对于成人牙周状况的影响,还需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