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启超从惟心到非“唯”

2018-11-13 17:58李树明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力心学佛学

李树明

(黑龙江大学中国哲学系,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梁启超启蒙于中国的传统教育,同时又受西学影响,他的思想掺杂中西方特色,是中国近代思想中学向西学的过渡阶段。他的思想偏向于中学,又有许多西学的影子,早期梁启超受康有为的思想影响极为严重,是康学的推崇者,他受谭嗣同佛学思想影响,又极力推崇阳明心学,而后形成了自己的为唯心思想。他游历西方各国,耳濡目染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他推崇康德的意志自由,又受马克思唯物思想影响,他的思想前后变化很大。许多学术研究和评论都说梁启超善变,但我们深入研究会发现,其思想是一种与时进化的演变,是基于中国形势而变,其救亡图存的追求从未改变,其渴望改变中国劣根性的这条线索未改变,其唯心救国的这个主旨未变。在他的文章和言论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前后看似矛盾的言论和思想,可是细细品读之后,会发现这里包含着一种进化,正如物种进化、社会进化思想亦进化。以下从其《惟心》和《非“唯”》两篇看似矛盾的文章为着眼点,探析其思想的演变和进化。

1 唯心的由来和独辟蹊径

梁启超受阳明心学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梁启超认为“王学为今日学界独一无二之良药”,他把王守仁更是看成“千古大师”。梁启超渴望救世,居于当时中国落后和挨打的现状,他期盼通过维新改良来改变中国的命运,心学便是他认为的救世良药,他把心学融入到社会和人心的改良。早期梁启超拜读于万物草堂,悉心向康有为学习陆王心学和佛学,康有为“教以陆王心学”,又“常为语佛学之博大精深”,梁启超是佛学的忠实信徒,如果说康有为带其步入佛门,那么谭嗣同就是他佛学的开悟者,梁启超曾表示虽康有为向其讲述佛学,可总是不为所动,而后听谭嗣同伦佛如沐浴春风。梁启超对陆王心学和佛学极为狂热,尤其推崇佛学,认为“佛教是全世界文化的最高产品”,“自来言哲理者”,也“以佛学最圆满”,梁启超还曾对佛学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发表过一些专著,所以,梁启超的心学基调来源于佛学和阳明心学。

梁启超于1900年春写了《惟心》,《惟心》开篇第一句就表达了他唯心的观点,“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从这里让人不难想到庄子的“齐万物而唯一”,梁启超在先秦的研究中,涉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墨子、韩非子,但涉及庄子文章却非常少,而且持批判的态度。梁启超的境者心造与庄子的相对主义齐物论,在可知与否上是持有偏见的,庄子排斥人的认识的可能和必要,是一种怀疑的不可知论,梁启超的唯心在认识论上是可知的而且与物境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在认识的过程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梁启超在《惟心》举二僧论风幡动之辩,从佛学的角度论其心的作用,但他所言心境与佛学之心又不完全相同,其过分夸大心的作用“吾之所见者,即吾所受之境之真实相也,故曰惟心所造之境最真实。”。反观王守仁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之说,又与之不同,王守仁认为,人的封建道德观念就是人心中固有的,他在孟子的良知和二程的西想中进化出“心”,这个心就是根本,是绝对的主观唯心主义,而梁启超的维新虽有主观唯心的色彩,但也初露物境反照的端倪,心是受物境影响的,人不可作心的奴隶,其实梁启超的境者心造是想为其英雄论作理论铺垫,从而期盼有名英雄和无名英雌,从而实现救亡图存。

