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 凭祥市第一中学 广西凭祥 532600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往由教师作为“一枝独秀”所支撑起来的课堂教学已成过去式,被时代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应围绕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接受能力来进行,并且要充分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学生以后的不断学习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重点研究讨论的问题,而“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有效引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提出相应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提高数学成绩的同时,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思想太深,许多初中数学教师依然没有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走出来,依然单方面的追求数学成绩,并没有注重到课堂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情况,生搬硬套的数学公式及数学概念依然存在在数学教学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这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教育的标准与要求,学生对数学概念及公式并没有完全理解,更无法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数学概念公式。更有甚者有些教师采用题海战术来加强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这种死记硬背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运用。
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差异性,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不尽相同,这时如果教师依然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保持原有的教学进度来授课,会使一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吃力,从而降低对数学的兴趣,而数学知识点是有连贯性的,所谓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学生的数学成绩自然是越来越差,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性,改变统一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教学,并定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统一的归纳和整理,在带领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点的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重新学习并认知数学知识,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争取不落下每一位学生,达到全班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问题导学,虽然是一个知识导入环节,但恰恰可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思路,教师提问的问题是否合理,可直接引发学生的兴趣及思考,影响到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及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所以,教师需要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基础之上来设置的高效的问题导学,以此来串联整个课堂教学知识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面积公式时,可先让学生以一个点为中心,画出不同的大大小小的圆,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比较圆的半径以及直径是否等长,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发现圆的半径、直径都是等长的,在逐步引导学生设定圆的面积公式,在得出圆面积公式后,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可先设置一道关于求圆面积公式的例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答案,在根据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分层设置例题,达到共同进步、提升的目标与要求。
对于问题的设置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来进行,所以,教师必须要提前做好课堂教学方案,精心设置课堂问题导学,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层次感,更加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本节课堂的重点难点,做到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度不断上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在讲解三角形边的性质时,首先,教师要设定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随意给出三条线段,一定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论证能力,以此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对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内容加强理解,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接收程度不同。首先,有的学生对知识点理解较好,具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十分活跃,针对这一学生群体,教师提问的问题要有深度,例如,可以给一道数学题增加一个条件或改变一下数值,对这一学生群体来实现成绩和思维“拔高”目的;其次,针对学习认真,但能力一般的学生,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并牢记本节课知识点,学会举一反三,面对相似题型能够很快解答;最后,是学习成绩差、基础不牢的一部分学生,这些学生上课比较吃力,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所以,要加强基础题型的锻炼,对数学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准确运用。
问题导学法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同的问题设置,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方法的同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并且锻炼学生的散发性思维,使学生无论在数学课程中,还是在以后需要不断学习的人生道路中,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3]。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更应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设置出高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数学成绩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