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如果你是一个学生,17岁,晚上七点钟你在哪儿?在拖堂的教室里,盘算着下一张卷子啥时做完,啥时才能吃上晚饭?在父母的唠叨中,恹恹地说我先睡一小会儿,今晚要熬夜到两点?或者,已经躲过父母的盘问,在黑网吧里打电游开战?还有没有别样的七点钟?路过鼓楼市民广场时,我看到了七八个17岁的少年,在夜色中踏滑板飞翔,如低空飞翔的鹰,改换各种姿势盘旋,陶醉在身体瞬间挣脱地心引力、无比的自由自在中。
这是一个西北高东南低的广场,顺着地势堆砌了台阶、栏杆和坡道。月光在高低起伏的树篱上闪闪发光,因为地势不平坦,夜色降临后,很少有老妈妈们在此集体打鼓或跳各种带扇子的健身操,也没法供中年人成群结队地跳舞,这里,就成了少年人聚会的基地。
他们带来了滑板、旱冰鞋和极限运动的专用自行车,形成了一个个松散的小团体,少年人都不会说“今天你一定要来,我们等你;你不来还有什么劲”这样的话,我听见他们召唤同伴,只是说,我来了,你新学的动作练得如何,有没有胆子跟我比?就算热切地期待见到对方,也是一副“来不来随你”的表情。
是的,依赖某个人,在他们这个年纪是可耻的,玩滑板的少年更是有睥睨众生的灵魂。当年,美国人用糖枫树做成滑板,就是要让单薄的少年也做孤傲的鹰——你是很难看到鹰们在一起八卦明星逸事或交头接耳的。于是,我见到的场景,无非是一个人躬身出发,滑板粘在鞋底,轻舒双臂,随着加速后的惯性冲力轻轻跃起,在台阶或栏杆玩“翱骊”或“板鼻翱骊”,在腾空时,用前手从身后抓板,用后轮滑的绝妙姿态飘然落地。高难度的技艺,酷毙,简直没人能比,好比一架身价几十亿美元的隐形战斗机悄无声息地归库。而后默契地,另一位高手出发了,他开始加力,腾空,以后轮为支点前轮悬空转动,轻盈地转向,抓板尾用前桥做“香肠磨”,或者单用后桥做碾磨动作,沿着障碍物边缘滑行,这是更高级的“斯密磨”,最后来一个“臭鱼抓”,即用后手绕过后腿从身后抓板,高腾空后720°空中转体,从坡上稳稳落地。
这完全是男孩子的游戏,勇敢者的群体。想参加,没问题,可以尽情炫技,但别指望同伴们给予掌声。
胡彦斌在《滑板》那首歌中所唱的“掌声响起/代表由衷的赞许”是根本不会发生的,成年人的虚与委蛇,他们都还不会,他们最多只是从齿缝里哧一声,这是赞叹还是藐视?也许两者皆有?我只看到,又一只鹰滑出去了。不服气,是玩家们最终能成为一等一的高手的动力。
还不是很热的天,所有的滑板少年掠过我身边时都汗气蒸腾,他们都已敞开了校服,下面只穿一条中裤,小腿肚上凸出的肌肉做最难的动作时都不会微微发抖,翱翔一圈后回来,脸不变色气不喘,这才是一条好汉。
看他们的校服,五花八门,既有每年都有学生拿到常青藤录取通知书的名校,也有专门培养数控机床和汽车修理人才的技校,前者要是滑得趔趄生涩,不见得有威望,后者滑得随心所欲,滑板像在空中写草书,一样在别人的眼光里,收获骄傲。去补习学校穿校服,名校生可能还有一点小得意,到这里,白色的校服也只是一件抵御夜凉的战袍,在每一个转体动作里,鼓风如翼。
就算20年后,也将沦为为房子票子奋斗的庸常男人,在17岁这年,这样活过,也可说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