2 非“唯”的由来和含沙射影

1924年梁启超写了一篇短论《非“唯”》,此处“唯”字与先前“惟”在字面上就截然不同,也暗指此处反对的“唯”而非“惟”。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1920年梁启超发表《欧游心影录》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思想,他曾说“拿孔孟程朱的话当金科玉律,说他神圣不可侵犯,固是不该;拿马克思、易卜生的话做金科玉律,说他神圣不可侵犯,难道又是应该的吗”?这里他开始质疑西洋之学,同时又对他的传统心学思想进行反思。那时,国内刊物无不是“社会主义”,梁启超感叹“马克思差不多要和孔子争席”,此时的梁启超对社会主义仍持怀疑态度。经过不断反思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西洋之行,他深入研究社会主义,从怀疑社会主义到赞成社会主义,但又不是全权的赞成,“社会主义只能拿来做学问上解放思想的资料,讲到实行,且慢一步罢”。梁启超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起初一直处于怀疑和瞻望的角度,他不肯完全相信社会主义而又迫于当下形势所迫,一半赞成一半否定。至孙中山受苏俄的支持后,梁启超态度大变,他开始抨击马克思主义。

在《非“唯”》一文中,梁启超开始抨击唯物主义,他先是抨击唯心主义,但其抨击唯心主义却是缓和的而抨击唯物主义却是绝对的。“心力是宇宙间最伟大的东西。若心字头上加一个唯字,我便不能不反对了。”“无论心力如何伟大,总要受物的限制,而且限制的方面很多,力量也不弱。”梁启超抨击唯心主义,其实是希望在“惟心”的同时考虑到物的限制,也就是由主观唯心向客观唯心转换,在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中,他看到了物质的必不可少性,相信“惟心”必须涉及到物,表面上看是对唯心的一种批判,实则是一种改进和进化。“人类若果是机械,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这一派学说我是不能不反对的”。梁启超抓住唯物的机械唯物主义忽视意识的缺陷,把机械唯物主义等同于辩证唯物主义大肆批判,这里有情感立场掺杂在思想里,具有片面性。梁启超反对唯物的同时依旧相信惟心的重要作用和第一性,并对唯心做辩护,其反对唯物其实是为了彰显“惟心”,他反对唯物是彻底的,不容克缓的。他批判唯心是为了肯定“惟心”,但他也看到了物的反作用,所以他的唯心是要有唯物做辅助,而反对唯物却夹杂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反对,在他的思想里“惟心”才能拯救中国。

3 唯心和唯物的二元交融

梁启超受康德思想影响严重,他渴望在不违背“惟心”立场的前提下来调和唯物和唯心。梁启超在论述王守仁“知行合一”提出“心物合一”,“有客观方有主观,同时,亦有主观方有客观。梁启超强调心物融合,却是为心是第一性服务的,他的二元论是温和的,是以心为主的“物要靠心乃能存在”。

梁启超之所以产生这种二元融合,其实是政治需要的一种反映,他认识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生存和发展。近代工业和科技水平需要进步,这就需要在心力之外的物质做铺垫,在哲学理论上必须承认客观物质的重要性。但这种客观物质需要心力去引导,这里有民族精神和信仰,只有在心力的引导下才能发挥物质的作用。心力是梁启超至始至终没有变过的一面大旗,他渴望通过这个大旗来引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梁启超的二元论同时承载了实践的重要意义,他的实践意义融入到客观历史的维度对英雄论有更深的见解。他认识道社会、时势、地理、民众等诸多因素对英雄的影响,这就不能只是一味的唯心。梁启超期盼英雄众所周知,他把影响当做济世能人,这个英雄必将是心与物相结合的产物,他在《慧观》中夸大心的主观性,寄希望于出现类似英雄在当下的政治环境中改变中国的命运,并自愿甘心做无名英雄。

梁启超的唯心论在近代哲学史具有救亡图存的特点,他的心学继承中国的心学的传统观点,又独辟蹊能开创出自己的哲学理念。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时事政治和学术演化的弄潮儿,他博学多才,言论涉及甚广,方方面面均有其建设性的理论,他生活坦荡其众多子女皆为各行业精英。无论从哪一方面梁启超都是值得当下学者研究和学习的样板,我于其心学一面提出自己一点不成熟的见解,还望不胜吝教。

猜你喜欢
心力心学佛学
《相思花飞梦》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苦厄的修行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从心力角度谈大学生信仰
浅谈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论王阳明心学的理论渊源
简论陆王心学在中国近代的影响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
项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