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1910-1925年孙中山与蒋介石的对日观

2018-11-13 17:46李雅菲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孙中山蒋介石革命

李雅菲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 450000)

1 孙中山与蒋介石的对日观内容

1.1 孙中山对日观的形成及演变

孙中山的对日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以依靠日本为主,晚期转为批判日本,但是终其一生仍旧主张中日可以亲善友好。

孙中山早期对日观的形成与他在日本的经历息息相关。自孙中山在1894年于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开启革命之路到1925年逝世为止,在这三十一年间,孙中山曾多次踏入日本开展自己革命事业,“日本多次成为他的政治避难地和起义指挥所,成为他在海外最重要的活动基地,不少日本人也曾对他的革命事业给予各种支持和帮助”。另外孙中山对日观的形成与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也是分不开的。面对复杂多舛的革命境况,孙中山深感靠一家之力难以挽回颓势,是以孙中山便把希望寄托到日本上,希望能够获得日本朝野及各界人士的政治或经济支持。

1914—1924年孙中山的对日观开始表现为:开始明确认识到日本不是中国可以依靠的对象,相反,日本还成为中国内乱的催化剂。孙中山在逐渐揭露日本是帝国主义国家本质的同时还企图达到对日本既对抗又联合的目的。

自袁世凯答应日本提出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后,他逐渐转向批判日本。真正让孙中山改变其对日观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在巴黎和会上日本进行种种运作使英美等国将德国在山东的殖民地全权交予日本,这一举动让孙中山从与日本亲善友好的美梦中清醒,深刻理性地认识到了日本欲在中国侵略扩张的狼子野心。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孙中山晚期在中国公开批判日本,但是直至临终前他仍旧抱有中日亲善友好的希冀。

1.2 蒋介石对日观的形成及演变

在1910—1925这一时期内,蒋介石对日本的观感主要是崇拜敬佩日本。其主要表现为极其推崇日本军队的武士道精神及带有浓厚封建残余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些在蒋介石当权后表现得尤为明显,他在国内实行严厉的统治政策,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日本的传统精神以及近代明治维新的立国精神,在中国人的民族性中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以期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

蒋介石对日本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富国强兵感到叹为观止,于是他就萌发了到日本学习的念头。历经坎坷后,蒋介石于1908年被保送至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军事,并在毕业之后进入日本军队见习一年。在这见习的一年里,蒋介石见识到了日本军队的强大之处,近距离地接触到了日本社会和日本军队,这使蒋介石对日本的崇拜和钦佩之情与日俱增。而且“这些体验成为他回到中国以后直至统治中国以后的主要认识,形成了以后他的日本观的基本素材。”

2 孙、蒋对日观之异同

2.1 孙、蒋对日观的相同点

孙中山和蒋介石在重视日本对中国的帮助这方面是一致的,孙、蒋两人为此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孙中山认为日本的发展可以对周边国家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孙中山在两广一带发动武装起义之时,为了解决枪支弹药和指挥人才的问题,他向日本朝野人士特别是日本政府求助,希望得到其革命与经济支持。蒋介石在留日期间真正感受到了日本明治维新后带给日本的巨大变化,与孙中山一样,他也认为中国革命要借鉴明治维新,学习日本的立国精神,日本可以为中国摆脱民族压迫提供帮助。但是,蒋介石所希望的帮助更多的是军事上的。蒋介石希望日本军队的成功经验能够为中国军队所吸收和利用,从而使自己像日本那样变得强大起来。

孙中山和蒋介石在某些方面夸大了日本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导致自己在寻求日本援助的过程中屡屡受挫。孙中山在1919年之前一直认为只有日本才是自己的知己并认为联合日本是其革命事业成功的最有效方法。但日本政府只是表面上赞同孙中山的某些主张,实际上则是把他当作进一步在中国侵略扩张的工具。蒋介石的崇日情感向来被人所熟知。在留日期间他见识到了日本的强大,希望中国能够学习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并认为只要中国可以按照日本的强国方式去做,中国就可以强大。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所接受的军事教育使他形成了专制尚武的性格,这对蒋介石执掌军政大权后所制定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2.2 孙、蒋对日观的不同点

孙、蒋两人对日本本质认知不同。在1910—1925年,孙中山已经逐渐深入地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本质,而蒋介石对日本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并没有深入。当1919年巴黎和会之后孙中山果断地公开批判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及在其影响下的侵略行为,并称:“盖中国若不推翻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日本必利赖中国之天产及人民,以遂其穷兵黩武之帝国主义。”相比较于孙中山,虽然蒋介石与孙中山的对日观有相似部分,但他在这一时期内的对日观仍旧是以崇日为主,即便他对日本的侵略野心有所察觉。蒋介石是通过留日的亲身经历而形成自己的日本观,因此他的日本观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缺乏对日理性的、全方位的认识,这也直接地阻碍了他对日本本质的进一步认识。

另外,孙、蒋的思想根源不同。孙中山自少年起就接触与中国传统思想相左的西方近代进步思想,这为他在革命过程中广泛地吸纳和研究西方的各种进步思想,形成其独特的对日观打下了基础。与孙中山从少年时期接受西方近代先进思想不同,蒋介石自小在私塾、小学和中学接受的中国旧式传统教育使他观念中存在了封建的守旧思想。特别是他在振武学校和高田联队接受了程序化的刻板的军事教育和见习后,他对日本的以绝对服从命令为核心的武士道精神格外推崇,更是塑造了他军事化的思维方式和尚武专断的性格。这也是蒋介石以崇日为主对日观形成的思想根源。

3 结语

蒋介石与孙中山的对日观在某些方面有其共同之处,即都主张学习日本的富国强兵之道,希望得到日本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和援助。但是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对日观还是有其不同之处:孙中山对日观的实质就是希望联合日本实现自己的三民主义和大亚细亚主义,但这大部分是因为战略需要而做出的选择,是为了维护其革命成果,贯彻三民主义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蒋介石的对日观包含着希冀能够通过学习日本的强军之道,使武士道精神可以融入中国军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之中从而达到民族独立崛起。不过蒋介石只是企图利用留日这一有利条件,使他在军阀混战之时能够凭借留日经验与人脉进入国民党高层,达到自己出人头地的理想。因此蒋介石在此时期对于日本本质的认识远不及孙中山,其对日观也有失偏颇。

注释

①黄彦.孙中山对日观之我见[J].广东社会科学,2004,(03):104.

②翁有为,赵文远.蒋介石与日本的恩恩怨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

③王立荣.谈孙中山对日外交思想的转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132.

猜你喜欢
孙中山蒋介石革命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孙中山的绰号
韩练成:蒋介石身边最隐蔽的传奇将军
中国的出行革命
吸烟的礼节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彰显气度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